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今早,國務院發出公告,明天4月4日舉行為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全國性哀悼活動。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回想起上一次,已經是十年前為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舉行的,估計那時候很多關注毛媽的小夥伴孩子還沒出生吧。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的一句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死亡可能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任何的事情與死亡相比都不值一提。

怎麼幫孩子理解死亡,不會讓他們因為死亡感到害怕、不安,對生命建立正確的認識?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新讀這三本繪本,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

01

Our Tree Named Steve by Alan Zweibel

《我們的樹叫Steve》

年齡:2-5歲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在你們還很小的時候,我和媽媽帶你們搬到了現在這個家。

那時候家的附近有很多樹,但是你們一眼就看中了這棵又高又粗的樹。只有2歲的妹妹一看到這棵樹,就喊”I love you, Steve!”連帶著你們也跟著喊了起來,"I love you ,Steve!"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於是我們請求建築工人把這棵樹留下來,把房子建在它的旁邊。

Steve迅速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它和我們一起跳繩、參加我們夜晚的Party、一起盪鞦韆……它陪我們度過了許多個春夏秋冬,記憶裡到處都有Steve的身影。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我們一起玩耍,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時刻。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我們和Steve的合影,我們笑得很開心)

但是,一場突出起來的暴風雨帶走了Steve,這次我們沒能救活它,Steve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I’m sorry but please know that Steve will always be with us in our hearts and our thoughts and in a different tree at the other end of our yard .”

大家都很難過,但是你們要記住Steve會永遠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不遠也不近。即便它已經回不來了,它也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腦海裡、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陪著我們,一如既往。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這是我和孩子講的第一本關於“死亡”的繪本。

它死亡的氣息不是很重,甚至連die,death這樣的詞語都沒有出現,它更像是來自葬禮上的回憶。通過回憶與Steve的初次認識,經歷過的點點滴滴,來紀念Steve。

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小孩子說“死亡”這件事,害怕會嚇到他們,更加不知道用什麼話題開口,也不知道跟他們說些什麼合適。

Our Tree Named Steve這個關於家庭、關於愛、關於失去的故事,既向孩子解釋了什麼是“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還省去了死亡殘忍的部分。同時,還提供了一種對待死亡的方式:寫信和回憶。

回憶我們與他們快樂的過往,來懷念我們失去的人,用寫信的方式讓我們能永久地記住他們。

即便是低幼的孩子,也能通過這個故事明白箇中道理。


02

The Invisible String by Patrice Karst

《看不見的線》

年齡:4-8歲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Jeremy和Liza是一對兄妹,有天他們在床上睡覺時突然被一陣雷聲驚醒,起來一看外面在下著傾盆大雨,嚇得他們立刻去找媽媽。

媽媽跟他們說,不用害怕,回去睡覺吧,我永遠都在這陪著你們的。

可是,你都不在我們身邊,怎麼陪著我們呢?

媽媽說,我們之間有一根用愛製作而成的INVISBLE STRING,一條看不見的線。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看不見的線?可是看不見我們又怎麼知道它的存在呢?

“Even though you can’t see it with your eyes,you can feel it with your heart and know what you are always connected to everyone you love.”

即便你用眼睛看不到它,但是你的心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你會知道這條線永遠連接著你和你愛的人。

當你們在學校上學想媽媽的時候,這份思念的愛就會順著這條線來到我的身邊,我對你們思念也會順著這條線去到你們身邊,通過這條線,我們都能感覺到彼此的愛與思念。

這條無形的線會存在在你和狗狗之間,你和你好朋友之間,你的好朋友和其他好朋友之間……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它沒有長度,沒有距離,不會被任何事物阻礙,無論在多遠的地方還是能將你們緊緊地連在一起。

即便是已經逝去的親人,也會因為這條無形的線存在,讓你們的愛繼續延續。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這個故事最初給孩子講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和死亡有關,就覺得只是一個很治癒讓孩子感到安心的故事。

後來有一次看電影,故事裡主人公的爸爸去世了,孩子突然跟我說了一句”But they still got the invisible string.”我才知道這個故事還能這樣理解。

孩子能夠從The Invisible String的故事中感受到前所未來的安全感,因為只要有愛的存在,他和愛的人之間的連接就不會斷掉,我們和愛的人就還有“聯繫”。

這也是很好地回答了那個千年難題“爸爸媽媽你們會離開我嗎?”

除了作為死亡教育的繪本以外,這本書也非常適合缺乏安全感的小朋友看,看完之後內心會收穫一份穩穩的幸福。

03

Cry, Heart, But Never Break by Glenn Ringtved

《好好哭吧》

年齡:4-8歲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從前,有四個小孩他們和他們的奶奶住在一起。

有一天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死神。它要來帶走奶奶。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四個孩子想了一個主意,他們給死神倒了一杯又一杯的咖啡,讓死神很精神沒辦法帶走他們的奶奶。每次死神喝完一杯咖啡,他們就會問想要再來一杯嗎。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就這樣一杯接著一杯,直到時間到了,死神不再讓孩子給他倒咖啡。那個盯了死神一整晚的小女孩看到死神起身,她把手放在了死神手上,問道:

“Oh, Death. Our grandmother is so dear to us. Why does she have to die?”

為什麼奶奶必須要死啊?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死神跟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兄弟一個叫Sorrow(悲痛),一個叫Grief(悲傷),他們住在山底。

有兩姐妹,Joy(歡樂)和Delight(開心),她們住在山頂。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他們四個人相遇了,Sorrow愛上了Delight,Grief愛上了Joy,他們要結婚了。

Sorrow和Grief從山底搬了上來,Joy和Delight從山頂搬了下去,他們一起住在了半山腰上做起了鄰居。

結婚後他們發現,Joy有了Grief生命才有意義,Delight有了Sorrow生命才完整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就像Death和Life(生與死)一樣,如果沒有死亡人們感受不到活著的可貴,如果沒有雨天人們就感受不到晴天的清爽,如果沒有夜晚誰又會嚮往白天。

孩子聽完後呆住了,他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能完全明白死神的意思,但是他們知道死神是對的。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死神動身上樓去找奶奶了,它跟孩子們說:“No,no sad.Life is moving on.This is how it must be .”

過了一會兒,孩子們聽到樓上傳來了哭泣聲和說話的聲音。孩子們急忙跑上樓見奶奶的最後一面,死神輕輕地說了一句:”Cry heart but never break.Let your tears and grief and sadness help begin new life.”

然後死神就帶著奶奶離開了。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這個故事的主旨和喬布斯的話不謀而合,正因為死亡,生命才顯得可貴,才有存在的意義。這個世界不會是隻有快樂,也不會總是悲傷,不會有人永遠活著,更不會只有死亡。

任何看似對立的事情,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

就像另外一本著名繪本The heart and the bottle(心和玻璃瓶)。如果因為不想感受悲傷就把心拿出來,那你的生活也不會感受到愉悅、好奇,生命就會變得暗淡,失去樂趣。

我們可以哭、可以難過,但是我們不需要因此對生命感到失望,也不需要因此變得害怕失去。

這個淡淡的故事,讀完後總能讓人對死亡感到一絲絲的安慰。

每年清明我都會和孩子重讀的三個繪本


最 後

死亡教育不一定要是沉重的,我們不需要回避死亡,也不要對死亡感到恐慌。

自然地談論死亡,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態度,幫助我們更好地引導孩子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