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溥儒(1896~1963年),滿族,愛新覺羅氏,正紅旗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字輩溥,光緒帝賜名儒(全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齋號寒玉堂。生於北京。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鳥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與黃君璧、張大千以“渡海三家”齊名。

素材來源:《溥心畲談藝錄》,溥心畲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輕舟過峽,下水則一葉如飛,上水則牽舟百丈,宜得其逆水乘風之勢。
舟子御帆水上,四面之風皆能用,故江上往來之舟,皆掛帆也。畫鉅艦高帆,系一繩於桅上,眾繩分系於橫竿,而總歸一綱,繫於船尾之柱,審風勢大小,或引滿受風,或半掛其帆。
長江大海,風勢不定,烈風襲舟,帆隨風轉,舟亦因之左右傾,人如附輪而上下焉。故畫風濤之舟,宜得其帆轉舟斜之勢。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江上輕舟,駕兩槳者名雙飛燕,昔人詠於樂府。

龍舟畫舫錦纜牙牆,惟有青綠湖山偶見之耳。
舊帆有破裂者,以雜布補掇而成。或降色之布作帆,江邊望之,與碧波相輝映。或雙帆齊掛,或於穿透分植兩竿,掛片席以受風,或布帆斜張,如開半扇,皆宜入畫。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渡船,遠則張帆轉舵,近則引竿蕩槳。會嵇舟子能手撥槳、腳搖櫓,非遊其地,不能畫也。
漁舟,或兩舟引一網,或數舟引一網;或手執兩竿,系小網;或投鍤而刺魚,或持長竿而釣;或繞絲於輪,放之中流。馬遠夏圭嘗畫之。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餘嘗遊西溪交蘆庵,見淺水岸邊覆破舟,白鷺立舟底,殘楓疏柳,秋色斑然。謂古人無此畫本。造化之奇,豈有盡乎?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江帆遠眺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江山帆影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柳堤秋色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柳塘行吟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柳溪泛舟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南風過處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平江泛舟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青山孤舟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江泛棹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江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山禪居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山獨釣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山歸棹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水泛江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水明霞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溪獨釣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秋峽歸晚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沙汀歸帆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山水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山水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松亭孤舟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瀟湘秋色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漁家倚岸
............................................................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遠岸蕭山
............................................................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舟行江峽
............................................................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溥心畲 羅清媛 幽林水榭
............................................................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1947年作 風雨歸舟
............................................................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平林輞川圖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溥儒《寒玉堂論畫》摘錄——畫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