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世間海大,但都在老天爺眼裡,如來佛手裡,凡人凡事都逃不出報應的鎖鏈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生海海》

麥家,中國著名作家,編劇家,因《暗算》、《解密》、《風聲》等諜戰題材的電視劇熱播,讓大眾所熟知,被譽為“諜戰小說之父”, 是首位被英國"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 ,也是繼魯迅、錢鍾書、張愛玲後唯一入選該文庫中國當代作家 。

但麥家並沒有以擅長的風格題材延續市場效應,在頂峰之際,卻突然收手,擯棄了以往的諜戰系列,迴歸故土,解鎖人性,蟄伏8年,為我們帶來了全新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想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到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小說講述了主人公“上校”蔣正南,一個從舊時代走來的傳奇人物,在動盪的世界裡,與人性的畸變、戰爭歲月和政治風雲不期而遇,盡其所有與命運抗爭、斡旋,妥協和救贖的過程。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小說中的“我”、“我”的爺爺、“我”的父親,以及老保長、林阿姨、老瞎子等人物,在善與惡較量中,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實現了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而唯獨造成“上校”人生悲劇的關鍵人物“小瞎子”,自始至終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行為乖張、自我設限,與這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格格不入,他的一生是既可憐可恨,又可悲可嘆。

小瞎子的人生軌跡

一、可憐:原生家庭的影響,小瞎子成了有人生沒人養的野孩子

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瞎子就生在一個不幸家庭裡。小瞎子本不瞎,只是他的父親是個瞎子,外號瞎佬,所以人們稱兒了為小瞎子。瞎佬因為瞎娶不到老婆,就以“狸貓換太子”的辦法,讓他弟弟相親,他入洞房,騙娶了小瞎子的娘,謊稱新婚那一夜,眼睛不知怎麼就瞎了,單純的小瞎子娘信以為真,還為瞎佬治病。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謊言總會被揭穿。當小瞎子娘知道被騙後,不惜毀名辱節與野男人鬼混,以此來報復瞎佬,後來,在一個雷雨天的黑夜,逃離讓她傷心的家。再後來,小瞎子出生後,被放在瞎佬門口,小瞎子娘從此人間蒸發,小瞎子成了有娘生沒娘養的野孩子。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指出,我們所有人都是被家庭這個大熔爐鍛造出來的,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他人。

一個缺少母愛,缺乏管教,父親又是一個心理陰暗的瞎子,再加上人們的歧視,在這樣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瞎子缺乏社會情感,慢慢形成了冷酷無情,叛逆粗暴,陰險狡詐的性格。

叛逆的性格讓他成了村中的野小子,淘氣鬼,老師討厭他,村裡人不待見他,活生生長成一個具有流氓潛質的小惡霸,“靠喝羊奶長大,卻成了一隻披著羊皮的狼”,而這都是拜小瞎子原生家庭所賜。

二、可恨:恩將仇報的冷酷,上演了一場真人版農夫和蛇的故事

世上最不忍直視的有兩樣東西,一是太陽,二是人性。在常人眼裡,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在小瞎子那裡,無所謂恩德,只有仇恨,凡是惹過他的人,都要去報復。

因為犯錯老師批評了他,他就把老師家中的老母雞扔到糞坑淹死,看著老師的奶奶痛哭而捂嘴偷笑;上校沒少幫助小瞎子一家,在困難時期,給予不少恩惠,可最後卻把上校逼成精神病,他的所作所為,讓人所不恥,他就是一個無情的冷血動物,他的心不但硬,而且黑、狠。

都說好奇害死貓,小瞎子對上校褲襠很感興趣,因為聽別人說上校褲襠裡的東西沒有了,所以上校還有個外號“太監”,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別人也只是猜測,從來沒有人真正看到過,有些人以“太監”稱呼上校,上校也從不辯解。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對小瞎子來說,上校就是個迷,他要用一切手段揭開這個迷,滿足他的偷窺欲,尋求心理上的刺激。

因為複雜的經歷,上校沒有躲過那場運動,被“小將”胡司令和小瞎子關押在學校,極盡毒打羞辱,慘不忍睹,人們只有在心裡咒罵這幫小畜生:“這小畜生下輩子投胎八九是在地上爬,要被人剝皮吃。”“爺爺指的是蛇,是天底下最憐可恨的東西,眼睛是瞎的,腳是連根斷的,只能在地上爬,只能吃老鼠肉。”

