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95後”殯葬人

記者 王佳

清明時節,行道樹已紛紛染上新綠。

在鄞州五鄉鎮聯合村,綠色平鋪滿地,深色木製祭臺莊嚴肅穆,一場共祭儀式將思念溢滿在綠樹花間。獻花、擺祭、鞠躬……儀式上,全黑著裝的姑娘小夥的真誠和認真,讓整個祭掃過程莊重又細緻。

這些姑娘小夥來自寧波永逸殯葬禮儀服務有限公司,他們是一支由“95後”為班底、平均年齡只有24歲、畢業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殯儀隊伍,也是甬城最年輕的殯儀隊伍。

兩年前,他們組建了寧波市遺體捐獻人文關懷服務隊,團隊受寧波市紅十字會委託,默默承擔著我市遺體捐獻者的接運協調服務工作。

“對待逝者的敬意,猶如對待生者的真誠。”出生於1997年的羅佳是個成都姑娘,雖然畢業只有2年,但已成長為這支人文關懷服務隊的隊長,在“寧波永逸”擔任禮儀主管。

自踏入這一行業,羅佳便有一個念頭:讓家屬能在送別親人“最後一程”時少些遺憾,日後再回想起這段歷程,依然有溫暖。

去年年初,一名30多歲的先生送別因癌症過世的妻子,當時,這位先生極度悲傷。“除了讓儀式圓滿,我們還能做點什麼?”羅佳注意到一個細節,他妻子去世前,曾住院很長一段時間。“做過化療,頭髮應該掉了不少,當時時間已經很緊,我們還是堅持準備了一頂假髮。”告別儀式上,看到妻子容顏“如昔”,這位先生淚如泉湧。事後,他深深致謝。

“殯葬這個職業,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在羅佳心中,辦好每一個葬禮,既是幫助逝者尊嚴地走完人生,也是在為生者服務。

團隊中的烏魯木齊姑娘於佳琦對此深有感觸,23歲的她去年加入了這支人文關懷服務隊。

“醫生匆忙準備著,家屬因親人的離世悲痛萬分,我們這些負責接運的協調員,總會為逝者舉行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於佳琦說,他們會雙手為家屬奉上特製的水晶紀念杯,在儀式結束後會給家屬與逝者留出一段時間單獨相處。“家屬有需要,我們也會靜靜地陪伴,及時地相助。”

“與早些年相比,如今,有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加入殯葬行業,他們熱情又好學,真誠肯苦幹。”這支甬城最年輕殯儀團隊的總負責人說。

平日一起觀摩、學習國外殯葬影像資料時,這群“95後”非常注重細節,頗具“專業主義”。“比如向遺體鞠躬的姿勢、保持的時間,他們力求精緻精準,常常要研究、討論很久,並時時勤加練習。”

在送別一段段人生、傳達一份份思念後,這群“95後”對生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是經歷,更是牽掛和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