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這個清明,不尋常……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

  追憶棲宿,聲容滿心。緬懷親人、祭奠逝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但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清明節正處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

  這個清明多了什麼

  我們竭盡全力,拼下來一個“持續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勢,也剛剛度過這一輪境內疫情流行高峰。但境外疫情此刻卻正在加劇蔓延,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力度還要加大,復工復產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防控工作仍需進一步精準落實……

  如果一如往昔,我們隨意在路邊巷尾、小區公共區域焚燒冥幣紙錢,或者舉家出動、攜親帶朋、返鄉祭祖,勢必導致人員的高密度聚集和跨省域、跨地區流動,既汙染環境、平添隱患,更會加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3月28日河南通報的新增本地病例王某某,不就是因為與其同學張某某(醫生,無症狀感染者)一同駕車回鄉下掃墓並一同就餐,從而感染病毒確診的嗎?

  教訓就是一記重拳,來得猝然,打得沉痛。所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需要我們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範。疫情防控要強調再強調、堅持再堅持。2020的清明,相較往年勸導“文明”,今年更是多了守護“安全”這個底線!

  

這個清明該少些什麼

  文明、安全祭掃,事關人民群眾期待需求,事關疫情防控大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

  為有效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3月初,本市就發佈相關通知,要求今年清明節期間,全市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和群體性活動。3月27日,市防控指揮部再次發佈通知,要求各區政府、民政、公安、市場監管、司法、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相關部門,確保做好“群眾文明安全祭掃”工作。

  與此同時,本市民政部門也於日前推出六項便民、惠民的清明祭掃舉措,切實解決百姓需求——官網免費祭掃服務,為市民提供網上祭掃平臺;推出集體共祭“雲”服務,在津雲開通集體共祭直播間;創建全時全域家庭追思會場景,廣播電視主持人錄製音視頻引導市民居家追思;各殯儀館和公墓工作人員集體代祭;網上續期繳費;全面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等。

  遠離陳規陋習,確保健康安全。2020的清明,我們普通市民也該轉變觀念,在這個特殊時期,去追憶逝者精神文化,表達孝思、教育後代、傳承家風,倡導並踐行文明、安全的祭掃。讓那些倚重實物實地的祭掃少些,再少些……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此時,我們無須多燒一把紙錢,更需一顆孝心;先人亦不會苛責少燃一縷香火,更望一家安好。

  讓清明,更清明。

【觀察】這個清明,不尋常……

【觀察】這個清明,不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