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外戚專權禍首——東漢章帝竇皇后

東漢外戚專權禍首——東漢章帝劉炟章德竇皇后

明德馬太后去世,繼任外戚竇氏集團走上政治權力中樞,東漢光武帝和漢明帝 “外戚不得當政”的傳統開始被動搖。為了誅滅竇氏勢力,漢和帝不得不啟用宦官。從此,東漢政權進入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的黑暗時代。

東漢外戚專權禍首——東漢章帝竇皇后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被諡為“章德”太后的東漢章帝劉炟皇后竇氏。

天使面孔蛇蠍心

竇氏的曾祖為東漢開國功臣竇融,她的父親竇勳死於政治傾軋,家門敗落已令族人不甘心,竇母更是權慾薰心。竇氏的母親身份特殊,是劉秀廢太子劉疆的女兒沘陽公主。公主為了扭轉命運,求助於各方異人。相士們見了竇氏,都說這姑娘天生麗質,是當皇后的相貌。竇氏自小聰明過人,六歲便能寫文章,又是家中長女,自然要擔負起振興家族的責任,而“振興”最簡便的辦法,便是成為“後”族。

公元77年,在漢章帝劉炟登基的第二年,沘陽公主安排兩個女兒同時進宮。劉炟久聞竇家姐姐豔名,見到真人,果然美貌非凡,傳聞不虛。竇氏言辭敏捷,百般逢迎,很快受到劉炟專寵。

不但劉炟喜歡,馬太后也格外憐惜竇氏,大約因為竇氏少幼遭遇跟她相似吧,同樣是父親被冤、家道中落,同樣是為振興門楣、姐妹入宮,同樣是聰明美麗、舉止得體,同樣是深受皇寵、終無子嗣。

進宮第二年,馬太后做主,竇氏被立為皇后,她的妹妹封為貴人。沒過幾年,竇氏的目的終於達成——竇勳被追封為安成思侯,竇家再次風光起來。

東漢外戚專權禍首——東漢章帝竇皇后

可這位兒媳婦跟婆婆完全是兩種人。天使面孔、魔鬼心腸的竇氏心中明白,如果沒有兒子做倚靠,她這個皇后終究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登基第四年,劉炟立了宋貴人的兒子劉慶為太子。竇氏寢食難安,把宋貴人母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一邊不斷在劉炟面前進讒言離間父子關係,一邊與孃家媽沘陽公主密謀,在宮中設巫蠱嫁禍給宋貴人。自從漢武帝衛皇后和戾太子事件之後,兩漢對後宮巫蠱詛咒深惡痛絕,宋貴人百口難辨,被逼自盡,劉慶廢為清河王。

除掉勁敵,竇皇后仍舊生不出孩子。和她同年進宮的梁貴人生下男孩劉肇,竇氏便收養了劉肇。梁貴人心中當然不太願意,不過她轉念又想(也有可能是族人進言):皇帝專寵竇後,很有可能立劉肇為儲,梁家顯貴指日可待。

正所謂窮鬼打算,惡鬼聽見,心思縝密的竇後哪會讓梁貴人如意算盤得逞?公元83年,當了五年皇后的竇氏指使人寫匿名信,“飛書”誣陷梁貴人的父親梁竦,致使梁竦冤死獄中,梁貴人自殺身亡,梁氏家族被流放海南。從此,竇皇后在宮中一支獨大,氣焰囂張,沒人敢說她的任何壞話。

公元88年,33歲的劉炟英年早逝,十歲的皇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竇太后臨朝執政,獨斷專行,竇家成為東漢第一掌權後族。

將軍百戰聲名裂

漢代名將,世人多知衛青﹑霍去病,可論起戰功,這二人與竇憲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後漢書》評價竇憲比衛青、霍去病“兼茂多矣” 。竇憲用較短的時間,較低的代價,把中華大地最強的威脅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但本應彪炳史冊的功勞,卻由於他居功自傲、把攬朝政,濫殺無辜,最終身敗名裂。

