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

历史学习社


绍兴十一年(1142),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爆出了一条轰动性的新闻:

宋高宗赵构,也就是当今皇帝把自己的妹妹赵多富给砍了。

我们都知道,赵构是杀害岳飞的幕后黑手,表面是秦桧害死了岳飞,其实背后都是赵构所指使。

换言之,秦桧为赵构背了一辈子的黑锅。

历史有时很捉弄人,这次赵构杀自己的妹妹,原来是为他的亲生母亲背了黑锅。

事情是这样的:赵多富又名赵嬛嬛,也就是历史上的柔福帝姬。

她是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女,宋高宗赵构的同父异母妹,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

(注:赵构的生母是宋徽宗的韦贤妃,赵多福的生母是宋徽宗的王贵妃)

话说在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了东京汴梁(今开封),北宋灭亡。

金兵烧杀抢掠一番,然后押着徽、钦二帝,以及宫中的皇后贵妃,浩浩荡荡踏上了回金国之路。

人质里面就有赵多福公主,当时她只有17岁,尚未出嫁,金国元帅打算回去把她献给金太宗。

东京汴梁距离苦寒之地的金朝路途遥远,这些在宫中被豢养的“金丝雀”哪吃过这样的苦?

一路上这些女人被金兵侮辱、伤害罄竹难书,这里面也包括赵构的生母韦贤妃,相传她最漂亮,所受的折磨也最多。

就在北宋灭亡的同时,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带领部分人马在临安府(今杭州)称帝,他就是南宋的开国皇帝。

转眼三年过去了(1130),有一天,杭州知府把一个20岁的女孩子护送进了宫。

当时赵构一看这女孩很像自己的妹妹赵多福。他揉了揉眼睛,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妹妹在靖康之乱时已经被金兵掠走,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妹妹”看出了哥哥的心思,于是开口道:“哥哥,妹妹是在金兵押解半路上逃出来,我流浪了一年多才找到了这里”。

赵构半信半疑,先把妹妹安置下来再说。

皇上认御妹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小心谨慎。

首先赵构让曾经伺候过公主的侍女、老妈子和太监,询问公主一些宫中往事,公主都对答如流,没有任何破绽。

随后几天,七七八八该问的都问了,一致认为这就是公主。赵构打消了疑虑,认下了妹妹。

随后赵多富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

次年,赵构为妹妹选择永州防御史高世荣为驸马,出嫁时赐予的嫁妆无数。之后驸马、公主恩宠无比,前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成串的铜钱儿,每串儿一千文儿)。

然而公主和驸马这种幸福的生活维持了仅仅12年,在公主32岁时,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赵构以“长公主是假冒”之名,以欺君之罪杀了妹妹。

这就令人奇怪了,12年都过去了,为何突然说妹妹是假冒的呢?

原来这都是一个女人出现引起的,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构的生母韦贤妃。

前面咱也说了,靖康之乱时,赵构的亲生母亲韦贤妃被金兵掠到了金国,期间所受的侮辱难以启齿。

金兵岂能放过她这个如花似玉的俏佳人,她像妓女一样辗转金兵胯下,韦妃含泪承欢,当时死的心思都有。

绍兴十一年(1141),韦贤妃在金国被侮辱、被折磨的生活终于熬到了头。

这一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合议”,也就是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建立外交关系,送还对方俘虏和人质。

就这样韦贤妃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

回国后,她发现公主还活着,因为公主知道在押解路上韦贤妃的遭遇,韦贤妃为了防止丑事泄露,于是污蔑公主是假冒的。

她对儿子说:“现在金人都在笑你被假公主骗了,真公主早在金国死了,现在这个公主是假冒的。”

韦贤妃编造了一套谎言,有鼻子有眼说公主早在金国因病死了。

其实赵构心里明白,母亲这是逼着自己杀死妹妹。亲们想一想,12年来,曾伺候过公主的丫鬟、老妈子和太监难道都瞎眼了?是假的12年就露不出一点儿破绽?

