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为何挽回不了前秦帝国的崩盘

因为慕容垂是后燕的开国皇帝,所以自然少不了民间故事的传奇描写,也少了不御用文人的肆意吹嘘。

苻坚为何挽回不了前秦帝国的崩盘

据说,王猛一直认为慕容垂的何去何从,关系着前秦帝国的命运;而结果呢?因为符坚没有杀掉慕容垂,所以导致了前秦帝国的灭亡。这种说法,其实一点也经不起推敲。

慕容垂在前燕,先被慕容俊(自己哥哥)收拾得服服帖帖,后来又被慕容评(自己叔叔)弄的缩手缩脚;在淝水之战前又一直让符坚修理的唯唯诺诺。凭慕容垂在淝水之战前表现出来的那点成就,哪一点像个可以改变历史轨迹的大英雄呢?

而慕容垂当时表现出来的那点成就,也主要因为他是慕容皇族的核心成员,如果没有一个好爸爸,慕容垂能不能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角都是个问题。

苻坚为何挽回不了前秦帝国的崩盘

王猛不是神仙,他当时怎么可能把慕容垂看得那样了不起呢?如果慕容垂在王猛之前死掉,那他盖棺定论时,就不过是一个失败的王爷,而且还是个失败的、当了“汉奸”的王爷。但慕容垂后来成了后燕开国皇帝,所以他在盖棺定论时,自然就成了一个历经曲折的时代英雄。

从这层意义上,王猛猜忌、打击慕容垂,绝不是针对慕容垂本人的。时势造英雄!英雄只不过是存在于时势中罢了。如果前秦帝国能加强皇权,凭慕容垂被慕容评收拾的狼狈样,相信他也弄不出什么风浪。如果前秦成了淝水之战后的乱摊子,那死了慕容垂,自然还有后来人!

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的失败,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后的动荡不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绝不是慕容垂运作出来的,更不是慕容垂可能运作出来的。从这层意义上,慕容垂后来的成就,与他本身才能并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前秦保持着稳定,那慕容垂自然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如果前秦帝国成了淝水之战后的烂摊子,那慕容垂就是死了,也自然会别人来代替他。

苻坚为何挽回不了前秦帝国的崩盘

因为限于历史资料,因为皇权高高在上;所以古代历史都写得有点像英雄传奇。总而言之,好像那些高祖皇帝、太祖皇帝何去何从,真会从根本上改变历史的轨迹。只要我们翻开现代历史,就会发现这种历史内容,只是英雄传奇故事罢了。

古代御用文人,写出来的历史;大约总是这样无限拔高自己高祖、太祖皇帝的历史地位。但现代历史,因为历史资料详尽,所以再也不能把历史写成传奇故事了。

在前秦征伐东晋的战争中,前秦兵力是东晋兵力的好几倍。更关键的还在于,在具体的战役中(淝水之战),前秦兵力依然是东晋兵力的两三倍(甚至三四倍),在这种背景下,前秦军队就是被东晋军队打败了,也足以证明前秦的军队不堪一击。更悲哀的还在于,前秦军队竟然因为自己吓自己就全线崩溃了。

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被敌人打败,并不奇怪;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竟然自己吓自己就全线崩溃了,就绝对有些奇怪了。因为这种失败,只能发生在乌合众身上。从这层意义上,前秦帝国当时已混乱不堪了,所以帝国军事主力会犯这种乌合之众才会犯的错误。

面对前秦帝国的这种失败,我们固然可以找出许多原因去解释。但有一原因永远是无可回避的,那就是前秦帝国当时已混乱不堪了,抛开这种原因,什么理由都无法解释前秦在淝水之战的失败!

前秦军队在淝水战场上自行崩溃,主要原因就是帝国内部遍布蠢蠢欲动的叛乱分子。这些叛乱分子虽然蠢蠢欲动,却还不敢公然反抗帝国,于是他们就只能在暗地里玩小动作。所以在淝水之战时,有人带头高呼“前秦败了”,马上就有许无数人也跟着高呼“前秦败了”。而在一片“前秦败了”的呼喊声中,蠢蠢欲动的叛乱分子,自然敢做出更激进的行为,比如带头逃跑,甚至煽动、胁迫旁边人一块逃走。而这情形一旦出现,整个军队就会变得一片混乱,从而引发无可抑制的溃散。

