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文化内涵?

聿剑培训师


“一个人真有了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

仁者不是要去讨厌谁,即使对方不合天理,为非作歹,也不会去厌恶他。因为在一个仁者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仁者,只有在小人的眼中,所有人才都是小人。在仁者看来,每个人天生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后天的熏染,才染上了各种毛病,只是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导,才使私欲放纵,只能得到一时的快乐,却换来长久的痛苦,是真正可怜的人。仁者对待一切人,都向对待仁者一样,对于恶人也没有一丝的厌恶之情,只希望他们能够翻然悔悟,找回自己的天性。所以,有志于“仁”的人,无论外在的世界是怎样的,他始终展现的是人类的良知,人性中的美好。


阳蕾6


  •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里仁篇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的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 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要以“仁”作为自己的志向,就不要有做坏事的想法。当然,做坏事就更不对了。
  •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不少人认同的。它包括孝(义)、诚(信)、弟(悌)、智(知)、忠、礼、勇、恕、廉、温、恭、宽、良、耻、让、敏、惠等项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 所以,孔子认为,既然你已经认可了“仁”的核心思想,就不能去做坏事了,因为做坏事不符合儒家思想的要求。
  • 孔老夫子的这句话不仅说出了“仁”的要求,也道出了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的人的基本要求:不能做坏事。在今天,或许很多人不予理睬儒家学说,但是,对于人的道德的一些基本要求他们还是会有共鸣的,比如这个,做人不能做坏事。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也要学习《论语》原因,因为里面有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

小璆球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仍然强调仁是做人的根本。孔子勉励人们立志行仁,就能够远离一切坏事。既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可以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仁者立志于仁,以爱人之心为本,故能以仁厚待人。遇到好人,固然能以善心待之。遇到恶人,亦能以善心仁德劝之改恶向善。所以,一个人果能立志于仁,就不会有向恶之心、从恶之行。

孔子主要思想有:仁、礼、孝、中庸之道、君子人格的塑造、教育、天命、治国安邦等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的理念。因为在国家的治理上,法律是最基本的准则,而道德是较高的标准,道德治国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这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千年传承至今,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艳艳1230342489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

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