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作者 安思暖




在大眾的認知裡,喜劇無外乎是小品、相聲、脫口秀,然而一個節目和一個人卻完全刷新了大眾對於喜劇的認知。

我看著他在節目上披荊斬棘,看著他同無數的喜劇高手過招,也看著他成功登上冠軍的寶座。

我為他的表演哭過笑過,也瞭解了他一路走來的不易。

這個節目叫《歡樂喜劇人》 ,這個人叫葉逢春。

被稱為“中國默劇第一人“的葉逢春。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1. 溫柔的外表,躁動不安的靈魂


第一次看到葉逢春出場,我完全不能把他同喜劇聯繫在一起,因為他長得實在過於溫柔。

江南水鄉的那種溫柔。

直到他開始表演,我才發現我錯得徹底。

一個沉默的表演者,竟敢同各種說話高手同臺競技。這樣的人,骨子裡怎麼可能是溫柔的?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葉逢春出生於浙江景寧沙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歲那年,看到《宋城千古情》藝術團招人,他毫不猶豫離開家鄉來到杭州,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之路,這一呆就是兩三年。

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師父周國泉。沒有任何糾結,他離開藝術團跟著師父開始做劇場表演,常年往返於杭州、寧波、義烏等地。

表演的內容也更加多樣,小品、歌舞、小丑表演、默劇,他都演過。

一年365天,350天他都在表演。

2013年,已經36歲的葉逢春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陳佩斯老師的大道喜劇培訓班在招生,他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立刻報了名,隻身一人來到了北京。

也正是這次北京之行,為他創造了之後上喜劇節目的機會。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茨威格說,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

從19歲到36歲,從藝術團到劇場表演再到上喜劇節目,斗轉星移,葉逢春卻從未改變。

他一直都是那個敢想敢做的葉逢春。

溫柔的外表,躁動不安的靈魂。


2.小人物的“高級”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提起葉逢春,圈內人對他最多的評價便是“高級”。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的藝術形式是高高在上的。

相反,他表演的都是小人物。

環衛工人,清潔工,街頭藝人,敬老院老人,無論哪個好像都跟“高級”不沾邊。

第5期作品《暖冬》曾上過微博熱搜,引起大家對環衛工人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無數紙屑自天空飄落,環衛工人們一聲嘆息,今夜註定無眠。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接著,很多人人帶著打掃工具走上來,加入了打掃的行列,還有一個小女孩遞上來了熱飲。

那一期,掌聲熱烈,甚至很多觀眾潸然淚下。

喜劇人玉浩說,葉逢春的每一個點都是往你心窩裡扎的。

他從未刻意煽情,卻總是能觸碰到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葉逢春卻認為這一切不是自己的功勞。他說,不是演員演的有多好,或者你編排多巧妙,是觀眾自己,自己的力量在感動自己。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電影《喜劇之王》裡說,只有小人物才能真正面對生活的艱辛。

葉逢春很擅長挖掘小人物的閃光點,並用電影般的手法把他們融入到了自己的默劇中。

展現小人物溫暖的力量,是葉逢春的作品風格,也是所謂的“高級”。


3.默劇這條路不好走,但他不會回頭


郭德綱說,其實葉逢春這一路走來,幾乎每一個大型的比賽,我都在現場,好多次我都看到過葉逢春,沒有人看好他,在其他場合,所遭遇的那種冷遇很多。

也正是因為這,在《歡樂喜劇人》第五季看到自己的作品獲得全場最高分時,他激動地不能自已,這是他第一次得到這麼多的認可。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這些年,他參加過很多喜劇節目,但都沒有激起什麼浪花。

喜劇人這條路不好走, 作為表演默劇的喜劇人更是難上加難。

在葉逢春之前,不是沒有人做默劇,只是很多人做著做著,還是選擇了向現實妥協,放棄了默劇。只有葉逢春,十年如一日咬牙堅持,在失敗中不斷積累,不斷創新。

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歡樂喜劇人》第五季的舞臺大放異彩,以默劇擊敗了所有語言形式,奪得冠軍,也成就了“中國默劇第一人“的稱號。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奇葩說》辯手馬薇薇說,沒有不受重力的飛翔。

一路走來,葉逢春承受了多大壓力,受過多少委屈,估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然而,迷茫過,傷心過,卻從未後悔過,前進的腳步更不會停止。

在奪得第五季的年度總冠軍後,葉逢春曾發表這樣一段獲獎感言。


我一直都是個小人物,正因為有了演員夢,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然後走到這個舞臺。

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是我最大的榮耀。

正因為有了大家的支持,我相信默劇並不孤獨。


“中國默劇第一人” 葉逢春:做喜劇,也能 “無聲勝有聲”

說到默劇,我們想到的永遠是卓別林和憨豆,兩個英國人。

那中國呢?中國的默劇演員呢?

我們這才發現,默劇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已瀕臨絕跡。哪怕是在春晚這樣的舞臺,我們也很難看到默劇的身影。

上一次出現在春晚中的默劇表演是1984年遊本昌的《淋浴》,至今已經36年。

在中國,默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青黃不接。

正是如此,葉逢春對默劇的追求和堅持才更加難能可貴。

從最初演著演著觀眾走光到得到大眾的認可,我無法想象這一路走來葉逢春承受了多少壓力和委屈,但還好,他終於還是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向我們證明了做喜劇也可以“無聲勝有聲”。

今年,葉逢春已經43歲了。

然而,提起默劇,提起夢想,他的眼睛澄澈如初。

默劇這條路不好走,但他不會回頭。



作者安思暖, 熱愛寫作,熱愛電影,立志做一名有趣的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