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以“一二三”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


安徽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以“一二三”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

2020年4月3日讯,安徽芜湖,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围绕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目标,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经济发展、环境整治为双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激活乡村治理的协同力、融合力和创造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童坝村位于芜湖市繁昌县峨山镇南部,面积11.7平方公里,总人口3564人,辖22个村民组。村党委下辖4个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2名。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童坝村坚持“一核两翼三融合”工作法,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经济发展、环境整治为双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体系,探索出一条党群一体、村民主导、共商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路径。

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核心,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力。以四项机制增强党建牵引力。围绕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条主线,实施四项举措,全力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体系。一是支部小型化。通过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依据党员住址、职业等特点,将原有两个支部划分为四个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由党员户无偿提供房屋建设党小组活动场所,使用一块牌子、悬挂一面党旗、健全一套制度,把支部建设延伸至家门口。

二是工作制度化。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搭建党组织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宣传动员、落实工作联系机制。三是服务承诺化。建立党委委员从服务群众、工作目标、廉洁自律作承诺,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从服务群众、工作目标作承诺,普通党员围绕服务群众作承诺的“321”承诺法,密切党群关系。四是管理积分化。以支部为单位,划分普通、流动、特殊三类党员,对党员按月积分、季度考核、年度评比。

以“党员+乡贤”示范带动激发原动力。组织开展党员户挂牌、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1+X”联户机制,1名党员联系包保多户,以入户座谈、宣讲等方式宣传党的主张。设置党员监督岗位,发动党员主动认领。在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公共事业建设中,通过召开户代表会议选出带头人,同时鼓励村民组长、人大代表、退休教师、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乡贤群体先行先试,树立榜样。

安徽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以“一二三”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

以经济发展、环境整治为双翼,抓好乡村治理新机遇(一)紧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机遇。破解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由过去的“人人表面拥有、实际一份没有”变为“集体真正所有、农户按股占有”,完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试点改革,实现农民按股分红。2017年以来,童坝村按照尊重历史、程序合法、公开透明的原则,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933人,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资产272.42万元,成立童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资产确股到户,量化到人。盘活563亩林场资源,通过芜湖农产品交易平台进行公开发包,发包收入增幅175%。有效利用县级的扶持资金,把村集体闲置厂房和村庄建设用地改建成10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对外出租。

紧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遇。坚持党组织引导、村民主导的原则,将全村22个村民组依据村落状况、道路建设、人口分布等特点,划分成12个网格点,立足“五清一改二提升”标准,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全村村组道路硬化率100%,路灯亮化率70%,安全饮用水全覆盖。以村民自建、自筹、自管的模式,重点推行旱厕改造,改厕率95%。以整治无功能建筑为切入点,同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翻建无功能建筑22处,拆除46处,腾空建设用地2400平方米,改建停车场、健身活动场所。立足村内资源,利用村内废旧石头、砖、瓦等,铺设村内小径、土路,护砌沟渠,运用传统土篾工艺,制作簸萁装饰物,装点上墙,打造特色乡韵,为村内环境“穿衣装扮”。

安徽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以“一二三”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

坚持三治融合,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一)与自治融合,凝聚民情民意共商共治。一是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优化民主监督运作方式,积极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工程招投标,监督资源性资产经营状况等,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推选议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17名党员成立党员议事会,规范议事程序。二是丰富村民议事形式。突出村民主体,按照“村民的事情商量着来”原则,探索重大事项“一事一会一议”模式,围绕目标建设,以村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选出村民代表,组建专题型村民理事会,形成村民主导、共商共建机制,提高农民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二)与法治融合,依法治村打造治理新格局。一是深化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履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突出审议效果,严把决议关口。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干群的权利和义务,使村内社会治安、村民风俗、婚姻家庭等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强化法治意识。以法治文化广场为载体,深化“七五”普法,与镇司法所常态化开展法治文化义演活动。村两委带头,发挥村老年学校“五老”人员余热,组建普法志愿服务突击队,走村入户普及法律知识。

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发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党代表、村内企业家优势作用,依法选举产生村级调委会,解决村内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调解等法律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与德治融合,立足村情实际涵养乡风。一是一约一机制树立新风。修订《童坝村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写入村规民约,以“唱门歌”的形式广泛传唱。

健全村内道德评议机制,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鼓励家训上墙,弘扬良好家风、民风。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金秋行”活动,为大学新生举办集体升学礼,杜绝谢师宴,以文明、健康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引领示范树立新风。二是一屋一站两场所抓好服务。利用村里老队屋,重新修整改造升级,完善配套设施,修缮为公堂屋,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提供场所和服务,深化移风易俗。利用村民自建房,修建两处养老服务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完成5个健身活动场所和2个篮球场运动场所建设,建立村级书画室,鼓励村民作品上墙。

实践证明,在探索“一核两翼三融合”工作法过程中,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凝聚党群最大合力,实现了在党组织领导下“三治”融合的目标,解决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难题。(通讯员 马如冰 李青松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