赵构母命难违,为了保住母亲的名声,只好违心杀了公主。

真正想杀公主的是韦贤妃,在历史上赵构却背了杀妹妹的黑锅,难道这就是天道轮回?

赵构和秦桧一样有难言之隐,他又能向谁解释呢?这件事也成了南宋千古疑案,公主是真是假,只有韦贤妃心中明白。


秉烛读春秋


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获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在北上的俘虏队伍中,命运最惨的要属被掠夺的那些女子,她们中有皇室公主郡主;有名门望族的小姐;更多的则是被掠来的平民女子。她们在路上受尽金军的欺凌,到达金都后有些人被金国贵族看中作为侍妾,更多的则被送往浣衣局,名为浣衣实则是沦为金国人的性奴隶。



在这些女子当中,有一位名叫赵多富的公主,她是徽宗皇帝和肃贵妃的女儿,被称为柔福帝姬。她被掠走的那年只有17岁,在路上就被押送的金军强暴。到了金都之后,被送至金太宗的后宫作为侍妾,后失宠之后被赐给一个叫徐适的汉人为妻,而后病死异国,年仅31岁。

按照正史的记载,这个可怜女子的一生就是这样的“简单”悲惨,但是在众多野史中,柔福帝姬这个公主的一生并不那么简单。



1130年,宋军在一次剿匪过程中捕获了一名女子,该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这些士兵一看该女子神态高贵,不似常人,于是将此事层层上报。高宗闻讯后,命老宫人辨认,除觉相貌接近外,该女子对功中诸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被认定为真正的柔福帝姬。高宗兄妹相认,自然非常高兴,赏赐众多财物,还为其找了一名夫君。但是好日子终止与1142年,韦太后和徽宗的棺椁返回临安。老太后回来就告诉高宗,那个柔福帝姬就是一个水货,真的早死在金国了。高宗将柔福下狱一审(估计是大刑伺候了),那女子承认自己就是个冒牌货,而后被斩首。

这就是南宋的真假公主案。到底那个女子是不是柔福呢?我觉得应该就是柔福帝姬。

按照野史的说法,冒充柔福的是一个叫静善的女子,只因长得酷似柔福,并且从一名宫人那里听到了很多内宫之事就敢去皇帝那里诈骗了。这不太可能吧!首先说这个静善,一个平民女子冒充贵族之女,这是相当有难度的。都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装福和装穷都是很难的。柔福被掠走的时候已经17岁了,在宫中锦衣玉食的生活了17年,那种雍容华贵已经深入骨子里了,一般人模仿不来的。



再说高宗赵构,赵构在即位之前为康王,算是一个徽宗比较不待见的一个皇子。这种皇子有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让皇帝老爸能欣赏我。而柔福算是一个徽宗宠爱的公主,柔福帝姬算是赵构值得去结交的一位公主,所以赵构至少应该见过柔福。柔福17岁被掠走,虽说女大十八变,不管是长开了还是长残了,只要没整容,赵构当时肯定能认出来,况且那才过去四年!

还有就是那个直接将柔福帝姬送入地狱的老太太—韦太后。这老太太回来就认定柔福帝姬是假的,这未免也太心急了吧!更多的像是在杀人灭口。野史上说韦太后在被掠去金国后,被分配给一个将军,还生了孩子。太丢人了!赵构于是将自己母亲的年龄加了十岁,被掠往北国的时候56了,怎么可能生孩子?那这件事还有别人知道吗?有啊!从北边跑回来的柔福!赵构为了皇室的尊严,不得不杀人灭口。



最后还有一个就是赵构不想让别人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你妈你接回来了,你妹妹你也认了,连你老爹的遗骨你都要回来了,那那个人你也接回来吧!谁?钦宗皇帝!但是这个人赵构是绝对不会要回来的!当年韦太后回国之前,钦宗皇帝拦在太后车前,乞求能够回国,并承诺回国之后绝对不会和赵构争皇位,只求能回去!韦太后当时答应的一包干脆,回来就只字不提了。赵构觉得我哥的事我妈肯定不会说了,我老妹的嘴可没那么严实!我帮她弄得严实一点吧,杀了了事!



