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再过两日,便是清明,今年清明不同往日,由于疫情原因,暂停了扫墓和祭祀活动,虽如此,但对于逝去亲人的缅怀却还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回想与他们的旧事,比如看一场能 忆起为他们送行时的电影,而幺柒觉得,能让我忆起人生第一场亲人葬礼的,莫过于《父后七日》。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这是一部上映于2010年的台湾电影,曾经获得过2010年第47届台湾金马奖6项提名,以及2011年香港金像奖和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提名,而我第一次看,正是2010年它刚上映时。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台湾电影,却对台湾的偶像剧印象深刻,是的,台湾的偶像剧曾经风靡一时,其中不乏很多脑残狗血的剧情,但是,台湾电影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这点和韩国有些像,偶像剧狗血又华丽,电影却真实的让人颤栗,你甚至不觉得他们是在同一种文化氛围内共存的东西。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台湾电影中,很多演员都叫不上名字,脸蛋平平无奇,像是身边的路人,可是他们真实,这样真实的面孔,演绎着那些或荒诞或真实的故事,有时候竟会让人忘了这是一场电影,就像《父后七日》,让人恍惚以为,是真的参加了一场葬礼。

    这是一部讲述台北乡下传统丧葬文化的电影,我所经历的第一场葬礼是送别我的奶奶,那也是一场乡下的传统葬礼,可能是这个原因,才能让我在清明将至,又翻出这部电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还年轻,没有经历过亲人的离世,当时虽觉得电影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很独特,也很有深度,但总觉得有些荒诞,很多情感上的东西也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在经历了一场更为复杂荒诞的葬礼,见过百十号人披麻戴孝的长街跪迎吊客之后;见过现场表演孝女哭丧之后;见过葬礼上那些莫名其妙的表演之后,再看《父后七日》才明白,其实现实远远比电影荒诞,而电影里的每一帧,都会让我忆起当年送别奶奶的那场葬礼。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初得知丧讯时的麻木;葬礼过程中,面对种种传统习俗时的茫然无措;跟着长辈们做着一些奇怪又诡异的仪式;面对从未经历过的仪式和风俗表现出的新鲜和好奇;与很久不见的兄弟姐妹坐在棺木旁聊天说笑……,一切就像电影里一样,如同电影里女儿说的,那是一场嘉年华式的奇妙旅程,没错,真的很奇妙。葬礼上的确总是有人跟我说:现在该哭了;现在别哭了;现在哭大声点;好!换另外几个过来哭……,真实的葬礼,却更像是电影,操办葬礼的主持人就如同导演,每日巡视整个葬礼现场,安排场景和道具,指挥演员什么时候跪,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跪着哭……,而被指挥的我,总是一脸麻木地等着指令,指令是哭还是不哭。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电影里的葬礼,辐射了很多:关于亲情和乡情;关于传统和现代;关于出走和留守;关于梦想和情怀。而奶奶的葬礼,让我练就了说哭就哭,让停就停的演技,可真正的眼泪,总是流淌在仪式之外,比如电影里女儿在为父亲找摆放在灵堂的照片时突如其来的哭泣;比如大儿子在洗脸照镜子时,藏在满脸水珠中的眼泪;比如我和堂兄妹们靠着灵堂的棺木探讨平日奶奶给我们的那些零食的口味;比如当年在奶奶下葬后,长辈们让我们往前走,别回头时,我好奇的回头,看到黄土地里那座孤坟时的突然崩溃……。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豆瓣评分8.0,金马6项提名,《父后七日》——一场适合清明的电影

    清明将至,有没有那么一场电影,让你念及逝去的亲人?有没有那么一场送别,也让你印象深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