竇氏當上皇后不久,她的哥哥竇憲立即受到重用,接著掌了兵權,竇家滿門雞犬升天,一時小人得志,飛揚跋扈,橫行不法,完全不把劉姓皇族和其他外戚放在眼裡,連劉炟親姐妹沁水公主的田園也敢強行賤賣,劉炟知道後,非常震怒,竇憲和竇後很害怕,竇後多次親自請罪,劉炟雖然最終沒處理竇憲,卻也不再重用他。

東漢外戚專權禍首——東漢章帝竇皇后

竇太后甫一臨朝,馬上啟用竇憲輔政,大肆縱容親族,竇憲這個人睚眥必較,和新任太傅鄧彪勾結在一起,把持朝政,順昌逆亡,他蓄養死士,行刺了很多政敵,他又因為擔心被分權,殺了與竇太后有私情的皇族成員劉暢。

這下竇太后發了威,下決心要辦這個囂張的哥哥。竇憲心裡害怕,就主動請纓去打匈奴,並增加鹽鐵稅以充軍費 。

從公元88年出征,到91年蕩平匈奴,不到三年的時間,竇憲出塞三千餘里,一路勢如破竹,直打得北匈奴無處立足,不得不向西遷往羅馬方向。

想當年,竇憲在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記功的時候,放眼天下,看過古今,是何等的躊躇滿志。然而小人始終是小人,竇家一門顯貴,傾動京都,族中兄弟、門客、僕役仗勢欺人,無惡不作,搶男霸女、凌虐商賈,民憤壞到了極點。竇憲黨羽眾多,其中郭舉等人與竇太后來往密切,常常私下出入後宮。

14歲的劉肇知道後,存了心要收拾竇家和郭舉,他與貼身太監鄭重議定,等竇憲兄弟班師回京時,劉肇以封賞為名,將竇憲等人騙進內宮,一舉擒拿誅殺其他黨羽,竇家兄弟被定性為“叛逆”,被逼自盡,竇太后被軟禁,數年後幽閉而死。

反誤了卿卿性命

竇太后在劉肇幼時密謀殺害梁貴人,在劉肇長大後又有密謀殺害皇帝的風聲,可奇怪的是,漢和帝劉肇並沒有生她的氣。竇太后死後,梁貴人親屬聯合大臣反攻倒算,聯名揭發她的種種罪行,要求廢掉她的封號,不與先帝合葬,但劉肇以顧念養育之恩的說法,將她諡為“章德”太后,以皇太后的禮儀,與漢章帝合葬敬陵。這其中的緣故頗值得思考。

如果說劉肇誅殺郭舉等人,是收到確切線報:郭舉和太后私下來往時打算密謀叛逆,那麼劉肇隱忍到竇憲還朝,自然是擔心竇憲迴護太后黨羽,提兵作亂,竇憲遠征歸來即 “被謀反”,這情況聽起來更像是一個“罪名”而不是“罪行”,竇憲到了陰曹地府,免不了要問問竇娥,什麼叫“莫須有”?

要知道,稱制掌權的太后和外戚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栓在一根繩子上倆螞蚱的關係,這道理太后和外戚當家人哪能不明白?竇太后身居內宮,竇憲常年在外征戰,郭舉是他女婿,郭舉和竇太后關係私密,如果要謀反,謀反的目的是什麼?謀反以後誰做老大?試問一個沒有核心人物的“謀反”,會輕易發生在掌握最高權力的人群中嗎?

東漢外戚專權禍首——東漢章帝竇皇后

竇太后專權確有其事,竇憲跋扈也確有其事,竇氏集團謀反的可能性也有,但他們勾結起來謀反的可能性卻很小,況且謀害皇帝這般絕密計劃是如何洩露給劉肇的?反觀中常侍鄭眾,從一個小黃門做到剿鄉侯,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收養義子承襲爵位的宦官,這人才是竇氏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章德竇太后結語

竇太后機關算盡,爬上後位,做了臨朝太后,扶植了孃家勢力,後宮前朝說一不二,私下還與外臣發生曖昧關係,一度也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人物,但她不知避諱,不懂收斂,英年而亡,不得善終,終歸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