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世间海大,但都在老天爷眼里,如来佛手里,凡人凡事都逃不出报应的锁链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生海海》

麦家,中国著名作家,编剧家,因《暗算》、《解密》、《风声》等谍战题材的电视剧热播,让大众所熟知,被誉为“谍战小说之父”, 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 ,也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后唯一入选该文库中国当代作家 。

但麦家并没有以擅长的风格题材延续市场效应,在顶峰之际,却突然收手,摈弃了以往的谍战系列,回归故土,解锁人性,蛰伏8年,为我们带来了全新长篇小说《人生海海》。

“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想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到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上校”蒋正南,一个从旧时代走来的传奇人物,在动荡的世界里,与人性的畸变、战争岁月和政治风云不期而遇,尽其所有与命运抗争、斡旋,妥协和救赎的过程。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小说中的“我”、“我”的爷爷、“我”的父亲,以及老保长、林阿姨、老瞎子等人物,在善与恶较量中,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而唯独造成“上校”人生悲剧的关键人物“小瞎子”,自始至终生活在阴暗的角落,行为乖张、自我设限,与这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格格不入,他的一生是既可怜可恨,又可悲可叹。

小瞎子的人生轨迹

一、可怜:原生家庭的影响,小瞎子成了有人生没人养的野孩子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瞎子就生在一个不幸家庭里。小瞎子本不瞎,只是他的父亲是个瞎子,外号瞎佬,所以人们称儿了为小瞎子。瞎佬因为瞎娶不到老婆,就以“狸猫换太子”的办法,让他弟弟相亲,他入洞房,骗娶了小瞎子的娘,谎称新婚那一夜,眼睛不知怎么就瞎了,单纯的小瞎子娘信以为真,还为瞎佬治病。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谎言总会被揭穿。当小瞎子娘知道被骗后,不惜毁名辱节与野男人鬼混,以此来报复瞎佬,后来,在一个雷雨天的黑夜,逃离让她伤心的家。再后来,小瞎子出生后,被放在瞎佬门口,小瞎子娘从此人间蒸发,小瞎子成了有娘生没娘养的野孩子。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美国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指出,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家庭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他人。

一个缺少母爱,缺乏管教,父亲又是一个心理阴暗的瞎子,再加上人们的歧视,在这样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瞎子缺乏社会情感,慢慢形成了冷酷无情,叛逆粗暴,阴险狡诈的性格。

叛逆的性格让他成了村中的野小子,淘气鬼,老师讨厌他,村里人不待见他,活生生长成一个具有流氓潜质的小恶霸,“靠喝羊奶长大,却成了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而这都是拜小瞎子原生家庭所赐。

二、可恨:恩将仇报的冷酷,上演了一场真人版农夫和蛇的故事

世上最不忍直视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太阳,二是人性。在常人眼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在小瞎子那里,无所谓恩德,只有仇恨,凡是惹过他的人,都要去报复。

因为犯错老师批评了他,他就把老师家中的老母鸡扔到粪坑淹死,看着老师的奶奶痛哭而捂嘴偷笑;上校没少帮助小瞎子一家,在困难时期,给予不少恩惠,可最后却把上校逼成精神病,他的所作所为,让人所不耻,他就是一个无情的冷血动物,他的心不但硬,而且黑、狠。

都说好奇害死猫,小瞎子对上校裤裆很感兴趣,因为听别人说上校裤裆里的东西没有了,所以上校还有个外号“太监”,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别人也只是猜测,从来没有人真正看到过,有些人以“太监”称呼上校,上校也从不辩解。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对小瞎子来说,上校就是个迷,他要用一切手段揭开这个迷,满足他的偷窥欲,寻求心理上的刺激。

因为复杂的经历,上校没有躲过那场运动,被“小将”胡司令和小瞎子关押在学校,极尽毒打羞辱,惨不忍睹,人们只有在心里咒骂这帮小畜生:“这小畜生下辈子投胎八九是在地上爬,要被人剥皮吃。”“爷爷指的是蛇,是天底下最怜可恨的东西,眼睛是瞎的,脚是连根断的,只能在地上爬,只能吃老鼠肉。”

