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孤山!

防火、防盜、防記者!

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孤山!

逝者為大,所有亡靈都值得祭奠和紀念。

尤其是那些為了公共利益獻出生命的人,他們悲壯的犧牲更讓人動容。

3月31日凌晨,四川寧南縣19名撲火隊員永遠地倒在了茫茫大山的黑夜裡。

他們在前往瀘山背側火場指定地點集結途中,不幸遇難犧牲。

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孤山!

公佈的人員名單上,最小的不滿25歲,更多是30多歲的80後,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

頃刻間,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倒塌。

毫無疑問,這些犧牲的勇士都是逆行的英雄,他們的精神感天動地,讓人肅穆敬仰。

英雄壯舉不容褻瀆,但讓人困惑的是,為什麼災難屢屢發生?

因為,這一幕似曾相識。

幾乎就在去年的此時此刻,四川涼山木裡縣發生森林火災,撲火時風力突變引起山火爆燃, 30名撲火隊員犧牲。

兩次災難,出奇地相似。

同樣的輓歌白花,不一樣的照片遺像,讓多少家庭撕心裂肺。

面對英雄遺像,除了緬懷與悲痛,還應該有追問。

這種追問雖然特別虐心,但是卻必不可少。

然而,在這個特殊時期,寧南縣發佈的兩頁嚴格宣傳紀律的通知,讓人不免產生疑心。

通知要求,外來記者必須到當地宣傳部門報到才能採訪,發現外地記者的要及時上報,所有人不能接受外來媒體採訪,不得擅自發布此次事件信息。

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孤山!


防火、防盜、防記者。

同樣是媒體、同樣是記者,外地的和本地的能有什麼區別?

如果真有區別,可能就是誰比誰更聽話,誰比誰更能反映事實真相。

對外地媒體懼怕到這個程度,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紙包不住火,越是想掩蓋的,越會被揭開。

哪怕給逆行的英雄唱再多頌歌,獻再多鮮花,頒再多勳章,如果沒有認真負責的反思,那又有什麼意義?又如何對得起逝去的生命?

如何面對那些失去親人的孤兒寡母?

英雄不容褻瀆,但教訓不能掩蓋!

去年木裡大火後,應急管理部就通知指出:

撲救山火、險境火是需要時機的,能讓則讓,能避則避,先開防火線,再建避險區,並預留撤退路線,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孤山!


草木燒死了可以重新生長,財產燒沒了可以繼續創造,人的生命沒了,如何挽回?

我們不是專業人士,沒有資格對撲救山火的相關處置進行評判。

但是如果大苦大難面前,首先想的是如何平息輿論,如何控制記者採訪,至少這樣做是對逝者的不敬,是對未來的不負責任。

畢竟悲劇已經第二次發生,難道還要放任第三次、第四次?

我們敬仰英雄,但不想看到更多照片上的英雄。

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孤山!

災難過後,除了向烈士獻一束白花,或許還需要交一份檢討。

檢討有沒有過失、如何補救,這不是糾結於誰對誰錯,而是能不能少一些飛蛾投火的犧牲。

因為,每個墳頭都是一座山。

只有淚水才知道這山的重量,只有親人才知道陰陽相隔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