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我是愛讀書的百合,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踐行每年讀200本書計劃

最近對白先勇的小說十分著迷,喜歡他講故事的通俗,以及個性分明的人物形象刻畫、和細膩的人物描寫,這在他《臺北人》、《紐約客》、《悶雷》中都有體現。

《悶雷》講述了一個美麗能幹的女人福生嫂一生不幸家庭與婚姻生活,故事從她絕望的婚姻到愛上了丈夫馬福生的好兄弟劉英說起,這種相愛令她的生活陷入了悲喜交加。其實少女時代的福生嫂很討厭馬福生,她之所嫁給馬福生完全是因為父親的要求與安排,但是婚姻令她更痛苦和壓抑。這種壓抑福生嫂對劉英產生心動後,才發生改觀。只不過這種心動只是“曇花一現”,隨著愛情夢想的破滅,福生嫂再一次陷入深度絕望。接下來我從福生嫂對於婚姻的無奈、母子情分的生疏、心動的愛情三種維度下,看福生嫂悲劇式的感情生活。

婚姻對於福生嫂,像悲傷絕望後的火冒三丈,以及將錯就錯中的黯然湮滅

福生嫂是個廣西姑娘,人稱“玉姑娘”,她十來歲就沒了娘,和開雜貨店的爹相依為命,只不過父親對於福生嫂的感情很淡,每每看著福生嫂累死累活也沒有半點心疼話。

只不過俊俏標緻的福生嫂在勞碌中對父親並無怨言,她不僅手腳麻利而且性格也從不拖泥帶水,算得是父親頂好用的“小助手”。那些來雜貨鋪買東西的年輕軍爺們,沒事總要找福生嫂嘮嘮嗑,其中也有幾個身強力壯體面的小夥子,福生嫂也暗自歡喜著,心想能與他們談婚論嫁也是不錯。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而奇怪的是在眾多的追求者中,父親卻自作主張替她挑了不僅職位低下、長相醜陋、身子孱弱而且比福生嫂大十幾歲的馬福生。

福生嫂對於父親安排的婚姻氣的直冒火,看到馬福生的第一眼,她就沒有任何好感,她不想嫁父親眼中的“老實人”,她想要體體面面的小夥子。

厚得起幾個圈子的近視眼鏡,取下眼鏡眼睛又覷成一條線,削肩佝背,細眉小眼,青白的下巴連根胡碴兒都找不到。

這是福生嫂對於馬福生糟糕的印象,只不過聽話的福生嫂還是忍著不滿,嫁給了馬福生,只是結婚那天她哭到死去活來。而讓福生嫂沒想到的是,嫁人只不過是她不幸生活的開始。

福生嫂嫁給馬福生後,很快發現了兩個問題:第一,馬福生沒有生育能力,處於無奈和要面子,她只好裝著懷孕,把肚子塞得鼓鼓的。而鄰居們自然是不信,經常盯著她的肚子看,有意無意又想摸一把鑑別真偽,這充滿了“啞巴吃黃連”的尷尬;第二,福生嫂受不了丈夫晚上發冷汗的毛病,她碰到馬福生身上陰陰溼溼的皮膚時,就偷偷抹眼淚。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夫妻兩人的這種關係讓福生嫂不完滿的婚姻上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出現她不僅看馬福生沒有一天順眼過,而且在她眼裡丈夫是一個穿什麼衣服都像“縮水南瓜”般不合體,她更是把馬福生“死不中用”掛在嘴上!只是時間久了福生嫂的心也漸漸麻木了,自我安慰認命道:“這年頭,湊合湊合些吧!”

由此可見:福生嫂的婚姻不僅沒有幸福而且有著極度的不滿,她不滿意馬福生唯唯諾諾的形象,也不滿意他“天塌下來當被窩蓋”的委屈求全。在極度不滿中,她對於丈夫“溫得不能再溫的脾氣”更加痛恨。

對於福生嫂來說:馬福生是一個老實透頂,脾氣溫和的男人,她挑出不來他明顯的毛病,卻也挑不出來他明顯的優點,一切都溫吞無趣這像極現實生活中“不愛人,什麼都是錯的”的感情規律。比方說,你不喜歡一個人,無論他做什麼,做得對或錯,能得六十分還是八十分,在當事人眼裡都是零分。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婚姻對於當事人福生嫂來說,從頭到尾只有壓抑和滿屏不幸,然而她卻無力抵抗,只得隨波逐流。有種走哪算哪的壓抑沉重,苦澀的內心深處有種“無處話淒涼”的悲傷。

