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相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破陣子·春景》 宋·晏殊

立春已過,燕子都飛回來趕著祭祀土地神,梨花片片飛落,馬上就要到清明瞭。池塘裡青苔點點,樹林裡黃鸝聲聲,空中飛來一縷縷柳絮,好似現在的日頭般越來越長。

趁著好春光,我也無心勞作,跑到桑田小路上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咦,迎面走過來的那不是東邊鄰居家的好姐妹嗎,看她笑眯眯的雙頰飛紅,怕不是昨晚做了個春宵美夢?

“喲~~~昨晚上夢見誰了呀,這麼開心?”我好奇的迎了上去。

她一見到我,笑的更燦爛了:“哈哈,昨晚確實做了個好夢,原來是今天鬥草勝利的兆頭啊!”

且慢,您是不是想問:“鬥草”是什麼?

別急,且細聽我——一位明代南京城的資深鬥草少女告訴你。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漢代宮女的鬥草場景

01 從採百草到鬥百草:鬥草的前世今生

您可能聽說過鬥雞、鬥牛、鬥蛐蛐兒,偏偏沒聽說過鬥草,其實它們都屬於同一種競技民俗活動——“鬥戲”:禽鳥蟲獸、植物花草,萬物皆可鬥。

鬥草,又稱鬥百草,據明代羅頎《物原》中所說:“(鬥草)始於漢武”。那時,鬥草還只是用植物枝莖互相比拼的簡單遊戲。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根據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南方的五月被稱為惡月、毒月,這時正值仲夏,氣候溼熱、邪氣重,蚊蟲滋生,人們到郊野裡採百草來驅除疾病,採著採著就玩了起來,於是鬥草遊戲大肆盛行。

從採百草到鬥百草,鬥草已經不只是一種簡單的遊戲,而演變成了南方地區的端午風俗。

《事物紀原》說:“競採百藥,謂百草以蠲除毒氣,故世有鬥草之戲。”

作為端午習俗被固定下來以後,鬥草遊戲歷經各個朝代都沒有衰亡,反而成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喜歡玩的遊戲。

根據《隋書·音樂志下》記載,隋煬帝甚至讓人編了專門的鬥百草新曲,在鬥草的時候演奏。唐宋時期,很多詩詞作品中都出現“鬥草”,比如杜牧《代人作》“鬥草憐香蕙,簪花間雪梅”、吳文英《祝英臺近》“鬥草溪根,沙印小蓮步”。

逐漸的,鬥草在時節上也只不侷限於端午節,春社、清明,甚至春夏秋三季,只要花草繁盛,隨時隨地都可鬥草。比如我昨天讀的那首宋朝詞人晏殊寫的《破陣子·春景》裡:“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就正是鬥草的好時節。

他大概想不到,數百年後的我,遇見了他詞裡同樣的場景。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02 從武鬥到文鬥:鬥草的玩法升級

鬥草兩個字雖然簡單,您可別小瞧了它。

作為一個鬥草愛好者,我可以驕傲地說:這種遊戲男女皆可、貧富皆宜,從9歲到99歲,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

總的來說,它分為武鬥文鬥兩種鬥法,其中文鬥又有品種、典故、文學性等評判標準。

武鬥是最原始的玩法,以草為主。

比賽之前,雙方各自收集一些有韌性的草和葉子,比賽時,兩個人先各拿一個草莖或者葉柄,呈十字交叉狀互相勾起來,接著用力一拉,斷者輸,未斷者贏。贏了的人還可以守擂,換另一個人來挑戰,直到決出最後的“草王”。

武鬥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白居易《觀兒戲詩》中“撫塵復鬥草,盡日樂嘻嘻”,還有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中“春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童鬥草來”都是這種鬥法。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而我,作為一個資深鬥草少女,肯定不會滿足於這種原始而野蠻的玩法了,我玩的是文鬥,這種鬥法不限於草,花草樹木等一切植物都可拿來鬥。

唐宋時期文化大發展,文人騷客們覺得武鬥太粗鄙,於是將鬥草遊戲進行了好幾個版本的文藝升級。

  • 首先是比植物的品種

大家一起春遊踏青的時候,會比賽說植物名,如果有人隨口就能說出身邊花草樹木的名字,並且又快又多又準,那一定令人刮目相看。有時候還會規定時間去採集植物,最後核算誰的品種多誰就贏了,如果有人採到極為罕見的,那一定是人群中最靚的仔。

據說,五代時,南漢主劉鉞在皇宮後苑遍植奇花異草,每值春深花繁時節,他就會組織一班宮女鬥花取樂。早晨打開後苑大門,他一聲令下,宮女們蜂擁而入隨意採摘.到規定的時間鎖上門,宮女們被集中起來,在大殿中比勝負,可能就是以誰採的種類多為勝;負者就要獻出金銀了,最後這些錢被集中起來,作為宴會的費用。

