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

明日又是清明節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清明將至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作為時令節氣,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清明節分為三候:

一候桐始華。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陽氣更盛,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或許,在古人心中,白桐花開的日子稍微遲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時,所以才以此作為清明節到來的標誌。

二候田鼠化為鵪。鵪,是指鵪鶉類的小鳥。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鳥兒則開始出來活動了。田鼠為至陰之物,鳥為至陽之物。此語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候,虹始見。其實虹在這個時節出現,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滌,有了繁茂的植物綠葉對裸土的封遮和對粉塵的吸收,美麗的彩虹才可能出現在雨後的天空。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清明·飲食


青糰子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圖源:網絡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


點擊查看如何製作青團

《一口一個春天!這份秘笈助你再戰樂清朋友圈美食“秀場”》


螺螄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圖源:網絡


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清明·習俗


祭祖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圖源:網絡


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


踏青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圖源:網絡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圖源:網絡


萬條千縷綠相迎,

舞煙眠雨過清明。


戶外祭掃活動仍存在一定火災隱患,

今年樂清要嚴查!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提倡大家採取網上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緬懷先祖,寄託哀思。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

這個清明,

我們無法到陵園進行祭掃,

但依然可以一起

緬懷故人,寄託濃濃哀思。

追憶往昔,珍惜美好當下。

踏青賞春,尋找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