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水治理迈向3.0版本

<table> 道滘水治理迈向3.0版本

道滘全力治水,力争让一条条河道成为一道道风景线。图为该镇蔡白北岛湿地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table>

历经三年,东莞治水攻坚战仍在继续,各镇街(园区)都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精准且适合本地实际的综合治水之路。

近日,东莞市河长办通报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2019年度考评结果。其中,道滘河长办以100.57分位列全市第一。不久前出台的2019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考核中,道滘同样综合排名居全市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道滘镇在分散式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在东莞率先取得突破。一个因地制宜、适合水乡现实的综合治理方式正在道滘逐渐成形。

道滘治水经验的另一个佐证,是当地经济数据的变化。近年来,道滘为了治水“铁腕”清理了大量“散乱污”企业。外界一度认为道滘将遭遇经济指标下跌的“转型阵痛”。出人意料的是,随着道滘水质的提升,该镇经济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有所加速。据统计,201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增速排名全市靠前;规上工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13.8%。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卢真伟

策划:黄少宏

敢为人先

全市率先打造分散式截污管网工程

“集中式处理技术成熟,建设成本更加低。”“分散式布局适合道滘的实际情况,运营成本低,长期来看分散式综合成本更低。”在2019年举行的道滘镇污水处理策略论证会上,与会人士纷纷建言献策。当时,道滘镇邀请了来自东北设计院等单位的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领域的专家参与论证。议题就是道滘到底应该进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还是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论证会上,专家学者和道滘治水干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最终,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思路确立了下来。

“要治水,先截污。”道滘镇委书记谢卫东坦言,道滘曾在白鹭排渠完成截污之前尝试用多种方式恢复生态,但都事倍功半,于是便集中精力和资源优先解决截污问题。

在截污管网建设管理方面,道滘2017年至今累计建成次支管网101.89公里,验收移交通水83.11公里,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同时,在全市较早部署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检测及修复26.65公里主干管网26处缺陷问题,完成28.65公里污水接驳管网建设,大大提升了管网源头截污效能。

同时,针对水乡地区污水管网规划长距离输送暴露出的弊端,道滘调整“集中扩建”为“分散扩建”的工作思路。

道滘地处水乡,地基比较松软,地下水压大,流沙多。管网在底下容易出现地下水渗漏问题。因此,缩短管网输送的距离,采用分散式建设污水处理站,成为更加适合道滘镇镇情的选择。

事实也证明,对道滘而言,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仅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而且在区域治理中效果更好,更灵活。

道滘也主动向东莞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申请,率先尝试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为主,搭建全镇污水处理系统。

接下来,道滘通过制定全镇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严格要求新建的产业园区和房地产项目必须规划配建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通过财政直投、新项目落地前规划、城市更新配建等多途径结合,分步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容量缺口和日后发展增量问题,逐步解决水乡地区原来长距离铺管集中处理污水的规划弊端。

道滘还完成了该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启用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日均处理污水规模提升至4.09万吨。

今年内,道滘还将完成小河片区、文一居、北晨绿色建筑产业中心三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建成后每天可再增加约0.6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

形成共识

治水之策需立足水乡现实

新种下不久的水杉整齐地沿着河道排列,岸上繁花锦簇,新建成的观景小路沿着水脉延伸,与远处的高楼相映成趣。这是记者在正在建设中的道滘掌洲河示范项目看到的一幕,经过升级改造,这个项目已初具雏形。如今优美的环境让人难以想象就在不久前,这里遍布着各种违章建筑和排污口。

该项目位于道滘镇南丫村滨涌,预算投资1800万元。项目全部完工后,掌洲河沿岸将变身为休闲健身互动区、主题文化活动区和生态自然观赏区。在沿江违建物拆除之后,道滘通过在河道两侧建设绿道、停车场、人行桥、种植花树等,构建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态空间。

掌洲岛公园的变化,正是近年来道滘众多水环境改善样本之一。

“道滘是水乡,方方面面与水紧密相连,因而治水对道滘镇尤其重要。”谢卫东介绍,道滘地处东江下游,总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2.4%,外江岸线96公里,内河涌总长46公里。

既然治水如此重要,道滘镇上下很快形成了全力治水的共识。那么,道滘究竟应该怎么治水?为了找到最适合道滘的治水之路,该镇主要领导带队前往全国多个城市学习主干管网和河道整治经验后,开始逐步探索并建立适合道滘镇情的治水策略和工作方法。

具体来说,道滘河道不但多,而且水量大,因此不需要进行生态补水,但是道滘有很多砂场和码头,道滘的河岸边有一些厂房和民居距离河岸较近,因此需要充分布局好截污管网,大力清理掉排污口,修复河岸。

为了将治水工作落到实处,道滘在东莞率先成立由镇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明确由1名镇领导分管负责水污染治理工作,统筹安排92名党员干部下沉治水一线,每周至少召开1次工作协调会或项目现场办公会,高位督导、全速推进河涌整治及管网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道滘提前一年完成了全镇120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同时投入1430万元实施白鹭排渠、思贤河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分步整治厚德河、五花排渠、蔡屋排渠等15条内河涌,有效消除重污染河涌黑臭现象,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100%。

因为治水成效显著,道滘镇在2017年便获评截污管网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和全市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综合考评均获评“优秀”等级,2019年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评和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情况考核中均排名第1位,获评水质达标率全市“单打冠军”。

先啃“硬骨头”

铁腕完成沿河拆违及“散乱污”企业整治

站在道滘祁屋洲排渠(彭辣段)河岸边,可以看到河岸两边的人行道正在施工建设之中。不久前,这里还被密密麻麻的违章建筑所占据。为了在这里建成沿河的慢行步道,道滘共完成了56宗、总面积36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拆除。随着这条慢行步道以及配套绿化等设施的完工,附近居民将拥有一个位于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

