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砸碎上亿古董被告上法庭,明明胜诉了,为何还要退出鉴宝界?

以电视剧中和珅一角让观众熟知的王刚,在生活中也是一位资深收藏家,他的收入也大多投入到收藏品中。曾在一期节目中,王刚住的北京四合院被曝光,满屋子的古董名画数不胜数,万历五彩瓷、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康熙青花瓷等一众古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藏品。但如此成功却在收藏界让人们颇有微词,原因无他,曾经的砸宝事件影响太大。

王刚砸碎上亿古董被告上法庭,明明胜诉了,为何还要退出鉴宝界?

就算古董被鉴定为假,直接让藏友拿回去就是了,为何要砸掉?其实主要是当时的竞争对手太多了。电视鉴宝归根结底是一种娱乐节目,需要收视率,而10几年前,在央视鉴宝的带动下,各地鉴宝节目遍地开花,所以想要留住观众,就必须得拿出点吸引人的方式,砸宝环节便应运而生。

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在当时质量颇高,国内外知名专家、明星嘉宾和藏宝人一起,将这个节目做火了好几年时间。然而砸宝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碰到较真的藏友,就会引起争议,而诱发“砸宝门”的起因,是来自河北的一位藏友。

王刚砸碎上亿古董被告上法庭,明明胜诉了,为何还要退出鉴宝界?

2012年,河北中医大夫付常勇带来了自己珍藏的一对“甜白釉压手杯”,他其实心理预期不高,能值2万元就已经满足了。但鉴宝专家翟建民介绍,如果这对瓷器能到明代永乐年间,一件就价值5000万,一对就是上亿!这大大出乎了付常勇的预料,但翟建民随后说:“很可惜,你这对是赝品。”

既然是赝品,按照节目规则就得砸掉,上节目时每个藏友都会签署“生死文书”,表示自愿接受一切后果。但王刚砸碎这对瓷器后,付常勇可能是后悔了,因为他曾找民间收藏家鉴定过,说是真品,再三思虑之下,他把王刚和节目组告上了法庭。

王刚砸碎上亿古董被告上法庭,明明胜诉了,为何还要退出鉴宝界?

但付常勇这样做确实道理上说不过去,因为事前他签署的协议都已经写明了,全是自愿的,事后反悔恐怕也于事无补。果然到了2013年底,王刚和节目组胜诉,付常勇的那对杯子经过再三鉴定,还是确认为赝品。王刚原以为事情就这样完了,但却是刚刚开始,人们对于砸宝行为铺天盖地的质疑。

很多曾被砸宝的藏友都站出来,说自己的真品被毁掉了。有价值1亿的元青花,有价值2亿的乾隆珐琅彩转心瓶等等,碎片照片被放到网上四处流传,在压力之下,随后《天下收藏》栏目停播,王刚也就此退出鉴宝界。

王刚砸碎上亿古董被告上法庭,明明胜诉了,为何还要退出鉴宝界?

明明已经胜诉,王刚也不用担相关责任,为何还会导致节目停播,王刚退出呢?其实还是砸宝本身的影响太不好,当时网上有相关鉴宝工作人员爆料,砸宝根本不可能出错,因为事先就已经再三确定为赝品之后,才会在台上砸碎。而且为了节目效果,还会故意在古玩市场买些赝品,然后让“托”带上台砸掉。

所以“误砸”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但节目组这种行为已经导致藏友们的不信任,所以最后停播也是意料之中的了。王刚几年之后接受采访时说道:“收藏界不仅仅是赝品泛滥,混乱的收藏理念和浑水摸鱼的不良人太多,远比赝品本身还严重。”

王刚砸碎上亿古董被告上法庭,明明胜诉了,为何还要退出鉴宝界?

​当初被砸宝的付常勇等藏友,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收藏界的鉴定乱象依然还在继续,“金缕玉衣”事件中,成本2万的假货被专家鉴定成价值24亿的真品,导致商人谢根荣骗贷近7亿元;刘岩“骗画”事件中,专家刘岩故意把藏友的真品说成赝品,以17万低价收过来转手卖8700万;“汉代玉凳”事件中,小作坊造出汉代根本没有过的凳子,却被周南泉等专家鉴定为真,拍卖出2.2亿天价。

说到底,收藏界的鉴定专家用一次次“失误”,把自己的信誉在老百姓心中降到了冰点,人们不再信任鉴定专家,所以就算王刚砸的是赝品,但因为信任危机,大家也不相信他说的了。也有人说错不在王刚,而是节目组,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