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应遵循传统节日文化,按其规矩办事?

Marvel的妇联


我个人认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等这些老规矩,不应该一一照搬。

中国历史悠久,一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历朝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风俗习惯,涵盖了劳动人民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也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去伪存真,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进步,有的风俗习惯,显然滞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还是该改即改,才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百姓才自愿接受,优秀的传统不能丢。只是顺民意,不能生搬硬套。社会发展才不受条条框框制约,轻装上阵。人民百姓才安居乐业!


黄正香cheng


感谢悟空回答提出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我个人觉得,传统文化是值得学习,传承和发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遵循。我们一惯柄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对于有意义的方式,还是要按照规矩来办事。比如明天的清明。

传统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而今年清明节,对于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全体国人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我们可爱可敬的白衣战士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今天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愿逝去的英雄白衣战士和疫情中不幸逝世的同胞安息!!!


诗话旗袍


我觉得非常必要,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国粹的沉淀和积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逐渐融合了各个民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简单的就以春节为例。

过年的热闹就不必赘叙了,凡山川不同,便传统风俗不同。除夕之夜,我们总要接纸,过年的头三天家里通常都要坐纸,初三晚上要送纸。这首先要说到拓票票,“拾圆”“伍圆”“冥府银行”等字样,俱老人们说都要儿孙亲手拓的才诚心。说迷信也不全是,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除夕年夜饭做好了,都要先献饭、水果、再点香奠茶酒、叩拜和祭奠,然后才能放炮迎接先人回家过年。为了喜庆贴春联挂红灯笼贴门神请灶神凡次种种不一而足。按照我们的习俗还要坐夜,等到子时之后新的一年迎福纳福祝福。年三十晚上过12点,大家都要去本地庙上上香焚香表跪拜再磕头。感谢一年来方神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平顺幸福安康。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一段叫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这时我们上香,咱定西人叫烧头香。初一早上,起个大清早吃完早饭,就要到长辈亲人家去拜年。拜年,一定要下跪、拜再磕头,以示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说“某某某,给您拜年了,祝您健康长寿等等之类祝福语”。老人长辈们给小辈压岁钱,咱定西人说的叫散年钱。初三的晚上送纸,通常所说的送先人。一家人多以男性为主(未出嫁的姑娘亦可),焚香和纸表,磕头再跪拜。这是一种对先人的深深缅怀,和子孙后代一起过年表示子孙后代和祖辈同在。

年过完了,按照传统的要玩社火和唱戏。我们所谓的唱戏主要说的是唱秦腔,社火在我的记忆当中十几年都不玩了,秦腔则稍微熟悉一点。贾平凹说过“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的要命。”人们总喜欢过年热闹,戏台上演员一亮相一叫板,高兴了唱“快板”,痛苦了唱“慢板”。高兴还是痛苦都发乎与情止乎于情,在田间地头喉一嗓子是那样的酣畅淋漓。这也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弟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索捆绑。生、旦、净 、丑,在舞台上这是人一生的艺术升华。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穿了看秦腔不图新鲜,只为图个过瘾。

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一板一眼一步一步按照约定俗成的来。在繁忙而辛苦的一年劳作过后,一家人亲戚朋友聊一聊不堪回首的过去一年再憧憬展望下一年。

只有知道了从何处来,我们才知道走向哪里!


唐宝桢


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小时候这也好那也好,尿尿活泥巴都那么开心?因为无拘无束,因为没有硬性的规定小孩子就该怎么样,一切都是天性使然!

刚开始禁鞭炮的时候,好多人都说就应该禁,不然这不好那也不好列举出一大堆理由,好像不禁鞭炮就会对社会造成多大伤害一样,那现在我们不也怀念小时候噼里啪啦的喧嚣吗?因为那是我们儿时过年的符号!当然等现在的小孩子们长大了,也许他们只能在课本上看到,几十年前,人们过年是要放炮的,有二踢脚,有窜天猴,有摔炮……

现在的社会,人们太忙碌,春节疫情期间,也变相的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空间,人们才发现,其实整个中国乃至整个社会,真的不是离开了我们哪个人的忙碌,就转不动一样!我们需要静下来想一想,等一等,忙碌的生活工作中,猛然抬头“哦,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要插柳枝,要煮几个鸡蛋吃!”“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两天得留意哪的粽叶好,哪的江米好!”“重阳节了,得回家看看父母了!”……而不是,清明节了,又多了一天假期,端午节了,又可以多休息一天了,春节到了,可以多睡几个懒觉了,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不能总是低头向前,而让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


刘敦杰


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小时候这也好那也好,尿尿活泥巴都那么开心?因为无拘无束,因为没有硬性的规定小孩子就该怎么样,一切都是天性使然!

刚开始禁鞭炮的时候,好多人都说就应该禁,不然这不好那也不好列举出一大堆理由,好像不禁鞭炮就会对社会造成多大伤害一样,那现在我们不也怀念小时候噼里啪啦的喧嚣吗?因为那是我们儿时过年的符号!当然等现在的小孩子们长大了,也许他们只能在课本上看到,几十年前,人们过年是要放炮的,有二踢脚,有窜天猴,有摔炮……

现在的社会,人们太忙碌,春节疫情期间,也变相的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空间,人们才发现,其实整个中国乃至整个社会,真的不是离开了我们哪个人的忙碌,就转不动一样!我们需要静下来想一想,等一等,忙碌的生活工作中,猛然抬头“哦,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要插柳枝,要煮几个鸡蛋吃!”“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两天得留意哪的粽叶好,哪的江米好!”“重阳节了,得回家看看父母了!”……而不是,清明节了,又多了一天假期,端午节了,又可以多休息一天了,春节到了,可以多睡几个懒觉了,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不能总是低头向前,而让我们丢失了很多东西!


雪流星落


个人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精髓,但是我们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发展变化,我们要发展也要继承。

在我看来适合的才是对的,我们的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习俗都是很好的。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及习俗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

3.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

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

8重阳节: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9.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习俗:喝腊八粥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

通过人的努力让自然灾祸不要影响人类生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是和谐发展道路,要求绿色发展,人类不能通过掠夺方式攫取自然资源。传承传统节日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

2.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困境在于其仪式的固化和内涵的物化。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节日文化宣传,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完成基本的道德教育。

3.建立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

相同的信仰能够拉近不同地区、不同价值观人民,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距离。传统节日的存在,能够让人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感召,对民族精神的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文水


按习俗办。


伍爱2


我觉得还是要传承节日文化,这是古代劳动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寒食节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日,源于祭祖,后附会以介子推的故事。当然,可以变通一些,教育子女了解历史文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学生活,改日适当吃些素食。既继承传统,又不食古不化。


良上君子


随意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慢慢消失,如重阳节登高、寒食节吃冷食等等,而保留下来的规矩很多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清明祭祖……


侠客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对祖先的记念和天地的敬畏。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要去粕充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