母子情分對於福生嫂來說,像窗外被雨打的芭蕉葉,滴滴答答般的沁涼

如果說婚姻對福生嫂來說,是無望與絕望

,那麼十六歲的兒子馬仔就是她全部的希望。只不過馬仔十分的叛逆,不僅很早輟了學,而且搽得油頭粉面,在外吊兒郎當在外鬼混,半夜三更也不回家。

為此,福生嫂使出了全部手腕,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過,也用過威逼利誘和打罵,然而馬仔卻並不把福生嫂放在眼裡。

“你又不是我親孃,你是裝肚子裝我出來的,犯不著這麼來打我。”

這是福生嫂與兒子馬仔在一個雨夜的對話與衝突,吵架過後馬仔憤然離家,只剩福生嫂悲傷地聽窗外芭蕉葉上雨聲的滴滴答答。馬仔離家後,福生嫂的生活比雨中的芭蕉還凋零,沒有半絲的光彩,只剩下了憔悴與陰暗。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她做什麼都提不起來勁,只是慵懶的躺在芭蕉樹下,任風輕輕撫弄著身體。也可以這樣理解:福生嫂的心之所以像雨後的芭蕉葉一樣溼漉漉,一方面是因為她對於馬仔叛逆的無可奈何和心酸,有種“含辛茹苦的付出不過付諸東流”的悲哀,另一方面是婚姻不滿意和親子關係的生疏帶來的雙重打擊。她的滑膩膩的不舒適感和滿心沁涼之意,不僅是她內心的寫照,更是對於悲傷的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接受和承受生活之現狀。

馬仔一句橫衝直撞的“你是裝肚子裝我出來的”更是將福生嫂打入“冷宮”,這令她悲傷和陰鬱的情緒更加濃重。

也可以這樣剖析:這不過一個平凡母親受到兒子怨懟後的委屈與心酸,雖然馬仔不是她親生兒子,但也是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孩子,而馬仔不僅沒有感恩之心,反而夥同別人一起嘲笑她。所以也不難理解福生嫂的絕望之心。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儘管兒子如此叛逆和冷漠,福生嫂還求著馬仔希望他走正道。為了讓馬仔回頭,她哭也哭過,求也求過,鬧也鬧過,然而馬仔對她只有嫌棄和厭煩。

在親子關係上,福生嫂除了“冷冰冰的沁涼”之感,別無它物。這是她在經歷了不幸婚姻之後,在親情關係上延伸的痛苦與折磨,或者說是她不幸福生活之延伸與擴散。

福生嫂的愛情是怦然心動之後,像悶雷後的“噗通噗通”,卻只能在“噼哩啪啦”中消散

對於福生嫂來說,婚姻不幸福,親子關係不融洽,似乎她的生活已經陷入了“死水微瀾”,只剩下了將錯就錯的湊合與渾渾噩噩的麻木生活。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而讓福生嫂重新拾起生活激情

,是馬福生好兄弟劉英在馬家中借住,讓福生嫂有著久違的笑容,或者說從來不曾有過的砰然心動。

馬福生哼唧幾句河南梆子“那鶯鶯走進了後花園”,福生嫂頂不愛聽這個調,陰陽怪氣的很;


馬仔偶爾也擠幾聲“哥呀妹呀”的臺灣流行歌曲,更讓福生嫂受不了;


劉英一聲“八月十五月光明”的京腔,聽得福生嫂在隔壁房間禁不住腳底下打起板子來,宏偉、嘹亮,不折不扣的男人聲音,福生嫂聽起來悅耳極了。

這也充分說明:女人喜歡和討厭一個人時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而劉英無疑改變了福生嫂麻木和壓抑的生活。福生嫂將盤得刻板的髮髻散落下來,壓箱底五六年撒花的綢子從中掏出來,做成旗袍,這是“女為悅己者容”的心動與討好。

自打劉英來到馬家後,福生嫂像從冬眠中突然醒來

一樣,又像做“玉姑娘”時一樣嬌羞、體貼、溫柔。比如說,她愛聽劉偉講話,覺得他講話連表情都帶著生動和有趣,更愛看他英武的眉眼,以及與他之間輕鬆愉悅的聊天。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而隨著福生嫂對劉英日益強烈的好感,她對於美好感情的嚮往也日益“上癮”,她無數的幻想與劉英在一起的甜蜜與瘋狂

,然而她火一般燃燒的愛情與湮滅之心都隨著一場悶雷的到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那是在她生日當天,丈夫馬福生像往常一樣出去下象棋,而福生嫂在等劉英回家。她梳好了頭,穿著最漂亮的衣服,廚房裡早已做好劉英最愛吃菜,那菜香令福生嫂心“砰砰”直跳,她心裡頭不僅慌得緊,而且忐忑。只因為幾天前她有意無意曾跟劉英提起她的生日,她幻想著他能記得,她認為他一定會記得。

