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小的時候,最期待去外面的餐館吃飯,因為覺得飯店裡的菜比家裡的香。離家後,外面的菜越吃越無味,卻日思夜想著家裡的飯。出走半生,記憶裡還是少年時嚐到的家的味道。


豆根

重慶有酸辣粉,南京有鴨血粉絲,廣東有腸粉,廣西有螺螄粉。在外嚐遍了米粉,總不如回家聽到親朋好友說一聲:“走,吃碗豆根去!”其實也是簡單的一碗米粉,但我們喜歡親切地稱之為“豆根”。

要吃豆根,最好在早晨,先要去老街的菜市場。幾片生菜,些許酸蘿蔔肉沫,小勺辣椒醬,攪拌一下,夾起一嗦,滿口溢香。喧囂的買賣聲中,嗦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豆根,仿若湊成了這世間最動聽的音樂。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豆根)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老菜街豆根店)

汝城縣城好吃的豆根,還有靠近汝城縣一中的鴻達早餐店,這裡的豆根最是受學生歡迎,想來這店開了許多年,也算是我們90後的一個回憶了。在這裡,可以選的口味有酸辣的、青椒的、牛肉的等等,要我的話,還是喜歡酸辣的,會更保有豆根的原味。

你以為豆根就這兩家,那你就錯了。週末有時間,到各鄉鎮去逛逛。在各鄉鎮,米粉一般是沒有曬乾就拿到小攤煮,所以不稱“豆根”,而稱“水粉”。最好是碰到趕集的時候,在熱鬧的路邊小攤吃碗水粉,價廉而物美,更有自由輕鬆的愉悅。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趕集時的水粉小攤)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水粉)

我外婆家在泉水鎮,故而我最喜歡的就是泉水鎮趕集時的水粉小攤,因為帶有外婆的味道。而泉水鎮前山村的豆根最是有名,可以帶上幾包,自己吃或是逢年過節送禮都是不錯的選擇。


鴨味

汝城板鴨

全國的鴨美味多得很,所以比美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只想說獨特。汝城板鴨可以算獨特了。這製作工序我是理不清,想還亂,但吃法我倒可說個一二。將板鴨切成片,清蒸可以切大片些,小炒則切細碎些。用沸水過濾一下,清蒸故可保留板鴨原味,但小炒更將板鴨的香脆展現得淋漓盡致。加蒜葉、生薑、辣椒粉和板鴨一起爆炒出鍋,配上一碗白米飯,簡直了,其它肉菜都是浮雲。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板鴨)

汝城板鴨好吃,當然也要選地方,除了祝家板鴨最出名,現在的黃家板鴨也是不錯的。


餈粑

汝城有一種餈粑,叫“豆包心”。白色的或是加了艾葉的糯米餈粑裡包上蒸熟的紅豆,放油鍋裡去炸,撈出來放涼些後就可以吃了,但可以再放蒸鍋裡蒸幾分鐘,會更加香嚅可口。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豆包心)

熱水鎮一種黃顏色的餈粑叫大禾米餈。切成片,加白菜或是蒜葉炒著吃,也可以煮火鍋或是煮粥,做法千變萬化,吃則其樂無窮。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蒜葉炒大禾米餈)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市場上販賣的大禾米餈)

有一種餈粑,汝城話叫“牛軟噔”,翻譯成普通話可以叫“牛打滾”,外表是黑褐色甜醬,裡面包著紅豆泥,炸熟後放在濾網裡,撒上芝麻,待放涼,一口一個,真是幸福的味道啊!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汝城方言音譯:牛軟噔)

汝城油餈粑裡面也是包著蒸熟的紅豆,成一個球狀,炸出黃燦燦的顏色。一般在過年的時候做得比較多,算是一個過年傳統了。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油餈粑)

清明節前後,很多人家會做白色的或粉色的糯米餈粑,自家吃或是送人。可以油炸可以清蒸,愛鹹的可以撒鹽,愛甜的可以撒糖,吃起來特別滿足。

此外,在縣城宏興市場門口,有一個餈粑小攤,賣著很小一個的艾葉餈粑和黃餈粑,裡面都包著甜碎花生,偶爾嚐鮮還是可以的。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黃餈粑和艾葉餈粑)


