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員工對於企業的領導怎麼稱呼,能夠看出來執行力怎麼樣?

問題1:在企業裡,你是怎麼稱呼你的領導,張總,李總,韓總。還是稱呼我們張總,我們李總。還是有人的時候稱呼張總,沒人的時候稱呼“他”。

問題2:你的企業裡,你的下屬怎麼稱呼你?

走到企業裡面,給客戶做一些溝通,做一些項目服務的時候。如果經常聽到的是A員工說的是我們韓總,B員工也是說的我們韓總,C員工也是說的我們韓總。

如果走到企業裡面聽到的A員工稱呼就是韓總,或者他。

請問哪個公司的員工更有執行力。答案顯而易見。

為什麼說員工對於企業的領導怎麼稱呼,能夠看出來執行力怎麼樣?


在我的一篇文章《為什麼你招來的新人進入部門後沒幾天就走了?》。我說所有的進入部門後的新人流失,80%都是跟管理者有關,所以培訓新人的時候,先是認同,要迅速的讓新人成為你的粉絲,小迷妹,小迷弟。特別是現在新一代的年輕的員工,經常是看不慣領導就辭職了。所以,管理者來了新人,先賣一輪。吸一波粉。小姑娘,小帥哥都不認同你,怎麼聽你的管理。怎麼能有執行力。

上面這是說怎麼樣下面的人有執行力。讓自己有魅力是非職權影響力。還有通過職權影響力,通過目標制定,目標的分解

這是說怎麼那麼做為管理者怎麼面對你的老闆。管理者管理得對象是誰?只有一個人,就是你的老闆。

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向老闆負責。

因為管理需要資源,權力(人事權,財務權,審批權)。而這些東西在哪裡?老闆手裡。

那麼向上管理核心是啥,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怎麼樣做好向上管理?

1. 把老闆的時間搶過來,“薅”老闆的羊毛:多薅羊毛,銷售部門這一點還好,因為按定好的業績提成制度來,但是職能部門一定要多薅羊毛,就像古代帶兵打仗的將領一樣,要給皇上多給弟兄們爭取錢,時間,資源。多搞點激勵,福利犒勞弟兄們。

但是職能部門很難實現啊,所以一切的工作最好都數字化,不要用書面的紙質的。數字化方便做數據統計和分析。但是即使像我這樣擅長做數據分析和統計的人,給老闆的時候也要注意,老闆的羊毛不好薅。看準時機。

還要多爭取老闆的時間,所以我經常要問老闆助理,老闆啥時候在,有事及時的溝通反饋,好知道老闆的想法。

當然也要看老闆。如果老闆就是那說不願多說話,給你個眼神自己領悟去吧,那就不要這樣幹了。如果經常你問老闆他的看法的時候,都給你個暗示的時候,那也不要這樣幹了。

反正我覺得我媳婦跟我天天睡覺,給我一個眼神,我都搞不懂她啥意思,更別提老闆甩過來一個眼神了。

所以老闆如果玩的是厚黑學,權謀學,而非管理學的時候。多看臉色吧,還是需要爭取多溝通,儘量書面溝通,因為書面溝通會降低情緒發作的時間。因為搞不明白老闆要啥,你做出來的基本都是做的。

同理,給下屬安排工作的時候,標準一定要定明白,給與輔導,做好管控。才能有執行力。

2. 少和老闆吃飯,多保持正式的溝通:談目標,談資源,談進度,談結果。交流意見,探討問題。反正我覺得吃飯沒多大用。雖然感覺上能夠給老闆拉近情感關係。但是管理永遠都是追求績效的,追求價值的。

談不到資源,工作關係溝通不攏,幹不出事,都得滾蛋。

3. 少讓老闆的短處發揮出來:一定要去琢磨你老闆有啥長處,有啥短處。多讓他發揮長處,他擅長數據,就談論數據。擅長業務,就談業務。擅長厚黑權謀,那就老實照做,多領悟眼神。如果脾氣大,就不要讓他有發脾氣的機會。這點太難了。就跟賣貨一樣,一定是要客戶多表達他擅長的,多談客戶擅長的喜歡的。而不是談業務員擅長的東西,業務員擅長產品,能夠滔滔不絕的談產品嗎?不能。

所以關鍵就是發揮領導的長處。

4. 逼自己成為老闆的粉絲:成為老闆粉絲了,才會更加的信任老闆,喜歡老闆。老闆講話才會聽,而不是對著幹。即使有管理者你會的,老闆不會的。但是工資是他發的,公司破產了是老闆兜著的。所以在公司裡形成規定,在公司外形成規範要求,開會的時候,給下屬安排工作的時候,向公司外的人表達的時候,稱呼改一下,改成“我們李總”,而不是“李總”或者“他”。

韓文超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一個努力,專業,有趣,真正幹事的諮詢顧問。寫我所做,做我所寫,說我所做,做我所說。


專注於中層骨幹能力提升;目標和執行管控工程;採購和供應鏈落地診斷和實施。


工商管理科班畢業,3年互聯網電商企業經歷,5年流通企業採購負責人經歷。


每日堅持日更,分享乾貨,心路歷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