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為什麼稱鯨落是深海生命的綠洲?

メ無夏漢城


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的時候,鯨魚的屍體就會沉入到海底,科學家給這種自然現象起了的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鯨落。

鯨的體長能達到30多米,體重能達到幾十噸甚至上百噸,它是目前地球發現的最大最重的動物。當鯨魚死去後,它龐大的身軀為海洋生物提供豐富的食物。

首先,在鯨魚沉入海底的過程中,鯊魚等大型魚類會以鯨魚的軟體組織肉為食。剩下的骨頭、殘軀沉入海底,然後一些無脊椎甲殼類動物,還有一些其他動物會以鯨魚剩下的殘軀為食,它們一邊啃食,一邊以鯨魚殘軀為基礎建造自己的家園。另外還有大量厭氧菌等微生物進入殘軀分解脂類,為與共生的細菌生物提供能量。最終鯨魚的遺骸化為礁鹽成為海中生物們的棲息地。

鯨落不僅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養活了成百上千種生物,大到鯊魚,小到細菌微生物。而且它的殘骸還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環境。它為海洋生態系統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組成海洋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

保護鯨魚,杜絕捕殺,這是全球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謝謝支持關注!如有補充,請下方留言!!!


xf天涯浪人


一鯨落,萬物生!

這是最具有浪漫氣息的死亡!



4月3日中科院所屬“探索一號”成功抵達三亞,完成了為期將近一個月的深淺科學探查任務。此次科研探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在我國南海領域發現了鯨落,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的鯨落,鯨魚骨骼長達3米左右,有多種多樣的生物在大快朵頤。

鯨魚是地球上目前已知體積和質量都是最大的一類動物,它們是海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在死亡後也可以回饋自然變成鯨落,一個鯨落可以維持數十個種類數萬個生命體的長久生存,因此鯨落又同熱液和冷泉同稱為深海生命的三大綠洲。



據科學家介紹這條三米長的鯨落在南海1600米海深下發現,根據其所殘剩的形態科學家分析這可能是一條鳥嘴鯨(齒鯨的一種,我們所熟悉的藍鯨屬於鬚鯨)。人類把鯨落描繪成一幅很美好的畫面,但實際上這是一場饕餮盛宴。

第一階段鯨魚死亡後漂浮一段時間會沉入深海,這個時候一些大型動物如鯊魚和螃蟹等會來吃腐肉;


第二個階段是小型的食腐動物如蝸牛和蠕蟲,它們會在鯨落的周圍安家,墜落在海底的有機質裡生存的都是這些小動物;


第三階段就是一些自養型的細菌,可以藉助於鯨魚骨腐爛時釋放的硫化氫,用於生產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生物生存需要食物和能量的來源,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都有它各自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內最重要的就是食物鏈和食物網。其中最重要的基石就是植物,它們可以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併產生有機質(糖類),這就是地球上99%以上生物的能量來源。海洋中其實也是如此,一些海藻也需要吸收陽光光合作用。

但是陽光的穿透力是有限的,科學家研究發現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深度極限是200米,這也就意味著在往下就幾乎是弱光和無光了,因此就不能靠植物來進行光合作用供能。而海洋的平均深度都在3800米,那麼深海生物的食物來源只能是來自於上層海洋的饋贈了。



而鯨魚這種大型動物的屍體就是最好的能量來源,因此又把鯨落稱之為深海生命的綠洲。鯨落的第三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些自養型細菌可以藉此釋放能量,這也是深海生物的能量來源之一,所以說一鯨落萬物生,一個鯨落可能供養各種生物幾十年近百年之久,說成是深海綠洲實至名歸。



科學黑洞


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南海海域發現了一個三米長的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這種類型的生態系統。

什麼是“鯨落”

在海洋中生活著諸如藍鯨、抹香鯨、座頭鯨、弓頭鯨、長鬚鯨、塞鯨、布氏鯨等多種大型鯨類,它們普遍的體長都在10米以上,其中藍鯨的體型最大,它的體長可達33米。這些鯨魚是海洋中的巨無霸,是海洋的霸主,但是當它們死亡時,它們去了哪裡呢?

1987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一位學者在聖卡塔利娜島附近繪製一幅當地的地圖,他坐在潛艇上正細心地觀察著周邊的地形,當他低頭向海裡望去時,發現海里有一片陰影區域,起初他認為那可能是沉船,後來經考察隊發現,那裡是一個長達18米的鯨魚骨骼,在這個鯨魚骨骼上生存著大量的生物,這也正是陰影所在。

所謂的鯨落,其實就是海洋中的大型鯨類在死亡後沉入海底,生物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鯨落的過程

一頭鯨魚死亡後,它的屍體將慢慢地沉入海底深處,在這一過程的第一階段,像深海中的深海蟹、睡鯊、盲鰻等移動的食腐動物會在第一時間趕到,鯨屍的90%的軟組織會被這些動物吃光,按平均估計來看,一頭鯨魚的屍體的平均體重在40噸左右,確實可以養活不少的深海生物。

當第一階段進行完畢,那麼鯨屍剩下的就是巨大的鯨骨以及吃剩下的殘渣,這時候,一些小型的海洋生物開始聚集到鯨落這裡來,它們清理著這些殘渣,依靠這些食物殘渣,這些小型的海洋生物可以維持2年多,這便是第二階段,在第二階段,生物的主角是一些諸如蝸牛、帽貝、蠕蟲為主的小型海洋生物。

當第一,第二階段進行完畢之後,鯨屍就真的只剩下乾巴巴的骨骼了,此時第三階段開始,這次生物的主角是一些厭氧細菌,它們分解鯨骨中的大量的脂類,在這一最終的分解過程中,這些厭氧生物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形成一種類似於海底熱泉的富硫環境。在這個最後的階段,這些厭氧生物的分解過程將持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鯨落,深海生命的綠洲

從上文描述的三個階段中,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把鯨落稱作為深海生命的綠洲了吧。在深海200米以下,那裡伸手不見五指,陽光很難照射到這裡,這裡的生物如何生存呢,一部分是依靠從淺海落下來的食物殘渣或碎屑生存,生物學家又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海雪”。

除了海雪,還有鯨落,當然鯨落只能影響有限的範圍,不像海雪覆蓋得那麼廣泛,但是鯨落使得海底生物聚集的密度是最高的,大量的海底生物來到鯨落這裡定居產卵,慢慢地一個鯨落就變成了海底的一個孤立的生態系統了,所以才稱它為海底的生命綠洲,這也許是鯨魚對養育它的這片海洋的最後的溫柔了吧。

有網友問,鯨魚死了叫鯨落,那鯊魚死了叫什麼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你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