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印象

“ 驚蟄”節氣已經過了一週的時間,北方的春天基本還只是顯示在日曆上。

雖然本地的急性人,早已把柳綠春紅的照片發到各樣媒體上,灌輸著心靈的雞湯;那只是他們仲春的夢,或是記憶中的春天的復現。

事實是,如果不是明察心細的人士,家鄉春的景象還沒有愉悅我們的視覺。春,還只是在醞釀中,在潛滋暗長的狀態。


初春的印象

初春的印象

因為有了自媒體誘因,扛不住“誘惑”,自己解除了封閉,冒了疫情的危險,12日也到板栗博物館一角看一看。

花樹們,只是初春的原地踏步。“洩露春光有柳條”,柳芽還只有魯迅說的“半粒米”大,看不出洩露春光的情狀,玉蘭的花蕾還是深秋結蕾的老樣子,毛茸茸的做著春夢,迎春花在發愣,好像沒有明白春天已至,桃樹則簡直是無動於衷,我行我素的態度,根本不在意這春的呼喚;只有丁香的芽蕾映出一點鮮嫩淺黃安慰了 我們的春心。

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就是對欲來還止的初春的感悟。


初春的印象

初春的印象

今年的入春,春雪多,也有雨夾雪,降水的頻繁,氣溫也低一些。花們、草們,雖然少有顯性地暴露,它們的內心一定勤奮急切的醞釀著春天。

向陽的、避風的小山坡上,自然的野性的草本最是報春的使者。

11日我到一個衝陽的小山坡上,就發現了綠意盈盈的野菜,,它們自信、自然地生長著,它們好像不在意人們的欣賞

泥胡菜是最早的,已經生長到整株的形狀,完全可以採食了。綠意中泛著灰白,實在是不吸引眼球的野菜,它的味道是很苦的。小時候採野菜,從沒有采過泥胡菜,大人們告誡說是有毒的野草;就是採豬食、雞鴨的草食,也沒有人動過泥胡菜。但它確實可以作為野菜食用。我在網上看到過介紹,有一年採了一筐,用開水榨,灰白的立刻變成了鮮嫩碧綠,變化的驚人眼球。用清水泡上一天,去去苦味,做拌菜、做麵食的餡吃掉了。泥胡菜的味道是苦的,對我不是不可接受;妻說,以後不要採了,她不欣賞那個苦味。


初春的印象

苦寒之地,春天最早生出的野菜哪能不苦呢!

其次是白蒿、苦嘛碟子。白蒿灰白毛茸,是一味中藥,學名茵陳。初春採回家,蒸茵陳糕、烙茵陳餅,是藥、食兩相得食物,我沒有過這個口福。苦嘛碟子菜是大眾性的野菜,山野農家,春季幾乎人人吃人人採,葉子光展展,碧綠明快,味道是苦中帶有清香。


初春的印象

初春的印象

這次在小山坡上也看到了一株“山白菜”。 本來它是稍晚一些才能長出的,可能這個地方具備了生長的優越條件,它也破土而出,做了先行者。山白菜的葉也可以做野菜食用,如果不是無食可食的地步,是沒有人吃的,很苦的;它的花是極度樸實中帶點豔麗,揪下花莖舔舐帶有甜味;它根也是中藥,生根叫“生地”,蒸熟的根叫“熟地”,都是有名的中藥,普通的草本生長了不普通的藥材。


初春的印象

在初春的乍暖還寒中生長的野菜都是生命力極強的,它們最早預報了春天,也給人們帶來了實際的好處——調劑口味的食材。

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用慧眼去發現,就會看到春天。古詩“昔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那是沒有細細的尋覓,不想去發現,那麼心中的春天也到得遲緩。

按照節氣,驚蟄以前的立春、雨水也是春天的節令了。現在,驚蟄已經過了七天,再有一週就到了“春分”,尚且是初春的跡象,那麼“立春”、“雨水”只是初春的初春了。那樣的時候,春的信息不體現在植物上,而是體現在冰消雪化,小年輕們薄的衣服上,吹面不寒的高高的春風上。03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