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

從中藥材到食用菌,從肉羊到生豬,從紅色旅遊到生態產業……各類扶貧產業如雨後春筍,在我市各地落地生根,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實踐證明,產業扶貧是金鑰匙、是搖錢樹。只有通過發展產業,帶動一方經濟,才能致富百姓。那種光靠上級撥款或“輸血式”“灌水式”扶貧,指定發展項目的辦法是不能長久的,只有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才能使貧困戶實現可持續增收。

產業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的重要特徵,是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的一大體現。沒有產業帶動,很難脫貧;缺乏產業扶貧作為支撐,很難持續脫貧。

產業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也在精準。目前已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任何“等靠要”都是沒有出路的。脫貧不能只靠花錢辦項目,“輸血”也只能解決一時,不能解決長久。還是要靠自身“造血”,增強發展能力,唯有按照精準的要求,找準當地優勢,根據本地資源和生產條件,重點發展產業帶動能力強、輻射範圍廣的特色農業,通過“一村一品”式產業扶貧的方式,做大規模,做響品牌,以企帶村,以村帶戶,以大帶小,依託市場需求優化品種結構,依託板塊基地擴大規模,依託龍頭企業實現加工增值,完善流通拓展外銷市場,決不能讓寶貴的資源爛在田間地頭。

我市的農村幅員廣闊,各地情形不盡相同,優勢各有不同。我們要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門道,結合當地實際,實行精準式扶貧,尋找產業扶貧的路子,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精準投入和使用資金,培育壯大貧困地區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互相幫扶、科技引領扶貧和扶貧開發投融資平臺建設上下功夫,積極探索能複製、可推廣、效益好的經驗和做法,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真正讓產業脫貧不返貧。

走產業扶貧之路大有可為,是穩紮穩打、擺脫貧困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機不可失,貴在行動,這樣的路子會越走越踏實,越走越有信心。

(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