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是否有必要取消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

沧海一粟1491082


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说别人,因为确实是很敏感的话题,我就拿自身的例子来说一下我的感受!

我觉得绝对不要取消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尤其是个人祭祀!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一年了,我承认除了一些特殊的日子,我们也很少特意去祭祀,不是不在意,而是因为我们总是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牵绊,总有一些事打乱你的节奏,就是因为这样,如果再取消节日的祭祀,是不是我们心中的懈怠更有理由了?这样好吗?这样不好!

每年的春节前后,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祭日,这些日子是一定要去的,快临近这些日子的时候,我会提醒妈妈,提醒哥哥,我们家还有一个成员我们需要去看看,当然,他能不能听见,能不能收到我们的思念,但是我们不能淡忘他,哪怕他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一年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内心总会有个声音告诉我,父亲在我生命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要感恩,我也想在父亲的墓前亲自告诉他,孩子长大了,没有忘记他,我想你了!


雪流星落


没有必要,老祖宗几千年创造流传下来的东西必然有其合理性。


释去执


不可取消,因为传统祭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国学文化与养生智慧


祭神

其意是城隍出府视察人间善恶,活动由当地会首每年轮流主办,请道士吹打念经,用八抬大轿将庙内的木头城隍(人偶像)抬出,前护后拥,鸣锣开道。蓼泉将人偶像送城西行宫,沙河送城东门外临时搭设的彩棚;板桥则将木偶城隍送西湾庙、北湾庙祭祀三天,尔后抬回放置原处。据说板桥堡子里的木头城隍爷把鞋也穿烂了,衣服穿破了。实际全是老鼠所为。

另外,农村各地还有祭龙王、祭土地神、祭灶神、祭财神等活动。还有各地寺、庙、祠、观的各种祭祀活动。其意都是为了祈祷平安,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或消灾灭病。另外还有木匠祭鲁班,铁匠祭老君,毡匠祭阴仙,买卖人祭财神的活动。还有油房、醋房、染房、皮匠、鞋匠、挂面匠等,都各祭有主,不一细说。

祭祀,涉及博大庞杂的神灵体系,关联到祭祀文化的诸多元素


流落江湖的雪刀


假如,繁衍后代开支散叶也是一种事业的话,拜祭祖先的意义更多是感恩先人创业之不易。该取消的是拜祭时放鞭炮等会造成野火的拜祭行为,而不是一味的取消拜祭行为。


唐文读书笔记


1、文化的象征。

祭祀是中华文化中一部分,因该要大力提倡。

我们中华文化到现在,不知遗失了多少比较好的东西。

因此万万不能再丢了。

2、孝道。

祭祀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道精神。通过仪式教育下一代,以及传承孝道。

3、传承文化。

祭祀另一层目的是弘扬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让它源源流长,不断绝。

4、教育。

祭祀的活动,即教育的活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知周万物道济天下


我非常不建议甚至反对取消传统的祭祀活动。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是智人,是因为我们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这也是我们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生而为人,有很多的情感需要寄托,需要追忆,需要表达,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的背后,实则是一场场行为艺术。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情感表达,一种心灵按摩与慰藉。一旦取消,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替代。

第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让我们人类对自然,对文化,对历史时常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正是通过这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让我们人类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这些年社会中层出不穷,令人咋舌的惊悚事件已经数不胜数。这些事件的背后就是我们缺乏敬畏,缺乏感恩的体现。

第三,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人类繁衍生息几千年的文明,也是在这种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中被传承下来,一个民族没有文明,那这个民族是没有灵魂,没有血脉的。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我认为应该更加文明的去进行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不应该取消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


二十八画先生


清月残,路边火

明乾坤,上纸钱

时相同,行相近

节俭安,人安乐

雨无度,欲悲喜

纷飞羽,断灭尽

纷飞羽,魂安处






盖平3


传统节日的祭祀活动,大家会不同意取消,要敬畏祖宗,感恩先人,怀念先人,取消了又怎么去寄托情怀呢?国家要祭祀先烈,家庭要祭祀先祖,是感恩,是孝道,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流传了几仟年,想取消都取消不了



忆史情


其实每个人一辈子,都会遇到点需要祭祀的人甚至祭祀的事,可以说,这个是少不了的,你说这个与迷信有关吗?我觉得这不是迷信,只不过是我们表达寄托的一种方式。祭祀如果有特定的日子,会让这天变得与众不同,人们觉得在这天做这样的事,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肯定,会认为自己的祭祀是有效的有用的。我自己是一个非常纯粹信任科学的人,但我一样能接受这样的活动,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心灵寄托来怀念已经逝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