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為什麼我家孩子說話比別家晚?孩子多久開口說話才算正常?

孩子的生長髮育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看著同齡的孩子都能嘰嘰喳喳跟大人簡單交流了,自己的寶寶還只是哼哼哈哈,連平常的叫喊稱呼都成問題,家長不免擔心又著急。這個時候,家裡有些長輩可能會拿出“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等一套說辭來自我安慰。那麼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重視嗎?孩子多久開口說話才算正常?又該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

對於寶寶來說,語言功能的發育是一項基本的生理功能。雖然每個寶寶語言中樞發育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早有晚,但大多數孩子會在一歲到一歲半說話,95%的人會在一歲半以前說話,如果一歲半以後才會說話,一般就會認為其說話有點晚。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醫學上就稱為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說話晚,是要重視的,因為語言發展是有關鍵期的。但是你不能保證這個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有病,還是說因為遺傳的關係,所以你不能這麼輕易的就說沒關係,因為這樣會耽誤他語言的發育。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如果語言不發育,就會影響智力發育。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導致寶寶語言方面晚的原因有哪些呢?

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疾病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因此要找到寶寶不說話的具體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疾病原因

聽力障礙:中國有句俗話叫“十聾九啞”,若寶寶耳朵失靈,不能接受外界發出來的“信號”,他肯定是不會講話的,至少講話口齒不清。

大腦發育異常: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常伴有語言和智力障礙。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構音障礙:構音器官的異常也可能導致語言發育障礙。它的特點是兒童可以發音,但發音表達會不清楚,如鼻音過重或過輕。

自閉症:語言障礙、交流障礙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目前大多數自閉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正是語言障礙,他們通常語言發育落後,在兩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

所以如果出現寶寶說話過晚,最好及時到醫院兒科或者神經內科就診,通過醫生的檢查,同時結合頭部ct或者磁共振,確定具體的原因。需要通過語言功能的鍛鍊,以及語言康復鍛鍊進行調理,可以有一定的治療的作用。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如果寶寶說話晚和聽力、智力等生理疾病無關,家長就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寶寶學會說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寶寶學說話,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家長需要在家庭當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應該跟寶寶多交流,多說話,鼓勵寶寶自己學著說。其次,每天睡前養成習慣,給寶寶讀故事書,然後短句子讓寶寶複述。最後可以讓寶寶多聽聽音樂,鍛鍊手指的精細動作,促進腦發育。

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

家長與寶寶交流時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聲音要輕柔,音調要抑揚頓挫,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此外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同時家長要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抓準每一個機會

隨時隨地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把握說話的機會,多談眼前的事情,儘量多與寶寶談眼前的事物和日常的活動,鼓勵寶寶們說出來,不要勉強他;及時回應寶寶的說話和發聲,及時回應和讚賞寶寶的發聲與說話可以促使寶寶說的更多。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