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捨得,越會捨得


越是捨得,越會捨得

1.

最近常常會想到一個詞“捨得”,再簡單不過的一個詞,卻隱含著寶貴的人生哲思。

捨得=“舍”+“得”,而不是“得”+“舍”。

這無形中告訴我們,生命中有些東西只有先學會捨棄,先學會付出,先儘自己所能去給予,才會得到來自對方的能量,才會有機會去獲得一些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向外界向他人無盡地索取。

如果總是以一種吝嗇、心胸狹窄、小氣的心態去生活,只會活在自己越來越逼仄的小世界裡。

一個人長久地故步自封於自己的世界,別人的能量也進不來。

2.

這讓我想起發生在本科階段的一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有一次課程開卷考試,我沒有準備或者說沒有想到要準備資料。

像平常一樣,提前十分鐘到課堂。看見周圍很多同學都帶了一沓自己提前做好的資料,甚至在討論開卷考試會出什麼題型的小論文。

我剛好看見右手的座位上舍友J在看資料。

我本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抱著一種好奇的心思,對J說:“你可以把資料給我稍微看一下嗎?”

J把資料遞給了我,我隨手一頁頁快速翻了一下大概內容。

原來都是一些可能會考的文章背景資料介紹以及網上別人寫的一些分析話語。

剛接觸資料不到一分鐘,和她坐在一起的女同學就使眼色,似乎十分不高興資料在我手上翻閱。

這件資料有一部分是平時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她們有心整理成了文檔的形式。

我沒有說什麼,直接把它還給了那位女同學。

恰逢當時考研的需要,我文學史上課筆記記得不是很全面,就想向她們借平時整理的課堂筆記。

但因為將近四年的同學接觸,雖然交往不多,但多多少少可以看出那位女同學的秉性。

特意沒有在考試之前去向她們借閱筆記,而是等課程成績出來,我們之間沒有那位女同學以為的競爭關係之後,才去說了這件事。

當考試之後,和J提起這件事時,J說,她自己沒有問題,但筆記是她和那個女生一起做的,所以要問她有沒有意見。

後來,那份筆記我一直沒有借到。

那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有一陣子,班上一位女孩和我說,班級裡有些女生之間的交往就像利益關係之間的互相扯咬,誰都不願意損害自己的利益。

因為平時都是獨來獨往,也無心思擔任班上任何職位,對女生之間的相處狀態不是很瞭解,所以,對這種心情有些無法感同身受,只能盡力去安慰她,不要多想。

後來,當我經歷了那件事之後,似乎有點感同身受那份女生與女生之間無奈與辛酸。

3.

本科畢業時,和老師師母一起吃飯,和他們聊起這件事,老師和我講了發生在他身邊的一件事。

他說,他當年考博複試時,有一位同學複試期間什麼資料都藏著掖著。

我的老師將和他一樣複試的學生集中起來,大家有資源一起分享,並無特別的敵意關係。

後來,唯一沒有考上的,就是那位藏著掖著的考生。

他們感嘆,沒想到現在的學生竟然也變成這個樣子。

老師對我和另一位男生說,以後做科研時,千萬不要這樣故步自封,即使對方和你做一樣的課題,也要學會合作與資源共享。只有相互交流分享,才會迸發出靈感與創意。

4.

過去五年的學生生涯,我見證了一些屬於同學之間很陰暗的一面。

彼此因為利益之爭、口舌之爭、分數排名之爭,做一些本不該屬於這個年紀擁有的類似“結黨結派”“小團體”或者故意孤立他者的行為。

為了短暫的是非功利、個人好惡,而去傷害排擠那些沒有還擊之力的同學,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看似好像達到了自己一時的目的,到頭來只會使自己的度量越來越狹窄,甚至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則。

競爭也罷,相處也好,只有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正面化解與爭取自己的利益,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就像武俠小說,凡是修煉至高武功秘籍之人,必須得學會捨棄之前所有的武藝招式,才會練就最高的本領招數,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相反,那些靠吸食他人內功的人,終會變成殘缺之人甚至到最後步入走火入魔的地步。

5.

物理學上有一個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

當你將自己一部分飽滿的能量樂於分享給他人時,空出去的那份能量會以新的形式得到補償,或是來自自然界的各個方面,或是來自他人平等的給予,或是來自生命自然的頓悟與昇華。

當你將消極的能源以某種方式捨棄掉,才能吸收對自身有益的能源,促使自我不斷地迭代成長。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有有毅力、有恆心、有決心去拋棄一些壞的習慣,比如刷泡沫劇、熬夜打遊戲、長時間刷消遣式的小視頻,才能養成深度思考、高度自律的習慣,繼而隨著時間的積澱成長為理想中的自己。

在戀愛中,只有懂得先為對方付出,才能反過來獲得對方的真心;而不是一開始就計較自己付出的多與少,或者一味地去向對方索取一些東西。

如果是這樣,兩個人終究走不下去。

彼此相愛的兩個人,付出最多的那一方往往會感覺自己最幸福。

這也證明了,其實所有的幸福都先來自發自內心的給予,之後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幸福感包圍著每一天的生活。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一樣的,只有學會發自內心地分享自己的正面能量,才會得到來自他人能量的饋贈。在不斷的能量交換中,才會生髮全新的,更有活力的生命源泉。

捨得,只有先學會“舍”,生命才會空出一部分“得”的空間。所以,“捨得”二字不僅僅是一份心胸的豁達,也是一種自信坦然的生活姿態,更是保持人生進益求精的通道。

願你在生活中,做一個“捨得”之人,不斤斤計較,不損人利己,抱著一種平衡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