特別的家常菜

家常菜家家有,卻家家不同。汝城有幾道家常菜是我特別喜歡的,而我家也有幾道特別的家常菜,試與君分享。

汝城人愛把蒜葉當主菜,大把蒜葉配炒些五花肉,撒上辣椒粉,特別開胃。還有藠頭冬筍豆腐皮、魚子菜炒雞蛋,都加上辣椒粉,是絕佳的下飯菜。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藠頭冬筍)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魚子菜)


汝城有一種豆腐,我們稱之為“豆腐乾”,但並不是乾巴巴的,只是比常見的豆腐塊少了些水分,卻恰到好處。豆腐乾最好是炒著吃,非常有營養。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蒜葉炒豆腐乾)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市場上賣的豆腐乾)


汝城有一道辣椒菜,方言叫“豆思辣子”,翻譯過來就是“豆豉釀辣椒”。將長條大辣椒割一條縫,去掉裡面的籽,將豆豉、韭菜、蒜頭、香料菜等等弄成餡料填進去,炒熟下飯吃。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豆豉釀辣椒)

在汝城菜市場,經常會看到一些桶裡裝著水滷菜。炒水滷菜,我家有兩種炒法:一是加冬筍、瘦肉和橘皮;二是加大豆芽、瘦肉和橘皮;再加點倒辣椒,兩種味道都是我的最愛啊。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大豆芽炒水滷菜)

汝城的大豆芽在外面少見,看起來像黃豆,但多一條小芽。要讓大豆芽最好吃,還是和油豆腐一起炒比較好。甜甜鹹鹹的味道,讓人慾罷不能啊。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大豆芽炒油豆腐)

我的外婆有一道拿手好菜,就是茄子煎蛋。將茄子剁成碎沫,加點蒜泥、碎辣椒、碎肉等等,鍋裡炒熟後裝盤放涼,打幾個雞蛋攪拌均勻,加上鹽再放到鍋裡去煎,煎成一個個煎蛋的模樣就大功告成啦!茄子融入雞蛋的味道,香濃郁鬱。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茄子煎蛋)


我外婆還喜歡炸香芋。將香芋切成厚厚的片狀,撒上鹽粗拌一下,過幾分鐘放到油鍋裡去炸,炸至微黃出鍋,放涼就可以吃了。當然還可以將炸香芋夾上幾片五花肉蒸上幾分鐘,吃起來更是口齒溢香。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炸香芋)


茶葉、酒、米湯

從來吃與喝是分不開的,喝茶與喝酒,汝城人喜歡稱“飲茶”、“飲酒”。

汝城三江口瑤族鎮的九龍山地區盛產白毛茶。白毛茶可以制紅茶,滋味濃強,制綠茶則滋味鮮爽。三江口瑤族鎮人民政府旁有個九龍白茶莊園,朋友們不妨到那裡感受一番茶趣。

泉水鎮旱塘村則盛產硒山茶,此茶有提神醒腦、美容減肥之功效,曾榮獲很多獎項,在2014年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旱塘硒山茶)

說到“飲酒”,當然不能錯過汝城水酒。水酒香醇而爽口,共飲鄉情,令人不醉不歸。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水酒)


說到喝,我最喜歡外婆家的米湯。農村裡大清早會燒柴煮一鍋米,一部分做粥,一部分撈出米來瀝乾蒸成飯,而剩下的湯便是米湯,放在保溫瓶裡,想喝的時候便倒一碗來喝,解渴也飽肚,清爽又純香。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米湯)

位於三省(湖南、廣東、江西)交界處的汝城縣應該這樣吃


結語:

不登高山,可望巍峨。不臨綠水,可見清漣。好景常在,須臾便可分享。若是美食,非要親嘗不可,才知其美,故最是難得。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味”要躬行。此番吃喝話汝城,也是道著自己的小體會,朋友們莫怪。從來舊鄉最是同,不如共享。自是四海皆兄弟,歡迎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