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361億人民幣!瑞幸“不幸”第一天,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科創板日報》(上海,米婭)訊,瑞幸已“不幸”。

今日,證監會發布聲明稱,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今日傍晚,安永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稱,“目前公司的2019年度審計工作尚在進行中。基於客戶保密原則,安永不會作出其他回應。”

事件爆發後,瑞幸4月2日市值蒸發347億人民幣,截至今日(4月3日)北京時間23時50分,瑞幸股價再下跌近14%,如果按還在交易的股價5.6美元/股算,瑞幸因為造假這件事已經跌掉了361億人民幣。

瑞幸這起造假事件將會呈現怎樣的結果?

|實探瑞幸門店:缺料缺貨,店員苦勸用戶“退單”

在大股東陸正耀“今天更要元氣滿滿”的喊話中,瑞幸各大門店仍正常開門營業。早在上午8點左右,瑞幸App上小鹿茶、瑞納冰等多個品類已經售罄。今日午後,瑞幸App和小程序隨後雙雙出現宕機,系統提示“請求異常”、“網絡異常”、“線路擁堵”、“接口請求失敗”等,無法在附近門店頁面下單。

瑞幸內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訂單太多,服務器壓力太大了。平時一單平均3分鐘完成,今天要1.5個小時才能製作完成。”

記者實地探訪瑞幸線下門店時發現,排隊人數眾多,平時2-3分鐘完成的訂單,今日完成時間已達到15-20分鐘。有顧客拿著手機抱怨無法下單,店員表示app如果無法下單,門店也無計可施。

“今天訂單爆炸了,前面還有幾百單在排著,很多備料也用完了,很多品類也沒貨了。無法保證取餐要等多久。”一位深圳瑞幸前臺店員建議已經下單的用戶撥打4000100人工客服退單。

瑞幸訂單激增反映了消費者“擠兌式消費”的心態,但混亂終究會歸於平靜。截至發稿時,瑞幸App和小程序已恢復正常。

|律師:瑞幸的七大關鍵問題

今日,《科創板日報》等媒體就投資者關切的七大關鍵問題,採訪了理論經濟學博士後、資深資本市場律師劉安。劉安律師認為,根據目前可能存在的事實綜合來看,瑞幸涉嫌22億的偽交易,是系統性全流程的造假(最終有待於事實認定)。

關於瑞幸公告稱造假系瑞幸COO劉劍以及某位董事個別行為,劉安稱不太可能由高管一人所為,管理層在實控人授意下全面造假可能性較大。參考2001年美國安然醜聞案例,如果造假屬實,瑞幸必遭美國證監會天價監管罰單,退市也將難以避免,十有八九將會導致公司破產。瑞幸董事會成員和高管也將面臨美國司法部所啟動的證券欺詐刑事調查和起訴,如果不能達成刑事和解,或有牢獄之災,面臨的將是最高不超過25年的刑期。

關於中介機構的責任,劉安認為,如有證據證明對瑞幸涉嫌造假欺詐行為存在共謀行為,則必然承擔法律責任。但劉安同時認為,從中介機構專業獨立性角度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從證監會目前聲明來看,它並未認定自己在瑞幸事件上具備實質性管轄權。

針對這起事件是否會影響準備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問題,劉安認為,短期內對於中資出海肯定有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所孕育的優質企業投資潛力以及投行本身的承銷定價能力,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才是關鍵。

|咖啡從業者:受損最大的是供應商

針對瑞幸咖啡22億元財務造假事件,曾擔任過美國SCAA咖啡協會考評員的張宏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瑞幸在供貨鏈、店鋪成本以及客戶等方面都存在運營痛點,瑞幸售賣價格只能說是賠本賣吆喝。

張宏認為,如果瑞幸銷售數據真實,那麼中國每年平均咖啡飲用量應達每人20杯左右。但目前,中國每年平均咖啡飲用量每人4杯,而美國每年平均每人400杯。

張宏表示,瑞幸可能會出現如同當年“咖啡陪你”一樣的局面,供貨商貨款不能全面結清,而供貨商會囤積瑞幸定製的大量設備和貨物,這些物料需要長時間消化,而往往供應商都是壓錢囤貨提供設備,也就是說一旦瑞幸資金告急,可能最後受損最大的就是供應商。但對於咖啡創業者而言,如果未來瑞幸店鋪關閉,可能是一個重新接盤的機會。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咖啡豆分會秘書長付靜雅則表示,“瑞幸虛增交易額在意料之內,因為業內對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預估,也瞭解單店銷售、客戶群、行業動態、發展及合理性,對瑞幸賠錢的商業模式也有質疑,該公司宣佈盈利時,業內也是畫了很多問號。”

付靜雅強調,瑞幸事件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家公司,也會影響不少國內同行企業在國際上的融資。

|投行人士:造假動機,可能為了對付估值要求

瑞幸咖啡於2018年12月完成B輪2億融資,參投機構為大鉦資本、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愉悅資本。2019年瑞幸咖啡IPO的中介團隊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國際、海通國際,為其聯合承銷商,安永為其審計機構。

某股份銀行投行人士(應採訪者要求匿名)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稱,前幾天做空的期權突然漲了幾百萬份,也有可能認為這個事已經快公佈。瑞幸自爆,確實是紙包不住火,2018 年營收才 8 個億,2019 年 40 多 億,明年預測 140 多個億。8 億到 40 億,跨度非常大。

該投行人士認為,瑞幸造假存在的動機,可能為了要對付投資人的估值的要求, 一方面瑞幸還要進行第二輪、第三輪融資,加上二級市場要穩住股價。

受瑞幸影響,背後神州系神州租車今天出現暴跌停牌,該投行人士表示,神州董事長也是瑞幸的股東,因為神州的資產負債率比較高,為 60%多,瑞幸為18%,有可能為了穩住股價或者為了後續融資增值,將神州的股票拿來質押,再參與瑞幸的增發或者融資,從而導致連鎖反應。

“瑞幸有點可惜,我覺得風口抓的還可以,切入了一個咖啡市場,咖啡不行就賣小鹿茶,從需求上來說是成立的,增長也有空間。瑞幸就是一種品牌,它可以延伸出其他類型的快銷,包括它可能做便攜式的咖啡,包括它的未來發展路徑,這種理念在投行看來都是成立的。” 該投行人士補充道。

在該投行人士看來,消費類行業或者輕快銷行業,包括在美國的公司,估值、增長性都不錯。在香港上市的飲料發展也較好,特別是維他奶也出了一款維他奶茶,估值非常高,實際上飲料行業增長性,不要鋪太大的攤子,不要造假,這個行業本身還是可以的。

該投行人士說,“對中國市場有信心,中國故事、未來企業或者說是資本,還是會回到中國大陸,回到中國香港,回到我們不錯的行業和頭部的企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