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啥開始重核潛艇,而抑航母?(下)

美軍為啥開始重核潛艇,而抑航母?(下)

再次,相比之下,“福特”級超大型航母不僅艦上諸多高新技術問題迄今尚未解決,而且後續艦的建造與改進成本還在繼續攀升。“福特”級首制艦“福特”號服役至今已快三年,在這期間原先曾一股腦使用了60%以上的高新技術,到現如今依然有相當大比例的項目沒有解決,例如電磁彈射器、電磁攔阻裝置、武器彈藥升降機升降機(“福特”級上只有3部,而“尼米茲”級上卻有11部)等。問題的關鍵還在於,許多高新技術問題沒能得以解決,時至今日仍沒有頭緒,似乎還遙遙無期;而為了航母未來的海上戰鬥做準備“抗衝擊試驗”,眼下也沒有全部完成。

美軍為啥開始重核潛艇,而抑航母?(下)

F-35C從福特號航母上起飛昇空

除了上述高新技術無法如期正式投入使用外,各種艦載機也由於電磁彈射器等原因無法正式開始作戰使用(特朗普已決定摒棄電磁彈射器,而改用蒸汽彈射器);原先決定配備於“福特”號航母並已進行了大量艦載起飛與降落試驗的X-47B察打一體無人機,2018年又被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所替代。如今的“福特”號航母已成為一個“雞肋”,攪得美國國防部和海軍高層決策者,對於“福特”級航母的未來命運最終只好打了一個句號(即只建造服役4艘);至於後續航母,究竟是發展中型航母,還是小型航母?目前海軍決策者和海軍專家還有著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說,今後一段時間內,美國發展大型和超大型航母將成為一個難題;但抑或發展中型或小型航母,都還是一個變數。

其實,還有一個令美國高層決策者頭疼的是,“福特”級航母的設計與建造費的不斷攀升,首制艦“福特”號造價高達137億美元,而後續3艘造價更是直追150億美元。這還不算編隊中其他護航艦艇、艦上各種各型艦載機、官兵薪水和人員培訓費用,以及後續的維修保養費,它們要比建造費用要多出好幾倍。幾乎為天文數字的龐大費用,使得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有點難以承受。

第四,還有一點使得美國海軍極為撓頭的是,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的中近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能夠有效打擊海上目標武器的不斷問世,使得美國航母編隊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只剩招架之功。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因原先的海上強勁對手——蘇聯的解體,其繼承者俄羅斯軍費驟降、武器老舊,導致軍力大降,海軍戰鬥力相當羸弱。一度美國曾得意地認為:從此自己的航母編隊可以橫行於世界各大洋,而再無競爭對手。先後推出“由海向陸”、“空海一體戰”、“網絡中心戰”、“聯合作戰介入”等戰略思想與作戰概念;值此階段,美國認為:自己的航母編隊只需憑藉艦載機,及其編隊中的其他艦艇搭載的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就可航行至世界任何國家前沿海域,對其實施戰略威懾乃至打擊。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各大國尤其世界大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及伊朗等國軍費投入的增加,先進武器裝備的接連問世,特別是中近程彈道導彈(例如“東風-21D”、“東風-26”)、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各種航母“剋星”的加速服役與運用,

美軍為啥開始重核潛艇,而抑航母?(下)

東風-21D嚴陣以待

使得中國在第一、第二島鏈以內精確打擊體系的日漸完善,而美國航母編隊進入這些區域的危險日增。即便其後美國海軍又轉而推出“分佈式殺傷”等作戰概念,並將航母編隊後縮幾千千米,並藉助以太空力量為基礎的強大的探測、識別、定位體系的支持,“東風-21D”等中近程精確打擊武器,依然可以癱瘓乃至摧毀航母及其編隊。

美軍為啥開始重核潛艇,而抑航母?(下)

英姿勃發的東風-26彈道導彈

俄羅斯、伊朗等國眼下雖然尚不具備類似中國的“東風-21D”彈道導彈,但其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射程也夠遠,精度也頗高,足以對美國航母編隊形成相當的威脅與打擊。如今美國航母編隊再也不敢在他國近海海域肆意橫行、耀武揚威了,它只能乖乖地後撤至距離他國海岸更遠的海域,因其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就1000千米左右,而“東風-21D”和“東風-26”的最大射程均在1500千米和4000千米以上。可以說,美國航母編隊充其量“只有招架之功,卻毫無還手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