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獼猴桃栽植過深導致生長不良的問題

在栽植獼猴桃時,常常因經驗不足、技術缺位出現栽植過深、樹苗不發、僵苗死樹等現象。

一、苗木栽植過深的定義

針對獼猴桃這種肉質根系,相對於木質根而言,肉質根系氧氣需求更敏感,對土壤透氣性要求更嚴格。獼猴桃樹栽植的深度與健康生長有直接關係,以不同質地土壤類型,我們把沙土地20cm深、壤土地15cm深、粘土地10cm深不見毛細根的現象稱之為栽植過深。事實上,許多粘土質果園20cm找不到毛細根在生產上非常普遍,甚至有的果園30㎝深也有找不到毛細根。

如何解決獼猴桃栽植過深導致生長不良的問題

弱樹死樹地面20㎝無法找到毛細根

二、苗木栽植過深的原因

1.樹行開溝改土,四填未經沉實

許多種植戶在栽植獼猴桃前為了改良土壤,在樹行開挖深80㎝、寬60㎝甚至規格更深更寬的溝槽,施入秸稈和有機肥,進行生熟土分開回填。按要求溝槽回填土後由於土壤結構變化,實方變成了虛方,因此,在溝槽處要用大水漫灌以利土壤沉實,避免栽樹後樹苗隨土下沉。許多種植戶並未對溝槽用大水漫灌沉實,導致栽苗後苗木隨土下沉,形成深根。

如何解決獼猴桃栽植過深導致生長不良的問題

根系分佈深淺和樹勢強弱正相關

2.挖坑(穴)栽苗,栽苗本身過深

長期以來,獼猴桃種植戶在栽苗建園時,栽樹環節一直沿用和其它果樹栽植方法一樣進行栽培,就是挖坑(穴)或挖大坑栽苗。按40㎝見方或60㎝見方常規的坑穴規格,地面以下入土20㎝栽樹這是基本栽植法,加上澆水下沉,苗子一旦栽植,就已經形成20㎝以下不見毛細根的深根樹。如果土壤是粘土類,註定影響苗子正常生長。如果降雨過多,排水不暢,容易導致僵苗。

如何解決獼猴桃栽植過深導致生長不良的問題

強壯的獼猴桃樹地表3㎝甚至地面密生著毛細根

三、避免栽植過深的方法

1.先沉實溝槽(樹行),後進行栽苗

在獼猴桃建園栽樹前,提倡全園深翻和樹行開溝,以利土壤改良。為了避免全園深翻或樹行開溝回填后土壤下沉誘發苗木栽植過深。一是建議春夏季對計劃栽植的園區提前進行全園深翻或樹行開溝,通過降雨和自然下降,使深翻的土壤進行一定程度下沉,待秋冬季再進行栽苗。二是如果有條件灌水(漫灌)在苗木栽植前,針對樹行開溝回填的虛方土至少大水漫灌一次,待分墒過再進行栽苗。

如何解決獼猴桃栽植過深導致生長不良的問題

樹行起壟

2.提倡地面栽植,樹行起壟

地面栽植,樹行起壟,是近年來推廣的新型栽植方法,通過實踐驗證,苗木成活率高,成園速度快,生長表現良好,值得大力推廣。在建園前無論全園深翻改土,還是樹盤、樹行擴穴開溝改土,採用地面栽樹,實踐證明,是最好的避免栽植過深的辦法。

不同的是,未經降雨或灌水沉實的園土,苗木定植時,在定植點高出地面堆成一個圓錐狀土丘,土丘高度20~25㎝,土丘底徑30~35㎝,將苗子放置土丘頂部,讓根系沿土丘四周自然下垂貼於土丘斜面埋土。栽完苗沿樹行培置50㎝寬、30㎝高壟廂。如果園地已經有過降雨或灌溉沉實樹行或定植穴,同樣也是在地面堆起土丘,不同的是土丘高度低於未經沉實園土的10~15㎝。對於土丘高度不夠,苗子根系無法伸直,可以往地面下再深挖10~15㎝。其他起壟規格與未沉實園土一樣,也就是一句話:把過去挖坑(穴)栽樹變為地面堆丘栽樹。這個方法無論是降雨較多的南方產區和降雨較少的北方產區均可使用。

四、處置栽植過深的辦法

1.兩年生初上架或當年新栽苗處置

主要採用就地抬苗法處理。一般在葉落後休眠初期進行,兩人一組用尖頭鐵鍁與主幹45~50°夾角,距離主幹20~30㎝(視樹幹粗細決定)斜向插入根盤,當兩鍁尖頭接上時,同時把樹盤另兩邊也以同樣方式處理,之後同時抬苗,當苗子根系帶土離開原窩時,用腳把挖出的土坑穴踩土填埋,之後把抬高的帶土球的苗子放下,沿樹行培置寬50㎝高30㎝的樹壟,結束後進行澆水,整個抬苗過程隨即結束。

2.多年生盛果樹深栽處置

在大行中間用小型挖掘機開挖深60㎝寬40㎝的溝槽,將溝槽土挖出園區,之後將樹盤過多土起挖回填大行中間溝槽,以此解決根系過深問題。另外,對根系有一定深度但不是很深的情況,也可以採用沿樹行地表撒施有機肥,引根上長,也是一種辦法,但需要有一個過程。當然有果農嘗試在樹盤施入河沙,以便深栽樹盤土壤透氣性,也是一種有效措施,可以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