综上所述,我觉得这个柔福帝姬就是真正的赵多富。正史里没记载,野史也是版本各异,但可以想象当时那些身处乱世的女子的命运会有多么悲惨!


游在路上的鱼


柔福帝姬当然是真得。不过是皇帝赵构,为了母亲的脸面,制造的一个天大冤案。千古奇冤,柔福帝姫的冤魄只能在上天诉说,作为帝国最高统制者手中,制造的冤案在世间是任何人也改动不了的。只能是民间偷偷传说,为可怜公主的冤魄说上几句不平的话,一声叹息。

风波亭上抗金大帅岳飞父子,皇帝赵构心中明镜似的,为皇家利益。赵构还不是任凭这一切的不平发生吗?赵构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是为岳飞父子冤案最后划上了句号。《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皇家利益高于一切。

柔福帝姬在1130年回国后,经过宫女,太监的多方确认。皇帝赵构给于了公主的地位待遇,并且为了她招了驸马。平安的在南宋国土上生活了十二年。十二年中,在国家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沒有一人怀疑柔福帝姬一点迹象。公主高贵的形象能是随便冒冲的吗?

自韦太后在1142年回国后,柔福帝姬就成假的了。这不是欲盖迷障吗?据说韦太后和柔福帝姬,共同待侯过金国王爷。完颜宗贤,韦太后还生过两个孩子。靖康年韦太后北去时三十八岁,皇帝赵构一下了把母亲的年龄提高了十岁。并且对可怜的公主动用大刑。大刑之下,别说一个柔弱的公主,就是一个壮汉,想要什么口供就有什么口供。

帝王家的宗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不变的真理,只要有一点冒范皇家的尊严,就能让他彻底消失。皇帝家上演的父杀子,子杀父,兄弟相残,乱纷纷一个皇位血中泪。还少吗?






画诗人生


南宋轰动一时的真假公主案是否冤死了柔福帝姬?这个问题国人争论近千年了,今天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个人的看法。先简要叙述一下真假公主这件事的背景。

靖康耻

宋徽宗自不量力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和金定“海上之盟”协同攻辽,充分暴露了当时宋军的作战能力,在金军灭辽后又策反辽降将,等于自己撕毁协议,给了金兵借口南下。徽宗想跑,传位钦宗,父子俩胆小自私,罢免李纲,竟然信骗子郭京,致使东京汴梁轻易失陷,靖康耻估计是中原人民最不能接受、最难忘记的耻辱了。

金军俘获了几乎所有宋朝的宗室,徽宗的儿子除第九子康王赵构外全部被俘。虽然十八子信王赵榛逃脱,也组织了十几万义军,但已经被宋哲宗的孟皇后这位伯母立为新君的赵构迟迟没能给弟弟援助,孤立无援奋战一年半的赵榛兵败,不知所终。

赵构一味求和,苟安江南

南宋方面,金军完颜宗翰的五百骑兵就吓得正在扬州宫室和宫女厮混的赵构提了裤子就跑,还是自己找了条小船跑过江了,搞得扬州城一片慌乱,军民十几万人成了金军刀下鬼。跑到杭州的赵构不思北伐雪耻,在朝廷里让主和派和主战派相互制衡,严令岳飞收复失地只准到襄阳,不可继续向北。赵构重用被俘后放回的秦桧为相,和金朝“天眷议和”、“绍兴和议”,甚至还有岳飞的性命,也仅换来二十年和平。如果不是完颜亮阵前被杀,南宋当时就亡了。

这会大家会问,说半天了,这些和真假公主的事有什么关系?公主在哪?其实很有关系,从前面说的这些,应该能大概知道赵构的为人了,公主是真是假全凭他下决断,所以先说说这些背景资料很有必要。

