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以“四網”並建為契機 全力發展休閒特色旅遊

曲周縣位於邯鄲市東北部,面積667平方公里,典型的平原農業縣,境內旅遊資源貧乏,人文景觀不多,歷史遺存較少,且分佈分散,旅遊業基礎薄弱,但曲周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農業優勢明顯,工業發展快速,旅遊業潛在著勃勃生機。曲周縣文廣旅局以全縣“路網、林網、水網、田網”四網並建工程為契機,拔高站位,認真研究,科學謀劃,整合全縣特色農業、特色文化等資源,致力“三個打造,兩個融合,一個加強”,全力發展休閒特色旅遊。

一、以“四網”並建為依託,構建全域休閒特色旅遊區

今年開春以來,曲周縣依託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結合實施“三創四建”工作,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理念,堅持“以路為骨、林隨路走、水隨林行、田路分家”為格局,在全縣廣泛開展“路網、林網、水網、田網”四網並建工作,大力建設“農村四好公路”、河道渠道清淤、沿渠沿路綠化,實施村莊美化,田間特色種植,打造生態水網,建設花海綠廊,改善生態環境。今年建設農村公路173公里,疏通河道125.6公里,種植櫻花、海棠、黃桃、流蘇等觀賞樹種和果樹2萬餘畝,植樹130萬株,建成連續200餘公里的生態走廊,樹隨路走、水伴樹行、一路一景、移步換景,全縣形成一幅路好、水清、林綠、田美,寓生態、經濟、景觀為一體的大美畫卷。

二、致力三個打造,形成“一心一片四條線”休閒特色旅遊網

(一)以水網、林網為依託,以縣城為中心,打造“水城林城鳳凰城”、滏陽河“七彩河廊”休閒觀光旅遊。

1、“水城林城鳳凰城”休閒觀光遊。利用全縣重點打造的“兩湖兩河一海”生態水網、林網(蓮花湖、鳳鳴湖、支漳河、滏陽河、龍海公園;在建的環城綠化圈、若水灣、帶狀公園等),結合“鳳凰城”“全國園林縣城”、等資源,把曲周打造成一個“水城林城鳳凰城”休閒旅遊區。

2、滏陽河“七彩河廊”休閒觀光遊。按照全縣推行的“四網”並建工程,在滏陽河段實施廊道綠化、鄉村綠化、河渠綠化、城區園區綠化、特色示範林等造林綠化項目,河畔15個村莊的740畝農田裡,成方連片種植了5萬餘株櫻花、海棠、紫葉李、國槐、美國紅楓等樹種,曲周縣滏陽河七彩河廊生態旅遊帶雛形正惟妙惟肖地展現在眾人面前。

(二)以田網、林網為依託,在全縣打造一片農業採摘、農業觀光、美麗鄉村為一體的休閒農業旅遊點。

對曲周縣河南疃鎮高莊櫻桃、連珠村黃桃等,四疃鎮銀杏林、流蘇林等,曲周育苗產業園、胡近口德眾有機葡萄、東劉莊多肉植物,西劉莊地標小鎮、槐橋鄉前觀寨黃梨、小弟八森林村、相公莊蘋果,安寨鎮前衙葡萄,大河道鄉老營西瓜、侯村鎮植物迷宮等觀光農業、採摘農業、休閒農業、美麗鄉村進行重點打造,通過舉辦農業採摘節、觀光旅遊節等文旅活動,發展休閒農業旅遊,吸引更多遊客。

(三)以路網、林網為依託,整合特色文化、工業等資源,打造四條精品休閒旅遊線路。

1、紅色旅遊、研學旅遊線路:發揮中國農大麴周實驗站的紅色資源和農業科普等優勢,整合曲周博物館、紅色記憶展館等資源,打造一條“中國農大麴周實驗站——曲周博物館——紅色記憶展館”紅色旅遊、研學旅遊線路。

2、非遺體驗旅遊線路:利用我縣國家級以及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資源,打造一條“曲周龍燈(曲周鎮)——曲周聚英叉會、花車、皮影戲(安寨鎮)——曲周柳子腔(侯村)——曲周四股弦(白寨)等非遺觀賞、體驗旅遊線路。

3、歷史文化旅遊線路:對我縣的抗金名將李若水、曲周縣令李詭祖、四大尚書、玉堂春傳說、郭企之烈士陵園、呂洞固反合圍烈士陵園等歷史文化進行發掘,結合旅遊發展,打造一條曲周歷史文化研討旅遊線路。

4、工業體驗、工業旅遊線路:藉助本縣崛起的上市公司晨光集團、自行車(童車)產業、工業設計中心等工業項目,打造一條“晨光集團——工業設計中心——童車文化產業示範園(童車小鎮)”工業體驗、工業旅遊線路。

三、充分做好“兩個融合”,大力舉辦文化旅遊活動

深入貫徹“兩個融合”的工作思路,大力舉辦文旅活動。一要把全縣一切和旅遊相關的活動融合到旅遊中,如把農業、體育、商業等活動和旅遊融合到一起;二要把所有的文化活動都和旅遊結合起來,做到文旅一體。做好“旅遊+”文章,以活動帶動旅遊提質升級。

四、大力加強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瞭解曲周,到曲周旅遊。

大力加強對文旅活動、景點等宣傳力度,積極向省、中央級媒體平臺推送;深入挖掘本縣的特色農業、特色文化、特色景點等優勢資源,積極申報旅遊項目,如鄉村旅遊重點村、A級景點、研學景區、工業旅遊景區等,增強旅遊知名度,加快推進休閒特色旅遊建設,讓更多的人瞭解曲周,到曲周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