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今年的陽春四月又來到眼前。每年的這個時候,便迎來了學生有關高考衝刺的

話題。

●我任教的學生問:“老師,我現在的成績衝刺還能提多少分?”

●“老師,您看我這樣,經過沖刺,考個二本有問題嗎?“

●素不相識的學生找上門或打來電話:“老師,我上高三,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怎麼衝刺才能考上一所好大學?”

●“老師,還有兩個月的衝刺,我現在的350分,能衝上550嗎?”

一 . 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

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擔憂01.高考是年輕人生命中的第一次闖關,是關乎學生人生的和家庭最重要的大事。這一點無論家長還是學校早有提示並經常警示。因此可以斷言,臨考前提出上述問題的學生,大多缺乏足夠的自信,而自信心來自紮實的知識功底和足夠應對高考的能力缺乏自知與自信對於即將成年的孩子,是個嚴重的問題。

擔憂02.這也是我曾經的焦慮,帶高考期間,作為教育者,針對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欠缺,每每不厭其煩地提醒、規勸,令聽話的學生從心裡厭煩的卻是教師。自覺的學生們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老師說幾次就夠了,何苦連累所有學生耽誤時間。為此,在高三任教的老師,無論多年輕,也會遭到學生“囉嗦”、“絮叨”的抱怨。老師和家長反覆的勸導,還是沒能避免臨考前的不自信。正應了中國人常說的那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花落空折枝。這不是古人的教訓嗎?

2.你可懂得何為衝刺

衝刺:指跑步、滑冰、游泳等體育競賽中,臨近終點時全力向前衝。


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解讀:“臨近終點“不是時間上的概念,而是運動所達到的特定狀態。它取決於兩個條件:其一,前提是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其二,有後續力量足以支撐。譬如短跑比賽臨近目標的最後幾米;一鉚勁就能超越。

所謂衝刺,對於成績優秀者,再攀高峰,超越自己的理想目標;中等或中等稍稍偏下成績者,已經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並有足夠信心彌補缺欠,咬緊牙關拼一拼。

看看學生們經常出現的上述提問:

問題1 “我上高三,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怎麼衝刺才能考上一所好大學”?

“學習成績不是很好”,說得很模糊。成績究竟是多少;對於一本的要求550分可以說不是很好;400分的學生也可以說自己學習不是很好;學習不是很好何以追求“一所好大學”?從提問的表達可見該生的學習確實不會很好。

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問題2 “我現在350分,衝刺兩個月,還能考上大學嗎?”

目前依然350分上下游蕩者,時間臨近而成績差距大,如同百米賽尚在30米,何談衝刺?這不是百分比的概念。如果現在處於350分,說明知識與能力的差距都很遠。

當然,也有例外。曾經基礎不錯,又天賦極佳,忽然被什麼因素刺激到了,利用最後百餘天的功夫,連拉帶拽創造奇蹟或有可能。有一句話說得很流行:“一切皆有可能”,我始終沒有參透箇中道理;我想不明白,離開規律的可能性在哪裡。

目前還存在這個問題的學生和家長,請去讀讀我曾經寫過的一文《他學習很努力,但復讀仍然沒有考過350分》,對號入座,看看對你有沒有啟發。

二 是什麼原因讓臨近成年的孩子,在高考臨近時提出上述問題

1. 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完全不自知,

對於高中生,特別是高三畢業生,臨近成年,不能確切找到自己學習中存在問題,或面對問題找不到原因,真的不是件樂觀的事。


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老師,我一聽就懂,一寫作業就懵。”初中生很常見。

●“老師,我背得特別熟練,一考試我就找不到感覺了。”很大的麻煩。

●同一道題,有時很快就能演算出來,過了這一時,又完全糊塗了。類似問題在初中階段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高考前依然如此,不免糊塗。到底還是沒弄懂。

2 .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完全不自知,始終走不出自己的死衚衕

不是學習不努力,而是不懂得怎樣努力;學習中不是沒有問題,但卻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一味地躲進旮旯死記硬背,而不懂得左盼右顧向他人學習;拒不接受老師的勸誡,一條道跑到黑。每天比別人學習時間都長;學習強度最大,比哪個同學都累,就是看不到成績。

這些學生提高成績的出路不是找老師補課,更不是延長讀書時間;而是弄清自己的狀況。古人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教導,不想借鑑別人,又弄不懂自己,此學習之大忌。


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3.人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

聰明有兩種:

一種大腦真聰明,只要認真聽講,一聽就懂;和同學聊天數他侃侃而談;為人處世能說會道,情商很高。但是就是不喜歡學習,掛在嘴邊的話“不是不想學呀,只要一學習頭疼得就快裂開了”。其實,這是惰性極端的表現。惰性害人不淺,年輕人患上懶惰病,必然表現為胸無大志、怠惰閒散、什麼道理都懂,就是不幹正事。不會自律,上學時至少影響學業,如不能及時克服,長此以往,還有後患。這孩子終究不夠聰明

另一種情況,自以為是的聰明。家長見了老師就說:“人家都說我孩子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我們只要學,準比別人家孩子強。” 家長用這話把孩子從小說到大,就是學習從來不見漲。

我倒寧願孩子不夠聰明但懂得努力學習。


要讀高中、參加高考,孩子和家長都做好準備了嗎?

三,對孩子成長不能等閒視之,要主動防患未然。

高考固然不能定乾坤。但是,讀書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文憑與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但一定不會成反比。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讀過大學,事業卻很成功,那麼,如果他經歷了大學的深造和歷練,他腳下的路一定會更遠更寬。

沒有文化照樣可以走遍天下的時代已經走遠,知識爆炸給時代帶來的深刻影響,人類已無力扭轉。作為家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培養孩子對知識的熱愛,養成愛好學習的信仰,讓孩子自幼學會學習、為他們創造學習優秀的有利條件。

那麼,家有中學生,怎樣為他的高考的做好鋪墊?

我們明天接著聊。請看下一篇《未雨綢繆高中生》

我是學霸捷徑,點燃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能力,為高考提分。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