為了證實上校是否是個太監,小瞎子設計安排上校洗澡,看到上校和正常的男人一樣。但他又發現上校身上的一個秘密,就是肚皮上的一行字。這又大大刺激了小瞎子的好奇心,想一看究竟。他趁上校喝酒熟睡之機,去扒上校的褲衩。

上校終於憤怒了,那是他一生守護的秘密,決不允許任何人碰的傷疤,卻被小瞎子揭開了。為了守住難以啟齒的秘密,上校把小瞎子的舌頭割掉,使其不能說話,把手筋挑斷,讓他不能寫字。

好奇心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會使人感到快樂和興奮,是對求知的一種強烈渴望,能釋放出我們心中沸騰不止的張力。

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槍”的美國心理學教授託德.卡什丹在《好奇心》中寫道:好奇心天生就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之中,它有一項特殊的功能,可以推動我們去探索、發現、成長,也為人類的自我進化提供動力。

然而好奇心也有著黑暗的一面,比如對死亡、暴力、他人的隱私等充滿變態的好奇心,單純的尋求身體或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來。

變態的好奇心,小瞎子受到被割舌、挑筋的報應,也把上校的人生推向了風雨浪尖。

三、可悲:陰暗心理的扭曲,小瞎子在人生歧途上越走越遠。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最終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生存,還在於覺醒和深思的能力。

人只有在不斷的覺醒和深思中,感知自己的過失,修正前行的方向,方能過好這不完美的人生。可是小瞎子心理上的陰暗和性格上的扭曲,使得他受到傷害後,不但沒有思考受傷的原因,反而變本加厲的報復,在人生相反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在老瞎子的推波助瀾下,受傷的小瞎子用腳寫出了“上校是雞姦犯”,再一次掀起人們的好奇心,掌握話語主動權,矛頭直指“我”的父親,因為父親和上校是最好的哥們。“我”的爺爺老巫頭怕辱沒父親的清白,更怕辱沒家風,違背良心,向公安機關舉報上校藏身之處,只為換來政府的一紙證明,證明父親的清白。

上校被抓獲後,在公審大會上,瞎佬在臺下起鬨並上臺去扒上校褲子,眼瞅自己的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校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被逼成瘋。因為告密,老巫頭被村裡人唾棄,不堪重負,自殺謝罪;“我”的父親則精神恍惚,日夜懺悔,而“我”則逃亡海外,小瞎子把“我”害的家破人亡。

心理陰暗性格扭曲的人,沒有道德感,受負面情緒的影響,他們的心裡只有邪惡,只專注於自私自利行為,對人冷血無情,毫無同理心、共情心

小瞎子從來沒有懺悔之心,也沒有悔過之意,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虛妄陰暗的世界裡,如蚯蚓一樣,過著潮溼的生活。

四、可嘆:社會文明的進步,小瞎子仍活自己陰暗的世界裡。

當仇恨放在時空的長河裡,經歲月的沖刷將會慢慢變得蒼白無力,或成為溫柔的一笑。

歲月經歷了過往,歷史的車輪滾滾,駛向二十一世紀,“我”也由少年變成六十多歲的老人,迴歸故里,故鄉已今非昔比,人的面貌也不同往日,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

小瞎子也用上了電腦,把自己扮成一位出身算命世家、精通陰文的算命先生,成了縱橫在網絡上的可聯蟲,在虛擬的世界裡找到了精神高地。當初害得“我”家破人亡,看到他現在拖著殘肢,潦倒的樣子,最終選擇了原諒他。

盧梭說:“邪惡進攻正直的心靈,從來不是那麼大張旗鼓的,它總是想法子來偷襲,心是戴著某種詭辯的面具,還時常披著某種道德的外衣。”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一個沒有良知,沒有底線,沒有敬畏心的人,即使文明再進步,仍然改變不了邪惡的心態。小瞎子誣告已死去的父親是雞姦犯,曾經雞姦了他,給他帶來一生的痛苦和傷害,以此來敲詐“我”,小瞎子還是以前的那個小瞎子,心計還是那樣的毒辣。

小瞎子的心被仇恨、邪惡所包圍,惡跡斑斑,到老仍沒有絲毫悔過之意,雖處在明媚的世界裡,可是他看不到世界的光明,像一個幽靈一樣,躲在陰暗的角落,窺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用自己的感觀意淫他人的行為。

