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午11時40分,數日強降雨導致山體滑坡,T179列車未能提前獲知前方情況減速剎車而最終造成慘劇的發生,事故共造成4名乘客重傷,118名輕傷,以及1名乘警醫治無效不幸遇難。我們無數次地假設若能提前接到剎車指令,是否能夠避免此次事故的發生?
事實上,在事故發生之前就已有當地村民發現塌方,並且立即撥打了報警電話稱“軌道被埋了!”,通話時間顯示當時僅僅11時29分,離事故發生還有11分鐘的時間,從接警電話到事故發生中間的11分鐘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什麼原因讓列車駕駛員遲遲未能接到調度中心的停車指令?
根據村民李海平的描述,他在發現軌道被滑坡體掩埋後就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便在11時29分第一次撥打了110報警電話,通話過程持續1分21秒。本以為預警通知已經傳達至列車司機,可在11時32分,車站前的信號燈卻突然亮起,意味著列車即將通過,這讓他慌了起來,一連撥打了兩次報警電話,可均未撥通。
11時34分,他撥出了第4次電話,這次終於有接線員接聽,他忙喊道“趕緊聯繫車站,停車停電!”,通話時長52秒。車站前信號燈亮起至列車通過一般間隔有數分鐘時間,如今已經過去3分鐘。李海平知道馬田墟只是一個小車站,列車不會停靠,也不會減速進站,意味著還必須提前留出足夠長的剎車距離,此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無異於在與時間賽跑。
可是沒過多久,遠處就傳來了火車的轟鳴聲,轟鳴聲尚在隧道中來回飄蕩,他便意識到一場事故即將發生。即便如此,他仍未放棄,希望能為阻止事故的發生做出最後的努力。他立即爬到隧道洞口外的鐵網上脫下外套,朝著洞口方向使勁揮舞警示,可是仍舊沒能阻止慘劇的發生。
平心而論,雖然沒能阻止慘劇的發生,但是村民李海平已經為此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從發現塌方掩埋軌道之初,到間隔一分鐘的數個報警電話,再到爬上鐵絲網揮動衣物警示,雖然不過短短11分鐘的時間,但是他卻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盡力了。他理應得到嘉獎。
事故背後也反映出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中間環節引發的“滯後”。11時40分,列車撞上塌方體,11時39分列車駕駛員才接到來自調度所的剎車指令,可此時為時已晚,數分鐘後,卻只等來一句“已經撞上了”。同時在這11分鐘內鐵路中心從始自終從未收到來自警方的預警電話。
事故發生讓無數人悲痛惋惜,若能提前得到預警通知,哪怕只是提前短短的3分鐘,或許也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在時速至少高達120km/h的軌道上,單憑司機駕駛員肉眼觀察路況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提前預警不再“滯後”成了一項重要的話題。網友們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其中有一條十分中肯。
此外還有不少網友提出以安裝監控攝像頭的方式來監測塌方事故,雖然理論上可行,但是攝像頭觀測範圍太窄,火車行程又太長,同時也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負擔。不過個人認為,對於一些塌方事故常發的地段,此方法未免不具有可行性。
雖然未能阻止慘劇的發生,但是我們也為李海平在事故前11分鐘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道一聲感謝。慘劇已經釀成,對於如何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大家有何看法呢?
閱讀更多 微觀見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