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64卦卦序問題的理解


關於64卦卦序問題的理解

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至少有3種,一種是京房一派的八宮卦排列,一種是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周易的卦序,另外一種也就是咱們今天說的“通行版”的八卦排列方式。

關於同行版的64卦排列次序,朱熹有一首卦序歌,可以讓大家快速記住其內容。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64卦為什麼要這麼排列,或者說這麼排列的意義是什麼?

一、孔子《序卦傳》的作答

你可能馬上會告訴我,孔子的《易傳●序卦傳》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沒錯,但序卦傳說地好像牽強附會,無法讓人信服。

序卦傳認為這種排列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內在邏輯關係。並從義理方面對64卦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繫進行了闡述。《序卦》開篇寫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大意是天地(乾坤)是萬物的父母,萬物生長在天地之間,有破土而出的時候,這個破土而出的時機稱之為屯卦,破土而出的萬物來到天地之間需要接受各種新鮮事物的洗禮,這個過程稱之為蒙卦,對於人類而言,蒙就是啟蒙、教育過程。這些我們都姑且認同吧,那麼再往下讀,“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飲食怎麼就必然會有訴訟了?如果一定要說因為爭搶吃的東西容易紛爭,那麼容易引起紛爭的事物多了去了,同時因為食物分配還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階級次序來。在序卦傳裡面類似的解釋還非常多,因此序卦傳不足以說明“通行版”周易的排列意義。

當然後人對序卦傳總結說“上經30卦主要講述自然之道以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下經34卦則偏重於人事。”這句話是沒有問題的。但依然沒有說明上下經內部各個卦之間次序上的因果邏輯。

關於64卦卦序問題的理解

二、孔穎達《周易正義》的作答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序卦傳•序》中說“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彼者,表裡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變者、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之類是也。且聖人本定先後,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則不應非覆即變,然則康伯所云:困卦之次,託象以明義、蓋不慮矣。”二二相耦,即兩兩一組;六十四卦共為三十二組,每組兩卦構成相反或相對關係。其中五十六卦(二十八組)為“覆”,即後一卦是前一卦的反覆倒卦。如屯與蒙。八卦(四組)為“變”,即後一卦是前一卦的對卦,因該卦反覆後仍是本卦,故如生變化(陽爻變陰爻,陰爻變陽爻)。如乾反覆仍為乾,變化後為坤。如果這麼說,大家還看不懂,那我畫一個圖。


關於64卦卦序問題的理解

比如:“屯”卦,從正面看是“水雷屯”卦,接著把這個卦調轉180度,就是“山水蒙”卦。“水天需”卦,倒轉180度就是“天水訟”卦。這個現象被稱為兩卦互為綜卦,也就是在這裡說的“非覆即變”的“覆”,都是倒過來的意思。當然還有幾個卦,調轉180度,他還是這個卦,比如“天天乾”卦,你無論怎麼變換他都是乾卦,這樣不因觀察角度改變的卦,共有8個,分別為天天乾卦、地地坤卦、水水坎卦、火火離卦,以及山雷頤卦、澤風大過卦、風澤中孚、雷山小過卦。

這個非常不錯,把所有的卦兩兩分組,解決了成組分佈的兩個卦之間的關係。但是依然沒有回答各個組之間的邏輯是什麼。對不?

三、其他各種作答

其他各種各樣,甚至匪夷所思的作答很多,包括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易論》也有提及,但基本上來說,大家講的道理都非常勉強,或者純屬臆測,不足以納入考量。

關於64卦卦序問題的理解

結論:就目前可以獲取到的信息,能夠完全解釋地通的說法,沒有。“乾坤屯蒙於松師...”這個卦序,有可能當時就是隨機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