麥家借小瞎子的人生幫我們破譯人性密碼

一、邪惡的人性收穫的是邪惡,善良的人性才有福報。

小說借“我”的爺爺老巫頭說出了一段人存在的狀態:

“人世間就這樣,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魚就多了,大魚小魚,泥鰍黃鱔,烏龜王八,螃蟹龍蝦,鮮的腥的,臊的臭的,什麼貨色都有。”

小瞎子就是池塘裡的臭魚爛蝦,殘缺的皮囊裡,藏著一顆邪惡的靈魂,不知廉恥,毫無道德底線,靠村民的施捨,苟活於世,即使時代發展,仍舊頑固不化,耍著騙人的把戲,裝神弄鬼,坑蒙拐騙,一生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被小瞎子傷害的上校,雖然精神失常,智力像個七八歲的孩子,但他忘記了曾經的恥辱,也忘記了以前的恩怨,單純、快樂的度過後半生,最後壽終正寢。

小瞎子和上校的人生正應了麥家在小說中的一句告白:“世間海大,但都在老天爺眼裡,如來佛手裡,凡人凡事都逃不出報應的鎖鏈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這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邪惡之人,骯髒的靈魂,陰暗的心理,是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的。

人這一生,無論是做人,還是處事,最要緊的是堅持基本的底線,有廉恥心,有道德感,知榮辱,明是非。心懷善念,必有善報;心存惡念,有必有惡果。

二、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可能是一個人的宿命。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缺少母愛,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又遇到一個靠行騙為生的瞎子爹,幼小時的小瞎子缺乏教養,深度的自卑和不安全感,讓他的性格產生扭曲,後天的成長環境既沒有改變他性格障礙和偏執性思維,也沒有讓他學會會用笑容去化解怨恨,用自信去對抗悲傷,原生家庭給他帶來一生的痛苦。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弗洛伊德曾說,人的一生都是童年的重複。

有位心理學家也曾說過,從原生家庭陰影中走出來的人,即使長大成人,依然會用受傷小孩的眼睛看待周圍發生的一切,形成糨糊心理。

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治癒原生家庭的傷,關鍵要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面對內心存在的童年陰影和性格上的問題,敢於向自己說不,不斷改變思維模式,並做出行為上的糾正,走出去,才能體會精彩的生活。

三、解脫人性的枷鎖,必須向自己和解向社會和解。

人生在世揹負很多人性的枷鎖,愛恨情仇,悲傷痛苦,日日受到折磨,痛不欲生,而唯有反觀內心,放下心中的憂怨,向自己和解,向眼前的社會和解,才能打破人性的枷鎖,釋放自由的人性,才能在生活中體會到愛和快樂。

相逢一笑泯恩仇,20多年來“我”一直對小瞎子耿耿於懷,在心裡無數次咒罵他。恨一個人容,放下卻很難,可“我”最終放下了對小瞎子的仇恨,“饒過了他,也饒過了自己,戰勝了幾十年沒戰勝的自己。”放下讓“我”感知到“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

而小瞎子卻自始至終,也沒能放下心中的仇恨,表面上對“我”恭維,內心依舊邪惡,帶著人性的枷鎖,悽慘度日,留下了可悲可嘆的人生下場。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寫道:儘管每個人都能同樣的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有機體,但絕非人人都有擁有獨立而完整的人格。

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有性格缺陷的才是有血有肉的靈魂。小說中無論是上校、林阿姨、老保長,還是“我”、“我”的爺爺和父親,都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和解,向當時的社會和解,對個人靈魂進行真誠的救贖,最終活得明白,活得通透。唯有小瞎子,仍然不肯接納自己,不肯向這個社會握手言和。

麥家刻畫小瞎子這個反面人物,意在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繞過自己的智慧。”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結束語: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小瞎子一生可憐、可氣、可悲而又可嘆的命運裡,既有對原生家庭的無奈,又有作惡多端、咎由自取的報應,更有人性扭曲、頑固不化行為。

小瞎子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人性的善惡美醜,是非曲直。多行不義必自斃,切勿讓醜惡霸佔靈魂,成為睜眼瞎,做出害人害已的事來。只要心存善良,不管生活如此令人絕望,我們依舊興高采烈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