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湖桥与“嘴上”热闹

通湖桥有桥不通湖,这是一座南北向与运河平行用石头砌起来的拱桥,桥面约在二米多宽,栏杆也是石头砌的;栏杆南北有渔民安装的吊撑网,当鱼逆水上游犹如鱼跳龙门,就有许多跃进撑网里,另外还有鱼兜等捕鱼工具。桥下就是由运河通下河的涵洞,水流至养丰闸蓄水形成两个支流,一是流向承志桥,二是流向善因寺。当时农民、菜农就引此水灌溉农田。解放后属禹王镇,是高丰村和公元村结合部,现在是高邮镇御马社区的民生路一带。

高邮民间有句流行甚广的歇后语,叫通湖桥上打更——嘴上热闹,它所指的是什么?其实上了年纪的高邮人都知道,这个“嘴”不是人体五官的部位,而是指历史上高邮特有的一个地名。

在西门墙脚跟当时有高邮很有名气的江西会馆,东面就是一片菜园地。通湖桥北首有一条小街叫杭家嘴,日常人们简称就叫 “嘴上”,当时运河西万家塘有两个鱼塘,“嘴上”有万合和夏得友两个鱼行,与赵记祠堂改成的大陆茶馆,还有理发店,各种小吃店,杂货辅等。据耄耋老人蔡翁赵翁回忆说,他们家就住在“嘴上”附近,儿时常在桥上玩,有一次掉下去险些被淹死。当时老百姓在冬天有赤火盆放在被窝内取暖的生活习惯,加上“嘴上”堆有从河西运过来的柴草,也是易燃之物,为了防止火灾,有专人巡查打更,约在每晚九点左右打头更,十二点打二更,边敲边喊“火烛小心呀!”笃笃两下,三更到四更,天快亮,此时航家“嘴上”云集众多渔民出湖捕鱼,各种小吃店也开门生火做生意,打渔人与鱼贩子越集越多。此时“嘴上”就显得热闹非凡。群众顺此意就编造出高邮特有的歇后语,恐怕只有土生土长的高邮人才会知道通湖桥上打更——“嘴上”热闹的真正含意是什么?当然也有朋友在约会时常常来个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嘴上”话:你不要通湖桥打更!

解放后运河经三次拓宽,城市面貌换新颜。50年代沿老城墙向东,填平善因寺门前的城河,开辟一条东至化肥厂,西至运河堤的通湖路,2004年在京杭大运河又架起运河二桥,历史又这样巧合,桥的东首又是在通湖路上,真是通湖路上架二桥,沧海桑田换新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