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相助 共赴一场有梦想的约定

内容摘要: 姚望相助 共赴一场有梦想的约定

多方协调为小黄牛转运场选地址

每一个春天都值得期盼。

这是浙江省余姚莲生合作社总经理吴劲松到望谟后的最深感悟,为此,他乐此不疲。

3月18日一早,吴劲松赶了两个“早场”,在吃早餐的同时,他开启了视频,与宁波创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奇达商议,能否在浙江余姚的“牛犇谷跑山牛”专卖店除专供望谟小黄牛牛肉外,考虑设置望谟生态猪、生态鸡等专柜,让生长于麻山腹地的原生态食材丰富余姚市民的菜篮子。

望谟,典型的贵州山区贫困县;余姚,隶属浙江宁波的海滨城市。一县一城,两地相隔二千余公里。何谓“牛犇谷跑山牛”专卖店,这是2019年开在浙江余姚市阳明街道的首家望谟“跑山牛”专卖店,因品质上乘,不到三个月,在余姚开了四家连锁店,专卖望谟小黄牛牛肉,在开业就创下开门红,一个专卖店一天销售一头牛的骄人战绩。

刚视频完,吴劲松又马不停息地邀约从余姚市人大到望谟县扶贫办挂任副主任的李明一道,赶赴30余公里外的望谟县边饶镇。二人到达紫望高速边饶出口收费站,望谟县分管交通的副县长黄云、边饶镇党委书记郑周源,高速路管理人员已在路边踏勘现场。

“吴总,您开始想选的这个地方,怕是不行哦。如按照您的方案,在这里转运的牛必须要进入高速路服务站,这样存在两个弊端,一是牛从高速路服务站上车,会带来安全隐患,二是高速路管理公司这里不好协调。”见吴劲松与李明走来,黄云直白地说道。

“我看在那边建,应该可以协调。”黄云手指向高速路边的另一个方向。

前后不到1小时,吴劲松想建的小黄牛转运场地址敲定。

地址选定后,吴劲松都来不及与人寒暄,急忙拉着郑周源往5公里外的小黄牛养殖基地奔去。

地处北纬25度的望谟山清水秀,南、北盘江交汇于此,红水河穿境而过;这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到处是天然牧草,本地产的小黄牛常年在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山野奔跑,三年才能出栏,凭着皮薄肉嫩,香味纯正得到老餮们的青睐。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小黄牛独有的品质。但是“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小黄牛,也遇到了烦心事——因为他们生活在地处偏远的望谟贫困县,他们的主人常常为养殖技术和销路而发愁!

田发兴,望谟县麻山镇卡法村人。八年前,他组建了望谟兴泽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千多亩荒山,种草养牛喂山羊。

走上养殖这条路后,田发兴才发现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养?怎样管?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市场?初期由于防疫和管理没有把好关,市场不好找,田发兴赔了好几万元。

直到2018年11月,对口帮扶城市余姚市组织企业家赴望谟县考察对口帮扶项目,罗奇达就是团队中的一员,他让望谟小黄牛的故事由此改写。常年从事生鲜销售的罗奇达在尝了顿小黄牛肉后,舌尖的记忆闸门让他找到儿时牛肉的鲜香,更找到了商机。他把小黄牛带到了美丽的余姚城,还给了他们一个亮眼的IP:“牛犇谷跑山牛”。

2018年底,通过政府牵线,余姚为望谟找来了一家企业,老板就是罗奇达。罗奇达首次引进了40头望谟优质生态小黄牛,在余姚市农博会销售。第一天买了的市民,第二天又来,40头牛被一抢而空。后来要订单的客户络绎不绝,于是有了“牛犇谷”门店的故事。

“没想到这次试水很成功!”李明说。由此,望谟牛的惊喜一个接着一个。

2019年4月底,余姚市华莲生猪专业合作社和望谟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签订东西部协作望谟盘江小黄牛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

“这个项目余姚投入1200万元帮扶资金,合作社在望谟注册成立望谟分社,也陆续注入配套资金2000万元。”吴劲松说,这个配套项目主要包括种牛场、精液处理中心、精料加工及草料发酵处理车间、转运场等。

李明说,在华莲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余姚100多家企业将与望谟贫困养殖户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式”扶贫。

“产业扶贫,市场主体很重要。”李明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市场主体来了后,有投资,有技术,只要用心,产业就活了。

李明在前期深入调研中还发现,望谟小黄牛虽然品质上乘,但存在市场化程度低、品种老化等问题。

吴劲松多次到望谟考察,发现当地小黄牛月出栏约500头,一头小黄牛的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提高小黄牛的出肉率,成为这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关键。

基于此,余姚市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帮助望谟在原有盘江小黄牛养殖基地基础上,将养殖方式从传统散养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技术帮扶,实行标准化养殖,使养殖时间从原来的3—5年出栏缩短到2年出栏,提高出肉率。

吴劲松说,整个产业共分为四大块:养牛基地、暂养基地、冷链精分割车间和品牌名店打造。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暂养基地和精分割中心,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超市、进机关等,打造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

“卖出一头牛,帮扶一个人”。按照约定,这个小黄牛产业扶贫项目3年后将带动望谟15个乡镇(街道)93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牛,实现贫困户脱贫目标。

赶着黄牛奔小康!小黄牛的发展模式,让望谟县委政府在脱贫产业上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此,依山就势调优产业,以产业革命“八要素”为引领,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围绕“远种果,近养殖”工作思路,把“三果两茶”(芒果、澳洲坚果、板栗,紫茶、油茶)和“五养”(养猪、养牛、养鸡、养鱼、养蜂)作为重点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在“远种果”上,统筹推进精品水果种植,采取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品牌、拓展销售市场等措施,带动群众增收脱贫。今年再新增芒果种植5.05万亩、紫茶1万亩、板栗3万亩、油茶3.5万亩和澳洲坚果1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72.15万亩,覆盖群众5万户20万人以上。

在“近养殖”上,重点推进8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90万羽生态蛋鸡养殖、1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300万尾生态渔业循环农业示范、2万群胡蜂养殖、5000桶蜜蜂养殖和2万头跑山牛交易中转场等项目建设。

随着项目的推进,望谟原生态的食材将走进两千公里外的余姚市民餐桌,在惊艳那方食客味蕾的同时,鼓起山这边贫困群众的“钱袋子”,一场有梦的山海相约互惠着千里之外的姚望民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