为了证实上校是否是个太监,小瞎子设计安排上校洗澡,看到上校和正常的男人一样。但他又发现上校身上的一个秘密,就是肚皮上的一行字。这又大大刺激了小瞎子的好奇心,想一看究竟。他趁上校喝酒熟睡之机,去扒上校的裤衩。

上校终于愤怒了,那是他一生守护的秘密,决不允许任何人碰的伤疤,却被小瞎子揭开了。为了守住难以启齿的秘密,上校把小瞎子的舌头割掉,使其不能说话,把手筋挑断,让他不能写字。

好奇心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会使人感到快乐和兴奋,是对求知的一种强烈渴望,能释放出我们心中沸腾不止的张力。

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枪”的美国心理学教授托德.卡什丹在《好奇心》中写道:好奇心天生就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它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可以推动我们去探索、发现、成长,也为人类的自我进化提供动力。

然而好奇心也有着黑暗的一面,比如对死亡、暴力、他人的隐私等充满变态的好奇心,单纯的寻求身体或心理上的刺激和快感,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来。

变态的好奇心,小瞎子受到被割舌、挑筋的报应,也把上校的人生推向了风雨浪尖。

三、可悲:阴暗心理的扭曲,小瞎子在人生歧途上越走越远。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最终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觉醒和深思的能力。

人只有在不断的觉醒和深思中,感知自己的过失,修正前行的方向,方能过好这不完美的人生。可是小瞎子心理上的阴暗和性格上的扭曲,使得他受到伤害后,不但没有思考受伤的原因,反而变本加厉的报复,在人生相反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在老瞎子的推波助澜下,受伤的小瞎子用脚写出了“上校是鸡奸犯”,再一次掀起人们的好奇心,掌握话语主动权,矛头直指“我”的父亲,因为父亲和上校是最好的哥们。“我”的爷爷老巫头怕辱没父亲的清白,更怕辱没家风,违背良心,向公安机关举报上校藏身之处,只为换来政府的一纸证明,证明父亲的清白。

上校被抓获后,在公审大会上,瞎佬在台下起哄并上台去扒上校裤子,眼瞅自己的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校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被逼成疯。因为告密,老巫头被村里人唾弃,不堪重负,自杀谢罪;“我”的父亲则精神恍惚,日夜忏悔,而“我”则逃亡海外,小瞎子把“我”害的家破人亡。

心理阴暗性格扭曲的人,没有道德感,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他们的心里只有邪恶,只专注于自私自利行为,对人冷血无情,毫无同理心、共情心

小瞎子从来没有忏悔之心,也没有悔过之意,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虚妄阴暗的世界里,如蚯蚓一样,过着潮湿的生活。

四、可叹:社会文明的进步,小瞎子仍活自己阴暗的世界里。

当仇恨放在时空的长河里,经岁月的冲刷将会慢慢变得苍白无力,或成为温柔的一笑。

岁月经历了过往,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向二十一世纪,“我”也由少年变成六十多岁的老人,回归故里,故乡已今非昔比,人的面貌也不同往日,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小瞎子也用上了电脑,把自己扮成一位出身算命世家、精通阴文的算命先生,成了纵横在网络上的可联虫,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精神高地。当初害得“我”家破人亡,看到他现在拖着残肢,潦倒的样子,最终选择了原谅他。

卢梭说:“邪恶进攻正直的心灵,从来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它总是想法子来偷袭,心是戴着某种诡辩的面具,还时常披着某种道德的外衣。”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一个没有良知,没有底线,没有敬畏心的人,即使文明再进步,仍然改变不了邪恶的心态。小瞎子诬告已死去的父亲是鸡奸犯,曾经鸡奸了他,给他带来一生的痛苦和伤害,以此来敲诈“我”,小瞎子还是以前的那个小瞎子,心计还是那样的毒辣。

小瞎子的心被仇恨、邪恶所包围,恶迹斑斑,到老仍没有丝毫悔过之意,虽处在明媚的世界里,可是他看不到世界的光明,像一个幽灵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窥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用自己的感观意淫他人的行为。