道滘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开始这里拆除违建阻力很大,少数居民对拆除违建的做法不理解、不配合。但是他相信,随着河道两边环境越来越优美,水质越来越清澈,道滘治水的相关工作最终会得到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6月,道滘镇蔡白村将新建成3个公园,这些公园均具有综合休闲、娱乐、运动等功能,同时配套停车场及公厕。

黑臭从河涌中散发出来,但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多年前,道滘就深刻认识到,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加快产业更新升级特别是清理整治砂场和“散乱污”企业,才能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既然下定了决心,道滘就选择从最难的工作开始抓起。花费大约两年时间,道滘已经基本把全镇河岸两边的清洁工作彻底完成。

而在这众多的“硬骨头”之中,最难“啃”的,要数拆除北洲砂场。

道滘镇水务中心主任黄锡文告诉记者,北洲砂场位于道滘镇大鱼沙村,是道滘七个洗砂场之一,规模较大,而且已经经营多年。该砂场洗砂业务,不但导致周围的水体浑浊,也带来不小的污染。此外,砂场还存在导致道路污损、破损,占用河岸、损坏河堤等一系列问题。

在执法遇到阻力的情况下,道滘镇制定了清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度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思路。分别发函给东莞市水务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航道局、法制局,多部门联合推进,并做好了联合强制清理的准备。

最终,北洲砂场成功清理,道滘随即修复河堤,并开展景观复绿工程,在原址种上了宫粉紫荆、落叶松等植物。此外,道滘还在北洲砂场原址周围建设了一条约480米长的防洪抢险景观路以及一座滨水景观台。

解决了“硬骨头”,剩下的工作就好办了。道滘镇在东莞市率先部署开展洗(堆)砂场清理整治工作,围绕“全面清理、一家不留”的目标,用1年多时间铁腕清理全部23家洗(堆)砂场、6家自用堆场和41个“小散乱”码头。道滘镇还强力推动42条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清理临河违章建筑484宗,面积达14.67万平方米。

通过持续向社会传递出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道滘组建“专职+专业”的生态环境专管员队伍,划定16个生态环境严管区,出台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办法,全面加大对排水大户等重污染企业的执法监管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995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9宗,处罚金额达975万元,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4宗,有效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的高压态势。

通过有力有序清理淘汰这些形态差、污染大、产出少的低端低效产业,道滘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越来越多原本脏乱的河道变得水清岸绿,群众河边垂钓的景象随处可见。比如,位于广深高速(道滘段)旁的赤滘口河,得益于北洲砂场的清理关停和绿化景观提升,以往洗砂造成的大量浑浊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彻底消失。

过去被东莞市列为重污染河涌的白鹭排渠,共有入河排污口100个,通过加强对周边“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改造和巡查管控,有效杜绝工业污水直排河涌,水质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

前景展望

让一条条河道变成一道道风景线

“推门见水,举步登舟”。水乡道滘的水韵灵动,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体现。

在道滘镇大岭丫细氹村组对出的河岸,水岸枫林廊架修葺一新,沿河绿道崭新平整,中心路铺设了沥青路面,两边人行道也进行了翻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路边护栏和路灯的安装。水岸枫林景观提升是道滘镇水环境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小型项目。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小项目,让道滘镇治水工作在市民之间形成口碑。

按照计划,道滘水治理分为控源、截污、清淤、修岸、造景等步骤。

在完成了清淤和岸线修复清理之后,道滘逐步把河岸环境打通,组建形成一个长度达120公里的慢行系统。

水污染治理,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截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道滘治水的“1.0版本”。随着道滘镇已经提前100%完成了排污口整治工作,接下来道滘治水将进入2.0版本,也就是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全面覆盖。

而远期的道滘治水3.0版本,则是一幅“种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的美丽蓝图。

“未来道滘最漂亮的地方是在河边。未来不但在岸上造景,也在河道中造景,未来会做好绿化,并不断提升。要寻找不但漂亮,而且好管理养护,成本更加可控的方案,这些也都在研究之中。”谢卫东说,道滘一方面打造河生态,一方面打造农田公园,配套建设了一系列的公园。以后,道滘居民可以沿着慢行系统走遍全镇,为市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在道滘镇的设想中,水是道滘最大的特色,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随着环境的提升,也将吸引大量的优质项目来到道滘落地。

事实上,掌洲岛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已经引进盛元中天、黄家圣幸和搜于特供应链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

“我们主要从事食品行业,周围环境品质提升了,对于我们招商和对接客户的帮助很大。”盛元中天健康产业小镇项目负责人杨长新告诉记者,该项目选择在道滘落户,正是非常认可道滘镇的整体规划和城市环境。道滘镇的环境越来越漂亮,尤其是掌洲岛环境的美化提升,对于该小镇的招商也带来了巨大的助力。

接下来,道滘镇将以争创东莞市水污染治理示范镇为抓手,进一步明确每一条河涌排污整治、河岸违建清拆、河床淤泥清理、河岸景观提升等重点任务,确定时间节点,实施目标管理,力争在短时间内推动道滘水环境质量实现新的提升。

未来,道滘还将对标省、市万里碧道建设标准,结合全镇42条河道不同特点,高标准编制滨水绿色慢行系统规划,近期规划建设59公里,中期规划建设21公里,连同已建成的50公里,打造总长约130公里的滨水慢行系统,将道滘河岸打造成独具魅力的滨水活力空间。今年重点建成20公里北海河绿色慢行系统,同步推进掌洲岛农业公园建设、北岛公园扩建以及沥江围河、赤滘口河、流涌河二期等河岸景观提升,让一条条河道成为一道道风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