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筍讓我脫貧過上甜日子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劉羽 黃卓凌

“這塊雜草除掉以後,你就把肥料撒下去。”眼下正是苦筍生長的關鍵時期,4月1日,郴州市甦仙區飛天山鎮清江村貧困戶李春桃和丈夫周金祥,正在自家苦筍地裡忙著除草施肥。

春季的清江村,漫山的苦竹鬱鬱蔥蔥,看著風中搖曳的竹葉,往事的畫面不斷在李春桃腦海裡浮現。李春桃的丈夫2012年因為車禍導致二級殘疾,從此家中的生活重擔壓在李春桃那瘦弱的肩膀上。缺乏勞動力,沒有了經濟來源,李春桃說:“感覺天塌下來了,但生活還得繼續。”

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李春桃,從來沒有放棄過。當了解到國家各項扶貧政策後,她利用當地氣候、土壤適合種苦筍的特點,2014年底承包村裡60畝土地,開始種苦筍。“剛開始種的時候,困難不少。”李春桃介紹,經3年多的精心養護,60多畝的基地,終於長出第一批苦筍,李春桃收穫了“第一桶金”。

從此,李春桃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通過國家扶貧政策支持,加上種植技術不斷成熟,李春桃成為了村裡苦筍種植大戶。“除了賣些新鮮的苦筍,一年還可曬乾筍200公斤左右。”李春桃說,“苦筍讓我脫貧過上了甜日子,近兩年純收入每年都有一萬多元哩。”

李春桃的致富路,引來眾多村民效仿。駐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順勢而為,把苦筍種植列為當地主要產業項目。如今,不少村民種起苦筍,全村擴種苦筍林達300多畝。

產量增加,銷售也很重要。李春桃等種植戶今年重點在苦筍的包裝和品牌上作文章,實現“線上線下”銷售並重,讓更多的生態苦筍走出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