麦家借小瞎子的人生帮我们破译人性密码

一、邪恶的人性收获的是邪恶,善良的人性才有福报。

小说借“我”的爷爷老巫头说出了一段人存在的状态:

“人世间就这样,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鱼就多了,大鱼小鱼,泥鳅黄鳝,乌龟王八,螃蟹龙虾,鲜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货色都有。”

小瞎子就是池塘里的臭鱼烂虾,残缺的皮囊里,藏着一颗邪恶的灵魂,不知廉耻,毫无道德底线,靠村民的施舍,苟活于世,即使时代发展,仍旧顽固不化,耍着骗人的把戏,装神弄鬼,坑蒙拐骗,一生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被小瞎子伤害的上校,虽然精神失常,智力像个七八岁的孩子,但他忘记了曾经的耻辱,也忘记了以前的恩怨,单纯、快乐的度过后半生,最后寿终正寝。

小瞎子和上校的人生正应了麦家在小说中的一句告白:“世间海大,但都在老天爷眼里,如来佛手里,凡人凡事都逃不出报应的锁链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这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邪恶之人,肮脏的灵魂,阴暗的心理,是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的。

人这一生,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事,最要紧的是坚持基本的底线,有廉耻心,有道德感,知荣辱,明是非。心怀善念,必有善报;心存恶念,有必有恶果。

二、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可能是一个人的宿命。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缺少母爱,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又遇到一个靠行骗为生的瞎子爹,幼小时的小瞎子缺乏教养,深度的自卑和不安全感,让他的性格产生扭曲,后天的成长环境既没有改变他性格障碍和偏执性思维,也没有让他学会会用笑容去化解怨恨,用自信去对抗悲伤,原生家庭给他带来一生的痛苦。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弗洛伊德曾说,人的一生都是童年的重复。

有位心理学家也曾说过,从原生家庭阴影中走出来的人,即使长大成人,依然会用受伤小孩的眼睛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形成糨糊心理。

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治愈原生家庭的伤,关键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面对内心存在的童年阴影和性格上的问题,敢于向自己说不,不断改变思维模式,并做出行为上的纠正,走出去,才能体会精彩的生活。

三、解脱人性的枷锁,必须向自己和解向社会和解。

人生在世背负很多人性的枷锁,爱恨情仇,悲伤痛苦,日日受到折磨,痛不欲生,而唯有反观内心,放下心中的忧怨,向自己和解,向眼前的社会和解,才能打破人性的枷锁,释放自由的人性,才能在生活中体会到爱和快乐。

相逢一笑泯恩仇,20多年来“我”一直对小瞎子耿耿于怀,在心里无数次咒骂他。恨一个人容,放下却很难,可“我”最终放下了对小瞎子的仇恨,“饶过了他,也饶过了自己,战胜了几十年没战胜的自己。”放下让“我”感知到“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

而小瞎子却自始至终,也没能放下心中的仇恨,表面上对“我”恭维,内心依旧邪恶,带着人性的枷锁,凄惨度日,留下了可悲可叹的人生下场。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写道:尽管每个人都能同样的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绝非人人都有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有性格缺陷的才是有血有肉的灵魂。小说中无论是上校、林阿姨、老保长,还是“我”、“我”的爷爷和父亲,都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和解,向当时的社会和解,对个人灵魂进行真诚的救赎,最终活得明白,活得通透。唯有小瞎子,仍然不肯接纳自己,不肯向这个社会握手言和。

麦家刻画小瞎子这个反面人物,意在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绕过自己的智慧。”

《人生海海》:从可怜可恨、可悲可叹的命运里,破译人性密码

结束语: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小瞎子一生可怜、可气、可悲而又可叹的命运里,既有对原生家庭的无奈,又有作恶多端、咎由自取的报应,更有人性扭曲、顽固不化行为。

小瞎子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善恶美丑,是非曲直。多行不义必自毙,切勿让丑恶霸占灵魂,成为睁眼瞎,做出害人害已的事来。只要心存善良,不管生活如此令人绝望,我们依旧兴高采烈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