宋宗室及女眷遭遇

回到正题,南宋一味求和,而被掳北去的宋朝宗室怎么样了呢?徽钦二帝再也没回到中原,徽宗居然还和金国女人生下不少孩子,有传说这些孩子中有清朝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宗室女眷更惨,身份高贵,长得又漂亮,自然受辱不少,高宗的母亲韦贤妃在被俘期间的说法不少,有说在“洗衣局”充军妓的,接待数字还极其惊人;有说和柔福帝姬同侍一夫的;有说还和金人生了孩子的,而且还是宋钦宗亲自看见的。

这里讨论的公主就是这位柔福帝姬,她本名赵多富,小名嬛嬛,懿肃贵妃王氏之女。她被俘之后的遭遇不会和韦贤妃差多少,而且还传说她和韦贤妃共侍一夫,韦贤妃的情况她是比较了解的。

真假公主,两个版本故事

公主逃回版本的故事里,柔福帝姬最后被嫁给某金军将领,找机会逃了,途中又遇上诸多不幸,被劫掠为山寨匪眷。宋军剿匪破山寨,柔福帝姬表明了身份,被送到赵构面前。赵构不敢确定,找了一些旧时侍奉过公主的宦官、宫女作证,这才确定了柔福帝姬的身份,进行了封赏,还为她选了驸马。

“绍兴和议”后,韦贤妃被儿子赎回,封为太后,听说柔福帝姬回来了很惊讶,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出现了。据韦太后陈述,柔福帝姬已经在多番受辱后死在北边了,还有知道这件事的宦官能作证。

赵构因母亲的证言,严刑逼供嫌疑人,最后嫌疑人认罪,说自己是开封人,名叫静善,在被掠到北方途中遇上侍奉过柔福帝姬的宫女张喜儿,知道了自己长得很像柔福帝姬,就开始刻意模仿,在宋军破山寨时为活命冒认了是柔福帝姬。根据这些证词,嫌疑人被斩。

几个疑点

一、怎么会有那么多伺候过柔福帝姬的宦官、宫女认错?

如果嫌疑人是真,那么奴婢认出伺候过多年的主子是顺理成章的,毕竟靖康耻(1126年)到柔福帝姬回归(1130年)仅三年,那时柔福帝姬从十五岁到十八岁,人可能长高了些,有了一点变化都是正常的,让宦官、宫女怀疑的大脚,用的多了自然也就大些、粗些,嫌疑人自述还是合理的。

如果嫌疑人是假,宦官、宫女们就是刻意认错。没了主子的下人再跟别的主子,受重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旧主子回来了,他们就能恢复到以前的地位,甚至能高一点。这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所有刻意认错的宦官、宫女都串供,所以具体有多少可能性有待商榷。

二、冒认的依据张喜儿何在?

可以确定张喜儿是伺候过柔福帝姬的宫女。若果嫌疑人是真,那么张喜儿的存在多余,在严刑逼供下,嫌疑人被逼招供也就随口一提以前的宫女,是谁并不重要。而且,如果严刑逼供并未招供,那么这些证据就是栽赃,栽赃方只需提一个不在当下的旧人即可,是谁并不重要。

如果嫌疑人是假,那么张喜儿就很重要了,可是这人没再出现,在重要证人缺席的情况下定罪,自然有人不服。当然,就当是情况来说,掌握权力的一方想怎么说都行。

三、假装公主十二年,怎么装下来的?

韦贤妃被赵构赎回是在“绍兴和议”后(1142年),距离柔福帝姬被重新确认身份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如果嫌疑人是真,那当然没问题,金枝玉叶过回原来的生活再正常不过了,各种礼仪自然驾轻就熟。

如果嫌疑人是假,一个流民就算从一个宫女那里学到公主的一些特征,在长达十二年的生活中,皇室规矩繁琐,她是怎么装下来的?这个很难,就像“一个人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人”这句话一样,装成另一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十二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也不能说绝对不可能,只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怎么就正好有宦官从北方逃回,并且知道柔福帝姬已经死了?