福生嫂的喉嚨興奮得發乾,她湊近了櫃頭上的鏡子,看見自己兩團腮紅得發潤,這麼多年來她第一次感到這麼需要一個真正的男人給她一些愛撫,她覺得疲倦得很,好像走了幾十里路,完全筋疲力盡了。她需要他的大手在她頸子上輕輕地撫慰,輕輕的揉搓。

這是福生嫂一個人的幻想,她渴望這樣的男人給自己溫柔與激情,她甚至將劉英用過浸滿熱汗的毛巾,將臉埋進去依偎著,感受他的氣息與汗漬。作者白先勇利用了福生嫂的想象和心理描寫

,展現了福生嫂內心對“意中人”的渴望與內心的焦灼不安。這些細節也證明福生嫂對於劉英的感情已經到了欲罷不能的程度,彷彿有點“慾火焚身”的急切。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而正當福生嫂遐想時,劉英在悶雷陣陣中歸來,並帶給了她禮物,但福生嫂怕他,她更不敢看他的眼睛。

她說:英叔,真不好意思,還要你破費,送我那麼貴重的東西。”

而說完這句話後,福生嫂莫名奇妙害怕,感覺劉英身上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向她襲來,讓她呼吸困難,牙齒髮抖。

此時白先勇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用來展現福生嫂的緊張與激動,並用了“噗通、噗通”的悶雷聲與福生嫂“咚咚”的心跳進行對照。而最終將這種感情推向高潮的則是福生嫂“別有用心”的挑逗與曖昧。

“英叔,你多用點菜,這些菜是我特別為你做的。”


劉英善解人意的回答:“我知道,二嫂,我嘗得出來。”

隨後福生嫂一邊喝酒,一邊吐槽馬福生的窩囊和粗心,而劉英則不斷為馬福生開脫。直到福生嫂喝到眩暈,想“撲倒”劉英無法扼制的衝動時,她絕望地說:“啊!我不行了!”然後踉踉蹌蹌衝進了自己的房間,並上了鎖。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這是福生嫂對於情慾本能的衝動,卻又因為不斷的剋制力,而產生在糾結中的分裂。她想痛快的愛,卻又怕的發抖,這把一個絕望中的女人在面對愛情時的矛盾心理描寫得栩栩如生。直到福生嫂隱約聽見了門外由近及遠的腳步聲,最後又消失在“噼哩啪啦”的雷聲中。

福生嫂心一空,整個人癱軟到地板上去。

這一句話已經預示著福生嫂愛情的終結與湮滅,窗戶紙捅破之後,所有的曖昧,所有的情愛都結束了。福生嫂知道自己完了!她的愛情完了!她的幸福完了!她的一生都完了!這是福生嫂壓抑情緒下,不幸福的悲劇人生!

百合總結

如果說福生嫂的大半生都在痛苦絕望和不滿、怨懟中度過,那麼劉英的出現無疑是她生命中的“曇花一現”。或者說“喜歡”發生在已婚婦女身上,聽起來太不應該,然而遇到那個人卻不偏不倚,剛好碰在女人的心坎上,這大概是動心後的喜歡和喜歡後的心動。

不難看出的是白先勇在描述福生嫂、馬福生以及劉英之間的曖昧感情時,有意模仿了《水滸傳》中潘金蓮、武大郎與武松之間的繁雜的情感。雖然時代不同,但唯一傳遞的理念是:男女之間的情感除了彼此喜歡,還有責任與道德的約束,還有剋制與隱忍,以及感情間的取捨。

白先勇《悶雷》:3種維度下,看福生嫂壓抑情緒下的悲劇人生

這場“朋友妻,不可欺”的曖昧故事,最終以劉英第二天的不辭而別而告終,福生嫂歇斯底對懵懵懂懂馬福生咆哮:“滾!滾!滾!”。此時只剩下了悶雷陣陣聲和福生嫂的絕望與痛楚!

無論是福生嫂,還是馬福生或是劉英,這些人物形象都有著社會性

,尤其是福生嫂對於劉英的感情和好感,多半是幻想中的產物。而白先勇有意識的利用福生嫂的想象表達了她內心的壓抑以及對於愛情的嚮往。只不過福生嫂既逃避和厭惡現實,又無法擺脫現實,也只能在“矛盾”的死循環裡生生不息。

終究女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既不是依靠對於外界的依賴,也不是靠幻想的自我安慰,更不是委屈求全中敷衍生活,而是要堅持本心,找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人,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這樣才能避免悲劇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