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一一韦应物:秋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一韦应物:滁州西涧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一一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一、韦应物原是大家恶少

因为作诗,《红楼梦》里有一段话,是薛宝钗对史湘云等人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诗作正经事,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个话口袋子。成日家满嘴里说的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你们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都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可不见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宝钗的话提到四个中晚唐诗人,分别是:杜工部即杜甫,温八叉即温庭筠,李义山即李商隐;韦苏州,就是本篇主角韦应物。说起来有些费脑细胞,原以淡雅隐忍闻名中国诗史的大唐才子韦应物,早期竟是一位十分劳神、十分搞笑的混家。少年时代的韦应物,就像《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哥哥薛蟠,性情冥顽不化,颇具一身大家恶少的流氓习气。加之个性放荡不羁,时常横行乡里,惹得乡人苦之,族人羞之。

韦应物,唐都长安人,少年时代生活于唐玄宗鼎盛时期。韦氏乃大唐关中名门望族,代代人物层出不穷,文学著述人才迭见。韦应物十五岁入宫,担任宫廷三卫郎将:就是皇帝的贴身警卫。以此身份出入宫帏,深得玄宗宠幸。但又仗势横行乡里,惹得族人家人共愤,恨铁不成钢。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二、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二十多岁娶妻成家,谁料猛然得悟,浪子回头痛改前非。从此折节思过,发奋读书;凭借家学渊源和皇帝特别照顾,屡屡得官;一生历任洛阳丞、京城功曹、户县县令、尚书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要职。终于苏州刺史之任,后世称其韦苏州

韦应物于职任关心辖内民生,同情百姓疾苦,颇有一番作为。如此造化,应是发奋修炼得悟之后,把少年时代的恶习化作内在的正气,为官清廉尽职。于苏州刺史任期结束,竟然凑不齐回朝复命的盘缠。倘再对照他诗文学术的幽静淡雅风格,果然令人顿生敬意。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韦应物的诗文创作,继承谢灵运、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的出世特色,同时承袭盛唐大家孟浩然、王维、李白等人自然细腻自由豪放的品位,其诗更显意味幽淡,境界高远;青出于蓝,自成一家;成就一代清丽淡雅的田园山水诗派风格,堪称当世风骚。仅以韦氏一族而论,于文坛政坛到底最有建树者,却算韦应物。对照他少年时代的愚顽不化,实令人惊叹不迭。如此成就,应该是天生自由精神的延伸与演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的七绝《滁州西涧》是继盛唐孟浩然《春晓》,王维《鹿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王之涣《登鹳鹊楼》之后又一篇诗坛精华,诗画合一珍品。情韵绵长,意境清幽;情景交融,蔚然成画。真可谓画坛一奇,诗家绝唱。这是韦应物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滁州,地处江淮要塞,楚吴交界;山水秀美,风景如画。其时韦应物年近五十,思想成熟。安史之乱的动荡,使盛唐走向衰落;但经过肃宗和代宗两朝努力,又有唐德宗辛苦经营,贞元年间国力相较有所回升。对照唐史来看,唐代宗李豫和吴兴才女沈珍珠制造的适儿,可以算大唐颇有作为的皇帝。尤其在贞元时期,政治相对清明。

但无论唐德宗怎样努力,大唐王朝依然逃不出轮回式的破败命运。想必各代在朝为官的文化人,都有此种知觉。韦应物亦然。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寓意,就有韦应物暗表当时社会回光返照的特征。所谓春潮带雨,是指突发春雨而引起的江河泛潮。如此潮水猛涨,都在是傍晚春雨之后匆匆来临;而雨一旦停下,潮涨继而结束。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所谓舟自横,是说春雨季节此种江河潮涨,对于水面漂荡的舟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该诗暗隐的寓意是:大唐衰败的命运,有其必然性;甚至是自然力量所为。目下贞元时期匆匆的表面兴旺,只是暂时如同春潮带雨般的晚景,并不值得高兴。如此清凉晚景,又似诗中的舟自横之意,连野渡的一叶小小舟辑都感到无所谓。诗意表达的幽怨情调,并非韦应物的消极沉沦,而是作为食国之禄的文化人一种忧患意识

三、韦应物的隐士情结

古来的文家高士,往往能够提前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结局,但面对皇帝极权他们又无能为力。野渡无人舟自横,自己如同野外渡口停泊的一条孤独小船,被系于木桩,横陈在潮水之中随波荡漾。这是他们仰望隐士生活的缘由。从这首诗的底蕴亦可观照,韦应物的心底暗生隐退

之意。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韦应物自幼经历大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身处宫廷仕宦高层,目睹并亲历大唐从盛到衰的过渡与转型。加之天资不凡,后来勤奋用功,家学氛围良好;应该很容易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具有思想家一般睿智的诗人,又是地方封疆大吏;韦应物不得不为大唐王朝的命运忧心忡忡。处理政务或余暇思索,他于夜间常常失眠,甚至留下健康隐患。韦应物虽然看到本质问题和结局的不可救药;却并不因此逃避现实。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是皇帝儒家治下文化人为官、做人、行世的根本。面对失望和疾病,本想一走了之;而当见辖区的百姓还到处飘零,流离失所;又不忍抛弃他们,生怕白白辜负朝廷给自己的那份俸银。韦应物这首诗表达恪尽职守、造福百姓的决心,赢得后世各类读者的敬仰。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首

秋夜寄丘员外的五绝,无论意境和情感,都能和王维的相思媲美。年迈的韦应物,很羡慕世外的隐者,也十分思念隐居的友人。从诗意的另一个角度观照,韦应物担任官职以来早已心力憔悴,疲惫不堪。由以上诗作透露的信息推断:他在任期间虽不敢言成就二字,但应该称职。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事实如此:韦应物诗作虽然表达幽深的隐士情结,但直至临终他并未隐居;为职守淘尽最后一丝气力,死于苏州刺史任上。并且始终清正廉明,洁身自好。做为封疆大吏,他的实干精神无愧于后世读者的尊敬。

以人生阅历观照,韦应物并没有专门潜修高深的经典;基本是半道出家。那么,他的诗作寓意和实干精神,体现的知行合一光辉又是从何而来?或许,韦应物后来发奋读书、勤政爱民,思隐不归隐的隐士情结,仅仅是出于对少年时代愚顽行为的心灵救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