在韦太后作证说柔福帝姬死在北方了以后,出现了一个从北方逃回的宦官李楑,作证说他在五国城见过柔福帝姬,还说她嫁给一名叫徐还的金军将领,之后不久就死掉了。说的有鼻子有眼。如果嫌疑人是真,那就是韦太后栽赃,而太后和公主谁轻谁重,宦官是很容易判断的。如果嫌疑人是假,这事不是没可能,就是有点太巧了,怎么就有人刚好能做这个人证?

从以上几个疑点来看,公主是真的可能性更高。再从韦太后和赵构一方来分析一下。

赵构决策的由来

从背景分析知道,赵构是个自私的人,自私的人一般都护短。如果嫌疑人是真,花大价钱把母亲从金赎回后,赵构从母亲得知柔福帝姬早就逃回来了的反应感到事情肯定有不妥。做母亲的不可能把自己受辱,甚至变节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亲生儿子,何况儿子还是皇帝,面子太挂不住了。但这些事也不可能完全盖住,赵构完全不知道。柔福帝姬回来后也没有提过这些,估计比较识大体,懂得维护皇帝的面子。虽然这样,赵构还是从母亲的反应中得到了“家丑不可外扬”的重要信息,于是,他当机立断要把嫌疑人屈打成招,再往相对合理处编织证据,这对一个皇帝来说并不难。在一系列严刑拷问和人证后,赵构终于相对合理的杀人灭口了。

如果嫌疑人是假,韦太后确认柔福帝姬已经死在北方,嫌疑人必然很慌张,因为韦太后和自己必有一人说谎,皇帝是会信自己亲妈,还是信异母的妹妹?嫌疑人应该能判断。既然自己是假的,首选应该是逃跑,最次才是不松口死扛,记载中没有提到嫌疑人是逃跑后被抓回来的。

赵构的亲情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韦氏并不受宠爱,而是宫女中互帮互助情况下得到了临幸,贤妃得位分也是赵构自愿为人质换来的。徽宗儿女众多,不受宠的这一对母子,自然彼此才是最亲近的,对于宋徽宗这位父亲,赵构应该没太多感情,对异母的哥哥钦宗就更是了。从赵构个人意愿来说,不愿岳飞北伐迎二帝还朝很正常,政治斗争是一方面,亲情也是一方面。同样,前面提到过的信王赵榛,在明言承认赵构是皇帝的情况下,依然没等到赵构的援军,孤军作战一年多。


既然不想当过皇帝的父亲和哥哥回来,自然也不想有个手握兵权的异母弟弟。对弟弟这样,又何况是异母妹妹呢?不论母亲说的是真是假,总归柔福帝姬的存在对母亲是一个威胁,同时也不利于自己的威信,所以这样的妹妹除掉就好,没什么可惜的。

综上所诉,就我个人判断来说,这件真假公主的案子中的公主是真,赵构为遮丑、维护自己威信故意栽赃杀了柔福帝姬。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卷舒风云润天地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人暂时撤离江南,放缓了南侵的脚步,惊魂未定东跑西藏的宋高宗终于能歇下来,喘口气了,于是匆匆忙忙把临安定为行在,在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江南开始享受歌舞升平的生活了,恰在这个时候,一个令宋高宗悲喜交加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他的同父异母妹妹在乱世之中找到了。

靖康之耻后,宋朝被洗劫一空,宋室宗亲和嫔妃被金人掳掠北上,九死一生,三年以来,骨肉离别,宋高宗形单影只,苦苦支撑,他能想像得到塞外冰天雪地里亲人们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魂牵梦绕的是父皇母后悲凉凄惨的景象,他也曾豪情万丈,期待厉兵秣马一雪前耻,迎回二圣,奈何金人太强大了,屡败屡战已经不让他抱有太多幻想,更重要的是假如二圣还朝,那么自己将如何应对?一旦尝到权利那种甘甜的滋味,没有谁可以返还或者割让,在这种情形下,能够迎回一个对他不构成任何威胁的亲属,还能够昭显自己温情脉脉和仁慈宽厚亲情的一面,怎不令他喜出望外呢?