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后,顿时呈现出砖崩瓦解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遍布帝国各处的叛乱分子,在淝水之战的基础上,开始做出来更加过激的行为。叛乱分子的行为,从暗地里搞小动作(在战场上瞎起哄),渐渐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密谋叛乱了,慕容垂一伙试图杀符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苻坚为何挽回不了前秦帝国的崩盘

符坚一次偶然的失误,马上就使整个帝国砖崩瓦解了。一个这样的帝国,即使没有淝水之战,那符坚真敢保证在以后的岁月里没有一次较大的失误吗?显然是无法保证的。

甚至我们再退一步说,即使没有淝水之战,即使符坚晚年不会犯大的错误。那从符坚一次大败就无法控制帝国的情形去看,凭符坚儿子的那点本事,真能驾驭这个帝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前秦帝国的崩溃,并不是征伐江南造成的,更不是区区一个淝水之战造成的。淝水之战,只是前秦崩溃的一个契机。换而言之,即使没有淝水之战,前秦也可能会在其它问题上崩溃的。

前秦帝国崛起;是氐族豪门贵族与鲜卑、羌、丁零豪门贵族合作的结果。但这种合作的基础,主要是建立在前秦的军事征服之上。换而言之,鲜卑、羌、丁零的豪门贵族并不会放弃恢复从前独立地位的念头;他们自成系统的保存在前秦帝国中,在特定的条件下,自然会纷纷进行复国行动。

所以王猛在临死前,一再告诉符坚,现在前秦帝国最大的危机就是鲜卑、羌的豪门贵族势力太大了,如果不想办法削弱他们,他们迟早会成为前秦帝国的心腹之患的。

这种危机,符坚也早就知道了;但符坚却显然是想通过另一种方式削弱他们。那就是让各大豪门贵族四处调动;总而言之让各大豪门贵族代表人物都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让他在想与皇权分庭抗礼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于是西北的豪门贵族(符氏皇族),被大批的调到了河北地区。而河北地区的豪门贵族(鲜卑慕容家族),则被大批的调到了西北地区。但前秦帝国的危机依然存在着。

符坚没有接受王猛的战略,并不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王猛所说的危机。而是因为符坚另有打算。

如果按王猛的战略,那前秦能不能统一北方恐怕也是个问题,因为在豪门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一个帝国如果把打击、压制豪门贵族当作不变的战略,那他所遇到的阻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按符坚的战略,自然可以很快的统一北方,甚至统一天下也是有可能的。问题是,在豪门贵族势力受到纵容的社会中,一个帝国成长到一定时候,就随时会崩溃的。

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很难说符坚与王猛的战略孰优孰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前秦帝国的辉煌是坚持符坚战略的结果。从这层意义上,符坚的战略是非常成功的。

苻坚为何挽回不了前秦帝国的崩盘

我们常认为王猛的战略更胜一筹,主要是因为这个战略从未真正实行过,所以我们可以极尽乐观的想象王猛的战略。但在贵族政治下,一个帝国推行打击豪门贵族的政策,那随着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广,同样会随时崩溃的。

符坚的战略,也许就是通过这种优待豪门贵族的方法,先把整个天下统一起来,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削弱豪门贵族势力。我们可以肯定,符坚应该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毕竟是皇权政治,符坚不可能是想建立一个贵族共和的政治格局;换而言之,他还想自己的子孙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统治江山。 符坚本人只因为一次军事失败,在帝国内部就毫无威信可言了(于是许多豪门贵族纷纷起来反抗他),他的儿子如果接手过种江山,显然就更缺乏驾驭他的可能了。

从这层意义上,符坚并不是不想打击豪门贵族,只是想把这一切推迟到统一天下之后。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即使符坚不拒谏南征,而是想办法去整治可能叛乱的鲜卑、羌族势力。恐怕也是难以避免失败的,因为在符坚极力优待这些豪门贵族的背景下,这些豪门贵族逮着点机会就要四处叛乱,如果符坚想对他们先下手为强,他们更不会坐以待毙了。

淝水之战,对前秦帝国并没有构成实质意义上的损伤。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依然可以动员上百万的军队,只是这些军队大部分都不再听符坚的话了,在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依然控制着整个北方地区,只是这片广阔的地区,开始遍布不服符坚的叛军了。

这是一个豪门贵族势力巨大的时代,皇权本身就是游走于钢丝之上的。这绝不是某个人、某个战略可以改变的。

我们自然可以挑出符坚一大堆错误来,但东晋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符坚代表的前秦帝国,却显然是当时北方最辉煌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