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姓沒有出過皇帝,為何能在百家姓中排第二位?

《百家姓》中,前四位是“趙錢孫李”,其它三姓都開創過王朝,出過不少皇帝(孫吳、李唐、趙宋等),為何錢姓卻沒有出過帝王?既然沒出過帝王,那是憑藉什麼排進入百家姓的第二位?

錢姓沒有出過皇帝,為何能在百家姓中排第二位?

別急,我們先分析一下,錢姓的前世今生:

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2位,吳越國姓,是一個源流較少但分佈廣泛的姓氏,據史書記載,錢姓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為得姓始祖。

還要分析一下排老版《百家姓》的社會環境: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

錢姓沒有出過皇帝,為何能在百家姓中排第二位?

宋太祖趙匡胤

從上面這段記載,我們不難得出“趙”姓能排在首位的原因,因為《百家姓》成書是在宋朝,而趙姓是當時的國姓。無論是誰編寫百家姓,都得把趙姓排在首位,否則要是惹皇帝老兒不高興了,分分鐘拿你下獄。在這種情況下,誰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賭注?當時的百家姓將趙姓作為第一,因為皇帝姓趙。趙錢孫李是後人們非常熟悉的,這是按照當時的社會地位進行排序的。趙就是當時的國姓,也就是皇帝的姓氏。

那錢姓有啥貢獻或者社會地位?

錢姓沒有出過皇帝,為何能在百家姓中排第二位?

吳越國的地理位置

早在唐末之際,杭州臨安人錢鏐在剿滅地方叛臣的過程中,佔有了兩浙之地,維護了大唐一統。天覆二年(902年),唐昭宗封錢鏐為越王。公元904年,改封吳王。朱溫建梁後,錢鏐於公元907年被封為吳越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錢氏王國

建立,從此開啟長達近百年的吳越國治理、發展、繁榮時期,並與後來的趙宋結下不解之緣,“趙錢孫李”由此而來。

錢姓沒有出過皇帝,為何能在百家姓中排第二位?

向北宋臣服的吳越王錢弘俶

經過隋唐五代的蓬勃發展,至北宋建立時,整個錢姓家族已經呈現出一種全面繁榮的態勢,在當時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繼位,黃袍加身,南征北戰,統一了北方;而吳越國國力強盛,有和趙宋抗衡的資本。但當時的吳越國王錢鏐之孫錢弘俶,遵循王祖錢鏐“善事中原,維護一統”的家訓,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大的損失,避免生靈塗炭,做了一次偉大的放棄———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納土歸宋,再次促成了華夏統一!

錢姓家族因此也得到了較好的結局!由上,錢姓能排在《百家姓》第二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上僅為小編個人總結,如有不同觀點,請多指教,或者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