  • 其次是比植物典故

說植物名玩多了,大家的水平漸趨一致,升級後的玩法是不只要說出名字,還要講出名字的由來和相關的歷史掌故,這不只逼得我們多讀書,還把植物名記得更牢固了。

  • 還有一種玩法,是我最喜歡的,我稱之為“對花名”講究植物名稱的對仗工整

比如(明)吳兆《秦淮鬥草篇》中“君有麻與枲,妾有葛與藟。君有蕭與艾,妾有蘭與芷。君有合歡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斷腸死。”就是這種對法。

這種對法文雅有趣,盛行於秦淮一帶,它不會像對對聯那樣旱地拔蔥、無所借鑑,又滿足了我這個尋常人家少女的詩人夢。

多年以後,有一個叫曹雪芹的人寫了部小說,名叫《紅樓夢》,其中有一段很經典的鬥草場景描寫,大概也是受金陵鬥草習俗的影響吧。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個人,滿園玩了一回,大家採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裡鬥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又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瑟琶記》裡的枇杷果。”豆官便說:“我有姐妹花。”眾人沒了,香菱便說:“我有夫妻蕙。”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紅樓夢》鬥草

03 從燕雀湖到鳳凰臺,從樂遊苑到長幹道:鬥草的場所廣佈

自然環境,是決定鬥草體驗感的最重要因素。

南京城作為“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要山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要水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山川形勝、美景繁多,簡直就是鬥草遊戲得以蓬勃發展的溫床。

《秦淮鬥草篇》中列舉了幾個鬥草的經典地點,幾乎遍佈全城內外:

  • 北至 覆舟山前的樂遊苑(樂遊苑內花初開,結綺樓前春早來);
  • 南達 雨花臺一線的長幹裡(因嬌麗日長幹道,相戲相耍鬥芳草);
  • 西到 鳳台山上的鳳凰臺(鳳凰臺上舊時基);
  • 東抵 為建宮城被填埋了一大半的燕雀湖(燕雀湖邊當日路)。

金陵佳地,能踏青處皆可鬥草,其中我最愛去的是長幹裡。

長幹裡在中華門外,是大長幹(即雨花臺最高峰石子崗)與小長幹(即鳳台山最高峰花露崗)之間俯瞰長江的連綿崗阜。它位於秦淮河匯入長江的河口處,商貿發達,六朝時,就已經是著名的裡坊居住區了,在我們這兒是數一數二的繁華之地。

不僅熱鬧,景色也優美。

長幹裡北臨秦淮河、南倚雨花臺,地勢高爽,還有建初寺、瓦官寺等寺觀以及鳳凰臺、阮籍墓等古蹟。朱之蕃的《金陵四十景圖像詩詠》中把“長幹春遊”列為一景,就是因為這裡山崗綿延、寺宇錯置,春日裡花柳招搖,樓臺點綴其中,吸引的公子仕女都紛紛駕駛車馬來郊遊,歡歌笑語從早到晚響不停,其中就不少是出於鬥草的快樂。

星羅蕭寺自南朝,衢路交通被麓樊。

霽日樓臺宜嘯詠,春風花柳助招搖。

駢闐仕女紛車馬,雜遝笙歌接暮朝。

不用尋仙蓬閬遠,喧中取林任逍遙。

——明·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圖像詩詠》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長幹春遊

04 斗的不是草,是愛與自由

作為女性,自古以來我們都被教育要安於門庭之內,少出去拋頭露面,這樣的生活真是又單調又枯燥。對於這一點,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這個時代,生在這個城市。

大概是由於水運交通便利、貿易發達、外交繁榮,南京城還是比較開放的,女性也有了更多的自由。

可以去郊外踏青的春季,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而鬥草,也成了我們重要的娛樂休閒活動。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不止如此,踏青鬥草,還寄託了某些姑娘的愛情理想。

春日裡風漸漸暖起來,吹進閨房裡,把帷幔都撩動了。鳥兒在窗外一聲一聲清脆的啼叫,把夢都攪碎了。其實夢碎不是因為鳥叫,而是因為心動。

芳草長起來了、花朵開起來了、蝴蝶飛起來了,多想談一場不辜負春天的戀愛啊!悶在家裡是撞不見愛情的,想要愛,就要走出家門,投入到春光裡。於是女孩與鄰家女伴相約遊山玩水、縱情自然。

男女混雜的郊遊活動、一來一回的鬥草遊戲,融於大自然暫時擺脫禮數的禁錮,這時最容易產生愛情。

雖然和姐妹一起,但是心思全在旁邊杏花樹下的小哥哥身上,他在和朋友鬥草“對花名”。

聽到他說了一句“合歡枝”,便忍不住對上一句“相思子”。

然後,兩人都紅了臉。

這樣看來,姑娘們斗的不是草,是愛與自由啊。


突然又想到桑田阡陌裡遇見的東鄰女伴,巧笑嫣然的她,鬥草又贏了誰呢?

明代南京城娛樂指南:清明將至,正是鬥草好時節

活在這世上,無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與你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