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工作中的“老好人”是管理中的一大危害

曾經在某個節目聽過討論這樣一種社會現象:在公交車上有人遇到扒手丟了錢包,失主當然堅持把車開到警察局抓小偷羅,有人反對,因為怕耽誤上班時間、怕耽誤接孩子放學的時間……雙方爭執不下時,一個人站出來,安慰失主,說:"車到警察局,不一定能抓到小偷,還耽誤自己時間,就當買個教訓,下次注意,說不定躲過一次大劫。"於是乎,給了小偷一次逍遙法外的機會。


我剛參加工作不久,某銷售負責人違反八項規定被績效扣罰,根據規定扣績效50分,當時有聲音說:"扣分少點吧,能不能不扣分?他業績很好的,公司這麼做,只怕會傷了他的心,說不定他還會一怒之下辭職,你可不就得罪了他。"情分被抬到制高點,作為執行者好像是無情無義之人,我很忐忑的請示上級,清楚的記得上級說:有規定就堅決按規定執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結果也證明,這位銷售負責人並沒有因此對我懷有任何偏見。


為什麼說工作中的“老好人”是管理中的一大危害


孔子在《論語·陽貨》中說:"鄉愿,德之賊也。"說得就是老好人是道德的賊,沒有原則,傷害道德最嚴重。正是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老好人的態度,似德非德,而又容易亂德。老好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模糊處理好壞、是非,善惡,讓惡人有恃無恐。戴著忠誠老實的面具,打著清正廉明的旗號,大家信任他,將他擺在判官的人設裡,他也自我感覺良好,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假道德的掩蓋之下,與惡人同流合汙,甚至縱容惡人之惡,使得惡行不受指責,有恃無恐,更加張狂放肆。

所以呀,老好人的特徵就是:自私。通過疫情,我們看到湖北某幹部張**,在得到疫情的信息,非但沒有及時佈置工作,反而提前逃出武漢,她受到的處分是黨內嚴重警告、降級處分。這是逃兵行為,如果她當時能夠及時佈置工作,染上疫情的武漢人民會不會少幾百人?

為什麼說工作中的“老好人”是管理中的一大危害


而遠在廣東的鐘南山院士為什麼能在84歲高齡第一時間到第一戰場?他不怕染病嗎?有記者採訪時就問到了,他回答說:很多人問我,要是你失敗的話,會不是對院士的聲譽影響很大?我不在乎聲譽是否受到影響,最大的壓力是能不能治好病患。我好像很少想這個,我的感覺就是,我的最大壓力就來自病人活不活,這個就是我的責任。你搞呼吸(系統)的,搞呼吸傳染病不能救病人,那你算什麼?這個是最重要的。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對於醫生來說,醫生的責任對象是病人,責任感是第一位的。因為心中有燈塔,知道為何前行,知道前行的方向在哪裡。

那作為管理者呢?我們要先問問自己這樣會不會損害公司的利益。作為管理者需要管理人,都想要大家團結在你的身邊,這裡的團結,不能是對團隊的放任,而是高要求,和破壞團結的壞人壞事作鬥爭,在鬥爭中求團結則團結存,不敢作鬥爭的管理者,一味妥協避讓的管理者,團隊的結果是一定失敗的,在妥協中求團結則團結亡。

為什麼說工作中的“老好人”是管理中的一大危害

在我們的工作中,老好人是管理中的一大危害,這種人總是對上級領導和下級員工採取圓滑的手段,在風風雨雨的官場上,尋求平穩過渡上升,號稱“和事佬”或“不倒翁”,但往往會對組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遇到是非、善惡時,我們要有原則和底線,堅決不要淪為"老好人",多一份凌厲,少一分圓滑;多一份原則,少一分人情,工作和管理都將變得更加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