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糧?完全沒必要!紹興糧食庫存足夠供應半年以上

囤糧?完全沒必要!紹興糧食庫存足夠供應半年以上

“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3個月的量。”近期,受多個國家宣佈禁止或者限制糧食出口引發的“糧食危機論”影響,紹興市區一些超市出現了因市民盲目搶購,致大米脫銷的現象。這種哄搶其實大可不必。記者4月2日從多方面獲悉,紹興市糧食儲備充足,市民根本無需擔心“糧荒”。

庫存充足 供應無虞

紹興市糧食批發市場已全面復市。4月2日下午,記者在市場裡看到,向超市等運送糧油的車輛進進出出。紹興市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莫逸靜說,這幾天超市大米銷售量有所增加,但市場貨源充足,供應完全沒有問題,“我們每天實行價格監測,嚴禁經營戶哄抬物價,同時勸導市民不信謠、不傳謠。目前總體情況基本平穩。”

記者獲悉,疫情發生以來,考慮到防疫期間糧食市場需求旺盛、消費集中的特點,紹興市發改委在加強市場監測的同時,一直全力做好糧食市場保供穩價。紹興市發改委糧食和物資調控處負責人介紹,紹興市政府儲備糧庫存充足,可保證全市6個月的口糧消費。針對近期出現的市場異常情況,已落實應急成品糧4400噸、應急供應網點166家、應急加工企業19家,日應急加工能力1760噸,根據需要可隨時啟動應急響應,確保應急供應。截至目前,全市米價保持穩定。

同時,根據《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糧食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發改系統加強市場監測宣傳疏導,及時發佈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加強貨源組織和產銷銜接,引導糧油骨幹企業加大名、特、優等優質糧油供應;加強應急反應,部署應急大米加工企業做好準備,隨時響應;加強市場流通管理,聯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串通漲價、惡意囤積以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糧食自給率高於全省水平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份淡定背後,還跟紹興市糧食自給率較高有關。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紹興市壓實糧食安全市縣長責任制,全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糧食生產水平持續提升。

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全省率先啟動糧食功能區建設,越來越多的耕地“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林成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開展種植制度創新;通過廣泛引種、連片示範、現場觀摩及良種補貼等,引進推廣優質稻米品種;堅持農機先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斷引進示範新機具、新技術,推動農業“機器換人”。

由於採用集良田、良法、良種、良器於一體的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紹興市水稻單產水平不斷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紹興市優質稻米的比例和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在近幾年的“浙江好稻米”評選中屢屢摘金奪銀。其中2018年,紹興市萬國家庭農場生產的“秀水香1號”稻米獲評全省“最好吃大米”。另有紹興豐寧糧油專業合作社的“嘉禾218”稻米、上虞區三豐富硒糧油專業合作社的“丙709”稻米、紹興騰鳳農場有限公司的“嘉豐優2號”稻米獲得“2018浙江好稻米”優質獎,是全省獲獎牌最多的地市。

相關部門統計顯示,到2018年,紹興市糧食自給率為43.54%,遠遠高於全省36.6%的糧食自給率。“這對於一個地域面積偏小、人口密度偏高的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每天從市外調入2000噸以上

來自紹興市發改委的信息顯示,紹興市政府儲備糧結構主要由稻穀和小麥組成,其中稻穀(早稻穀、晚稻穀)佔比70%左右,小麥佔比30%左右。

紹興市發改委糧食和物資調控處處長孫筱華說,除了收購紹興本地的糧食之外,缺口部分主要通過省內糧食網站公開拍賣的形式調入,其中稻穀基本從江西、江蘇、安徽等省份調入。小麥則一部分從山東、河南等省份調入,也有部分從國外進口,進口比例大約為30%裡面的約23%,算下來佔全市糧食儲備總規模的6.9%,因此國外暫停糧食出口,對紹興市糧食供應影響非常有限。

從全國糧食供應來看,也完全可以打消“囤糧”的念頭。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採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舉措,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連年獲得豐收,實現了口糧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日前表示。

得益於“大國糧倉”庫存充足,我市糧食採購渠道暢通,貨源充足。近期,紹興市越州市場(市糧食批發市場)、柯橋亞太市場、上虞市場這三大糧食批發市場積極引導糧油經營大戶從市外調運大米,日調入量2000噸以上,“加上其他的超市、企業、糧食經營戶,市外調入量的數字顯然更大,市場供應十分充足。”孫筱華說。

“大米存放不易,多買無益,一旦變壞反而浪費了糧食資源。”莫逸靜也提醒道。

(原標題《囤糧?完全沒必要!紹興糧食庫存足夠供應半年以上》。原作者周國勇。編輯金漢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