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記書之四:紅樓夢

戰疫記書之四:紅樓夢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我不喜歡賈寶玉。怎麼看都不喜歡。我小時候韻經歷告訴我們,人得有用,沒用的人怎麼生存?對家國有什麼用?我不是生活中的逍遙派,是現實的生活教育我。我讀三國演義早,我熱愛關雲長。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關雲長那樣,講義氣,能上馬殺敵,對嫂子也非禮勿視。又驕傲,驕傲到敵人也佩服你。讀到關羽被殺,我難過到不知所措。可是賈寶玉有什麼用?就知道和姐姐妹妹在一起,這樣的人不事稼穡,吊兒郎當,實在不該存在。當然,我現在不大喜歡關雲長了。

我也看重了賈寶玉,但是直到現在,我讀到賈寶玉對黛玉說:咱們不管他,反正少不了咱們吃的。不由悲從中來。這個人預知大廈將傾,仍不肯上手扶一把,真是絕情。我自然就喜釵不喜黛,所以我也就同情賈政,他是個能力不足的人,看著這些不肖子弟,沒有人能承擔責任,常常無處訴說,只能寄望那個肌體再延長!

現在我當然也自知問題所在了。

張愛玲小時候讀紅樓夢,一到八十一回,她就覺得面目可憎,認為後四十回是狗尾續貂,氣味不對了。所以她說人生有三恨,其一是紅樓夢未完。這話說的讓今人悲哀,我們看紅樓夢,要貫穿其中的文字氣息,真成了難事,我們很難體味文字的韻律、氣息,細微到如此地方!但對張愛玲真是,從糖醋排骨到臭豆腐,中間的區別不可以道理計!蔣勳小時候也偷著看,所以蔣勳的解讀紅樓夢,更像一種回顧,一種懷悼,他講古典的生活,藝術,人生,自然、不勉強。臺灣大學的女教授歐麗娟也講,我覺得講的勉強,顯然她喜歡薛寶釵,但是歐麗娟有知識上的成見。這個是不是後代人研究紅樓夢的一個問題?你先有了知識,或者你知道了太多的知識,試圖用知識去解釋世界。但是你不是過去的人,你感受不到舊時的、古典的世界。蔣勳也認為後四十回是不該有,貴族的氣息沒有了。但是白先勇認為後四十回還是曹雪芹的作品,故事、語言都是。但是我又覺得白先勇講的簡單了,無法理解他。賈平凹高中時候拿到一本紅樓夢,一看就喜歡上了。賈平凹是貧苦子弟,但是氣息上又對接到紅樓夢、金瓶梅,真是矛盾。

讀一本書,讀的早真的很重要,你小時候讀,喜歡了,你面對浩如煙海的研究資料,學問,知識,不怯場。王國維、蔡元培、胡適、魯迅、張愛玲、俞平伯、周汝昌,每一座都是高山,研究者太多。要搞明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早看,和你生命中對接的那一道氣息,多麼難得。

愛、喜歡,並沉澱其中,真是可貴。

但啟蒙我瞭解紅樓夢、知道紅樓夢那麼多文學技巧的,是大學時代讀王崑崙先生的《紅樓夢人物論》,豎排。現在不好找了。我到了這麼大的年齡才知道紅樓夢是一本好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好的一本小說,太晚了。這是我的人生恨事。

究竟紅樓夢好還是金瓶梅好,我覺得紅樓夢還是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