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古往今來,清明,這個唯一演變成節日的節氣,充滿著懷念,觸動了多少人的詩心。曾有人查閱《全唐詩》和《全宋詞》涉及清明、寒食字樣的唐詩有335首,宋詞更是多達520首。清明,當之無愧成了詩的節日。又到清明,我又憶起9年前在邢臺前南峪生態旅遊區,見證的那一場古老而風雅的“修禊節”。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修禊節”也叫“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修禊”就是祓除疾病。2011年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三)的上午,陽光明媚,春風和煦。上午11時許,前南峪景區七星潭邊,古樂悠揚,鞭炮齊鳴,修禊節祭祀儀式正式開始。“祝史”(司儀)陳玉明身著道袍,手持拂塵、招魂簡、令旗、手鈴等法器,從文昌廟裡緩步走出,為天下蒼生祈福免災。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祭祀儀式之後便開始了佔花分席、清流浮棗及曲水流觴三個環節的遊戲。“佔花分席”就是通過士人“抓鬮”安排座次,“鬮”是繪有各種花卉的圖片,風流士人依次從箱子內摸出一個圖片,然後到溪流邊找到對應花名的蒲團,穿上戲裝跪坐在蒲團上。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有人在小溪的上游撒下許多紅棗,紅棗在清流中沉浮漂流,分坐在溪流兩側的遊客紛紛爭搶,隨後還有女孩將蘿蔔片送與大家分食。食用紅棗和蘿蔔,可以祓除不祥、祛除疾病。“曲水流觴”是一種風雅的遊戲,無數只盛有美酒的紅色小碗順流而下,身著各色古裝的“士人”俯身端起,飲酒賦詩。詩的內容多與修禊節、清明節以及當地風景相關。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古時,清明節前後,有寒食節和上巳節。上巳節,俗稱三月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所謂祓禊,是古代中國民間於春秋兩季,在水濱舉行祓除不祥的祭禮習俗。有冰浴、採蘭、嬉遊、飲酒等活動。《論語》有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到了魏晉時代,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一一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要算“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的文人雅集了。這個上巳節,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2人,在蘭亭修禊後,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大家論文賞景,興致勃勃,一場“酒事”下來,共作詩37首,其中有11人各成詩兩篇,15人各成詩一篇,16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杯。酒酣鬥熱之際,大書家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一氣呵成,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而《蘭亭集序》也因此而被後人稱之為“禊帖”。歷代的人們也因此記住了這個文雅浪漫的上巳節,也永遠記住了這場聲勢浩大而且貫穿了其後漫長歲月的“酒事”。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風俗流變,一些親近自然的習俗和玩法已經逐漸消失或者慢慢演化。修禊,這種始於西周的民俗,承傳秦漢,盛於魏晉六朝、唐宋時期,至明代日漸式微,至今已經絕跡數百年。這個充滿著浪漫風情的節日也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修禊節又叫上巳節,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主要是在農曆的3月3日舉行,一般是在水邊,目的是驅邪祈福。這個活動在魏晉時期是特別興盛,一直到明代都還一直在延續。想了解修禊節的更多資訊,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修禊節。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上巳節”是我國上古、中古時代一個全民性節日,在前南峪復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