这位被发现的金枝玉叶叫做柔福帝姬(政和三年,宋徽宗改“公主”为“帝姬”),是宋徽宗第二十个女儿,本名赵多富,小名嬛嬛,可惜既不多福又不甄嬛,而是随着北宋灭亡,受尽了欺凌和侮辱。被俘时因年幼尚未婚配,因而被金朝贵族完颜宗望霸占,后辗转数人,再被金太宗吴乞买所占,后入洗衣院,又服侍于完颜宗贤,后被贵族们下嫁给汉人,成为伪朝廷官员眷属,身世非常凄惨。说来柔福帝姬的发现纯属偶然,宋朝地方军阀在剿匪战争中捕获伪眷,发现此女谈吐不俗,气度不凡,经询问,此女竟然自称是当今皇帝的同父异母妹妹,地方上不敢怠慢,赶紧禀告高宗皇帝。

宋高宗欣喜之余,留了个心眼,这个柔福帝姬到底是真是假?莫非民间有女期待荣华富贵而冒称帝姬?高宗实在是拿不准。咦,你自己的同父异母妹妹你怎么就不认识?这还真怪不了宋高宗,要怪自怪他那个风流成性小资文青的爹,宋徽宗太能生了,光是有名有姓有封号的嫔妃就是143个,另有宫女500多个,按惯例,但凡有封号的宫女都是精力旺盛的徽宗临幸过的,史载徽宗有子32人,有女34人,这么多兄弟姐妹,高宗数都数不过来,要认全并留下印象,高宗还真是顾不过来。

那么怎么甄别这位柔福帝姬的真实身份呢?高宗唤来曾经服侍过公主的老宫女,主仆相见泣不成声,老宫女觉得眼前的这位女子就是当年自己服侍的公主,虽然容貌历经三四年岁月沧桑的变化以及禽兽们非人的摧残,但是长相依稀相似,再谈起以前宫中旧闻,面前的公主记忆犹新,对答如流。唯一让老宫女疑惑的是,她记得公主当年是一双纤纤秀脚,怎么才几年的功夫,就成了一双大脚?公主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想当年,金人如豺狼虎豹一样驱赶着我们,长路迢迢,何止万里?再加上我时刻想着逃走,赤脚往返,当年那一双秀足,又怎能保持原样?老宫女跟着唏嘘悲戚,不胜伤感。

高宗听了老宫女证言后,忍不住淆然泪下,于是亲自召见公主,公主幽怨的责怪皇帝哥哥对自己的身份始终持怀疑态度,无比伤感的呼唤着高宗的乳名,这一声只有宫闱之中手足骨肉之间才会熟知的呼唤,瞬间就打消了高宗所有的狐疑,高宗与他的妹妹在朝堂之上抱头痛哭,互诉离别之情。要说高宗对他的妹妹还真是不赖,一旦确认了身份后,马上册封为福国长公主,南宋史上第一个传奇公主诞生了。为了让妹妹安享富贵,高宗亲自为她选择了夫婿,永州防御史高世荣,并赐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更是尽其所能,供其用度,自此大长公主与丈夫高sir在南方小朝廷过着无比奢华令人欣羡的幸福生活。

可惜小俩口神仙眷侣一样的甜蜜生活存续了十年,之后戛然而止,事情忽然有了反转。公元1141年,金人在岳飞等抗金名将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与南宋投降派一拍即合,签订了”绍兴和议”,金人为了表示诚意,将废旧回收品高宗生母韦氏放归,高宗做梦也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迎回生母,不禁喜极而泣,母子重逢后,高宗封母亲为“显仁太后”,并告诉了她柔福帝姬的事情,韦太后听说后大为诧异,对高宗说,柔福帝姬早就已经死在了金国,怎会再有一个呢?我在北方时,就听说你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冒牌货,金人都在嘲笑你这个冤大头呢。

