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借力城乡“医联体”新平台补齐基层人才短板

素材提供 遂宁市委组织部

人力资源报记者 陈胜

近年来,遂宁市为补齐基层医卫人才短板,提高老百姓健康幸福指数,率先启动了城乡“医联体”建设新模式,创新打造“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取得了优势资源互补、人才活力迸发、学科建设进步的新成效。

以“新”破局,打通人才流动梗阻

创新建立城乡“医联体”。开创“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全国第五种新型“医联体”,建设具有遂宁特色的“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采取专家下基层提升技术、党员下基层提升服务、干部下基层提升管理的“三提升”方式,推动管理、人才、学科、设备“四下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效果“双增强”。

创新探索岗编分离模式。通过“医联体”建设,盘活用好机构编制资源,将人才的编制放在上级部门,把岗位设置到基层一线,推动优秀人才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整合,初步形成“促县帮乡、县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创新建设联村卫生室。全国首创“联村卫生室”已建成25个,实现了有规范“舞台”(即标准诊疗室)、有优秀“演员”(即合格医生、合格护士),能独立开展3+1“演出”(即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检验),真正做到诊断有依据、治疗有效果、服务有提升。目前累计门诊就诊12.3万余人次,很大程度缓解了偏远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了村民看病就医、健康扶贫、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三赢”。

以“联”布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上下联动,完善培训制度。开通“医联体”内部短期培训通道,建立“双派送”培训制度,专家下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基层向上派送人员学习。截至2019年,共派出专家566人次到基层坐诊,手术示教404台次,教学查房1710次,开展学术讲座、业务培训923场,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693余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免费学习268人次。

专业联建,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发挥省、市重点专科特色优势和服务能力,发展专科联盟25家,市县级医院强势学科联姻基层医疗机构薄弱短缺专科,统筹人才、项目的资源配置、业务发展、技术研究等,基层专科救治水平明显提升,10个专科已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

服务联享,搭建网络平台。开展“健康遂宁·智慧医疗”行动,与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10余个省内外知名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服务。遂宁市远程医疗服务还覆盖资阳市乐至县、安岳县、德阳市中江县等区域。以互联网远程视频、“卫健E通”等形式直接对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成远程医疗协作网8个。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充分利用“空中医院”项目,开展线上集中培训61场,培训医务人员5万余人次,对76个基层医疗机构的189例发热患者或可疑病例进行会诊排查,接受咨询1689人次,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医疗技术保障。

以“扶”入局,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拓宽帮扶渠道。全力支持基层全科医师、骨干人才、乡村医生等专业队伍建设,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620人,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2.46名全科医生。实施“村医能力提升”工程,培训316名贫困村乡村医生,完成132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

加大帮扶力度。

选派541名专家型医疗技术人才,到基层卫生院开展技术“传帮带”工作,主要负责技术和管理指导,与帮扶特色专科医生形成良性师带徒关系,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学科建设水平。

改善帮扶环境。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摈弃唯学历论文,更注重能力实绩,放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职称评聘条件。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考核奖励制度,在核定的业务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探索“一院一策”的绩效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对留住人才的正向激励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