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思念“云”知道

宿迁网讯临近清明节,你对已故亲友的思念,是否愈加强烈?疫情之下,宿迁市发出倡议,鼓励和倡导人们以更加文明、安全、环保的方式缅怀先烈、追思先人。4月1日至2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和部分市民,记录不一样的清明“悼”,感受别样的清明节氛围。

这份思念“云”知道

足不出户 宿迁300多万网友“云祭扫”英烈

为铭记历史,寄托哀思。3月24日,宿迁启动2020年清明节“致敬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以缅怀先烈、弘扬英烈精神为重点,依托中华英烈网、江苏文明网“清明祭英烈,丰碑励童心”专题网页、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门户网站“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专栏、宿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致敬英烈”专题,引导社会各界“足不出户”瞻仰烈士、致敬烈士。

“清明追古思今,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表达;推进移风易俗,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要求。让我们做文明祭扫的带头人,积极参与网上祭扫英烈活动,把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和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4月1日上午,一位正在参加“致敬英烈”网上祭扫活动的市民说。

此外,全市各中小学校将“致敬英烈”网上祭扫活动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网络为平台,运用手机、电脑等载体,积极引导中小学生了解清明节,感受清明节的文化习俗和节日氛围,了解英烈的事迹,学会感恩思源,向他们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同时,各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将学生们网上献花、发表感言的截图转发、分享。

据悉,该活动自开展以来,每天平均参与网友超过30万人,截至记者发稿时,参与人数已达到300多万。此次“云祭扫”将持续到4月20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人参与。

这份思念“云”知道

不论远近 “云”寄哀思同样深情

“妈,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能去您墓前看您了。但我现在能用手机上的‘云祭扫’平台来看您,希望您在天上一切安好,您不要担心我,我一切都好。等过段时间,我再带上孩子和鲜花去您墓前看您!”4月1日上午,市民史玉兰通过速新闻“云祭扫”平台写下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并为母亲送上了一束虚拟鲜花。

史玉兰介绍,母亲已经去世3年多了,安葬在宿豫区马陵山天堂墓园,前几年的清明节,她都会到母亲墓前祭扫。今年受疫情影响不能到现场祭扫,感谢“云祭扫”平台给了她一个寄托哀思的地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云祭扫”活动还获得了不少老年人支持。今年68岁,家住市区凤凰美地小区的邱女士称,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她愿意响应政府号召,用“云祭扫”取代现场祭扫。

“昨天上午,我在女儿帮助下通过网络祭扫了去世的父母,我虽然不怎么会操作手机,但昨天试了几次感觉还不错。”邱女士认为,清明祭扫讲究的是一份心意,只要心中有情,到与不到墓地,思念同样真挚。今年清明节虽然没去现场,但网络祭扫同样能传递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记者了解到,清明节前后,我市多家墓园还为逝者家属提供代祭服务。代祭者身着统一制服,擦拭墓碑、鞠躬行礼、敬献鲜花……4月2日中午,宿豫区马陵山天堂墓园的工作人员正在用微信视频将代祭扫现场反馈给视频另一端的逝者家属。

社区开展“敬老爱老·孝在当下”线上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居民行孝在当下,3月31日—4月4日,宿城区项里街道关口社区开展“敬老爱老·孝在当下”线上活动,并广泛动员居民选择“云祭扫”。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以“我给爸妈做顿饭”“我给爸妈捶捶背”“家风家训我来晒”等形式展开,通过“邻里守望”微信群转发“文明祭扫绿色清明践行《人情新风‘宿9条’》”倡议书,倡导文明祭扫,弘扬文明新风。

看到孩子帮着洗菜、炒菜,家住市区香榭里·明珠小区的邵女士,连夸女儿懂事多了。而更多青少年,则主动动员父母,今年要文明祭扫,不必到墓园,在网上祭扫即可。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关口社区党委书记耿福忠告诉记者,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该社区组织“敬老爱老·孝在当下”活动,就是希望大家特别是孩子能给家中老人多一些关心照料,养成厚养薄葬习俗。“百善孝为先,往往小辈们一些小小的举动,长辈们都会为之感动。每个人都应该给长辈多一些关心、耐心,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