一个是生母,一个是毫无印象的同父异母妹妹,高宗相信谁的话呢?自然是他的母亲。高宗恼羞成怒之下马上下令逮捕了长公主,交大理寺严加审讯,嘱咐一定要查出个子丑寅卯,以解我这位被侮辱与损害的人心头之恨。在如狼似虎的狱吏严刑拷打之下,最后的呈堂供词如下:我非柔福帝姬,而叫静善(可惜未尽善尽美),本是汴京一小女子,靖康年间被掳往北方,途中与一宫女相熟,说我长得很像柔福帝姬,还告诉了我许多宫闱秘密,从此我刻意模仿公主,后被土匪劫掠,再被官军搭救,下面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高宗为自己亲手导演的这处闹剧而气急败坏,勃然大怒之下将冒充者静善东市斩首示众,可怜一缕幽魂赴冥府报到去了。轰动南宋朝野上下的真假帝姬一案最终草草结案,以冒牌货安享十年富贵而结束,那么这个柔福帝姬果真如讼词中所言是个假的吗?

众说纷纭,民间为冤死的柔福帝姬抱屈者大有人在,许多历史学家也认为被杀的公主其实就是真正的柔福帝姬,而《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也认可这样的说法。理由如下,其一,当时公主南归,不至一个老宫女出面做证,还有一些久历禁中的旧日宫人和太监纷纷认可,可是后来却矢口否认,相继改口,或许这是刑求的结果,在高宗和韦氏的逼迫下不得已而为之。其二,靖康耻发生在1027年,而柔福帝姬南归发生在1130年,仅仅三年时间,这么多宫人太监做伪证不太可能,未必三年时间就不认识旧公主了,三年间公主容颜能发生多大变化?欺君之罪那是多大的罪名,谁敢承担?其三,莫须有的静善怎会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是趟雷的节奏,莫说要过旧日宫人这一关,即使各级官员亦难糊弄,何况还有一个精明过人的宋高宗,冒充的成本太大,情理上说不通。

那么,究竟是谁非要置柔福帝姬于死地呢?正是南归的高宗亲生母亲韦太后。韦后为何容不下柔福帝姬?

原来靖康年间,金人掳掠徽、钦二帝所有嫔妃及三千宫女北归,且先后开出数份选美榜单,指名道姓要找那些地位又高姿色又好的妃子和金枝玉叶供其淫乐,在北归途中,多位嫔妃和帝姬被凌辱致死,未死的十女九娼,或被金朝宗室挑选为妾,即高级性奴,其中柔福帝姬和韦后曾经共侍金贵族完颜宗贤,后柔福帝姬被完颜宗贤嫁与汉人并借此以脱逃金人魔窟。二人共侍一夫,这是韦后最为忌讳的事情,甚至风传韦后在金朝诞育生子,如今身为南宋国母,母以子贵,韦后最怕的就是有人知道她的这段丑事,这些事只能烂在自己的肚子里,如今却有一个人不仅知道这些隐秘的事情,而且有可能会广而告之,不仅有损韦后形象,而且直接打脸宋高宗,降低其威信和统治力,因此,在母子合议下,柔福帝姬就注定了必死的命运,无论真假都不可能再活在这个世界上。

至于帝王的亲情,想多了吧?皇帝家的亲情通常都是要为政治让路的,必要的时候,莫说同父异母的嫡亲,即使同胞的兄弟姐妹,父子、母子,该举起屠刀时,眼睛眨都不眨,帝王的亲情,温情脉脉的虚假面纱下,渗透着脏污的血水。

史载,为了打消世人对韦后在金朝所受凌辱的怀疑,宋高宗将母亲出生日期提前了十年,公然涉嫌年龄造假,就是为了告诉人们,金人对年老色衰的老妇人不会有太大兴趣,没曾想欲盖弥彰,弄巧成拙,这样以来,反而更加坚定了宋朝国民对惨遭灭口的柔福帝姬真实身份的肯定。捎带说一句,柔福帝姬死后,不厚道的个别宋人打趣驸马爷高sir,“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与皇亲联姻,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谁知道哪天就从天堂跌到了地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