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参加科举?就发生在宋代!

说起宋朝的才女,人们第一个在脑海中浮现的名字便是婉约派代表——李清照,可宋朝才女多如繁星,虽有李清照珠玉在前,亦有不少后人打破了种种桎梏,林幼玉便是其中一位。

旧时的封建社会,无疑是男权社会,连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也是针对男性的,从来没有女子有去参加的念头,如果有,恐怕会被别人认为是得了失心疯。宋朝也不例外,虽然多有闺秀佳作,可也没有女子去试一试科举。

女子参加科举?就发生在宋代!

但这一切,都被当时9岁的林幼玉打破了。

《宋会要辑稿 选举九》记载:

自置童子科以来,未有女童应试者。自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求试,中书后省挑试所诵经书四十三件,并通,诏特封孺人。

这是说,从没有女童去参加童子科(童子科是科举考试科目的一种),单但在淳熙元年,有个9岁的小女孩林幼玉申请去考,还考过了,皇帝就特地封她为孺人。

这可真是破天荒头一回,但林幼玉并没有得到朝廷后续的培养,而且她被封的孺人是妇女的获封称号,这大意便是,满朝文武包括皇帝,只是当看了个稀奇,哪里会用女子为官呢?

女子为官之路被堵了,但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想一想,为什么第一个敢考科举的女性会是在宋朝?

女子参加科举?就发生在宋代!

在此之前,许多人对宋代的印象大概为:由于受到程朱理学的束缚,宋代开始走向保守的一面,妇女被鼓吹缠足等陋习,受到压迫和不公。宋代似乎成了一个标准的压抑地狱。

但实际上,宋代的思想流派也可谓百花齐放,理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学派而已,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朱熹的学说受到朝廷的排斥。

对于妇女改嫁问题,宋代的社会风气不以再嫁为耻,妇女改嫁的事件俯拾皆是。即使是朱熹本人,对自己家人改嫁,也是支持的。

女儿家的财产也是受到保护的,“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如果兄长想将女子的财产霸占,女子是可以上告衙门的。

女子参加科举?就发生在宋代!

宋代有如林幼玉这样的才女,得益于宋代对女子开明的教育。当时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许多文人都主张女子读书。司马光等人积极主张女子读书,朱熹还认为女童也应该有受教育的课本,连宋高宗赵构也不例外:

朕以谓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诫。

甚至宋代已经有了女性私塾先生,北宋宋神宗时的刘氏开办了一个供幼儿读书识字的私塾,她一直教书育人三十载,所教学生有大量女童。这并不是个例,而且在当时观念里,宋代女童是可以和男童一起去上私塾,接受教育的。

宋代的女性风气开明了不少,女性地位绝对不是我们旧印象里的那样,但让人可惜的是,毕竟还是封建社会,许多女性的诗集文章并没有刊印流传下来,只是与亲友共赏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