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登基后有没有追封乾隆继后为太后?为什么?

97有缘再见


刚刚继位的嘉庆皇帝,是如何对待,自己众多的继母!

乾隆皇帝在继位之前就曾经许下承诺,在位时间是不可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61年,自己最多在位60年。估计当时也没想到自己会活这么久,所以乾隆在85岁的时候,不得不实现自己的诺言,选择退位给自己的儿子嘉庆。早就习惯了执掌大权的乾隆,内心当然是心不甘情不愿,退位之后依旧牢牢把控着朝中的所有大小事件的决定权,但是孝顺的儿子嘉庆还是把养心殿让给了自己的父亲居住。并且让父亲的嫔妃,依旧住在原本的寝宫之中。 终于在三年之后,乾隆因为年老体衰而去世。那么嘉庆皇帝是怎么对待父亲留下来的嫔妃的呢?

首先有两个非常长寿的妃子,一个是颖贵妃,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婉贵妃。这两个人一生都没有生育,还是在乾隆死之前的位分都一直很低。因为她们实在是太长寿了,嘉庆皇帝也不太好意思只让他们当一个普通的贵人,便在乾隆死后,一直给她们追封位分,直到寿终正寝。之后这两个人都被葬在了乾隆皇帝的妃陵园里。 汪妃是乾隆晚年最宠爱的一个女人,因为他为乾隆生下了年纪最小的一个女儿。乾隆晚年得女,十分疼爱这个孩子,所以将她嫁给了自己当时朝中大臣的儿子。但是嘉庆皇帝却没有对这个妃子有过多的加封。就连乾隆皇帝一生都非常宠爱的富察皇后,嘉庆皇帝也始终没有为她做出题词追念的事情。

在乾隆的所有妃子里,估计只有令妃在死后,能够被嘉庆皇帝大力追封为太后。因为她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所以得到这种荣誉也是无可厚非。

接下来的这位恭贵人,估计是乾隆所有妃嫔中处境最凄惨的一位。她在后宫中整整当了41年的贵人,才在乾隆死后得到了一个嫔位的加封。一个人没有孩子,独守深宫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皇帝的丝毫宠爱,这是多么可悲的人生啊!嘉庆皇帝也只是象征意义的给她升了一个小小的位份。在乾隆的后宫中,还有许多和她类似经历的妃子,她们的一生都在孤独与寂寞中度过,帝王的女人有时候过得还不如普通老百姓。 乾隆留下了四十多位后妃,嘉庆皇帝或多或少都对他们进行了象征意义的照顾,至少能够让她们在后宫中安稳的度过自己剩下的岁月。


白山黑水北漂人


清王朝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一些王朝,只有在世的皇帝嫡母、继嫡母和生母才有资格被尊为皇太后。即便是皇帝的生母,只要死在皇帝即位登基之前,充其量也只能被追谥为皇后,而不能被尊为皇太后!如清仁宗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他去世时的身份只是皇贵妃,谥“令懿”。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公开秘密立储诏书、正式册立时为嘉亲王的清仁宗为皇太子。同时,追谥皇太子的生母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正月,清高宗驾崩,谥“纯皇帝”,已故的孝仪皇后系帝谥,改称孝仪纯皇后。但无论怎么改,她的尊号只能是皇后而不是皇太后。只有如清世宗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高宗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那样活到儿子即位登基之后的皇帝生母才能被尊为皇太后。

顺带说一句,如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作为皇太后时的尊号不是“孝圣皇太后”、“孝圣”是死后上的谥号,活着时只能上徽号。孝圣宪皇后生前的尊号是崇庆皇太后,当然还有一连串,这里就不铺开赘述了。晚清的慈安、慈禧皇太后亦然,“慈安、慈禧”是徽号,她们死后的谥号是“孝贞、孝钦”,系帝谥“显”为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无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孝庄太后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前的尊号是昭圣皇太后、不是孝庄皇太后!至于“我孝庄”,小编我也只能呵呵了……

综上所述,提问者所谓嘉庆帝登基后没有追封乾隆帝的继后纳喇氏为皇太后其本身就是错误的。别说她是“废后”,即便是清仁宗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没有资格被尊为皇太后!那么,清仁宗为何不追谥清高宗的继后纳喇氏为皇后呢?

纳喇氏本来就是“皇后”

乾隆三十年,随扈南巡的时任皇后纳喇氏因为“断发”触怒了清高宗,在中途便被清高宗命人遣返回了北京!不久之后,清高宗又收回了纳喇氏自娴妃至皇后的所有册宝,并将她的待遇降为了只有两名侍女伺候的“答应级别”。但是,直到乾隆三十一年纳喇氏去世,清高宗也没有公开发布废后诏书。换言之,直到去世,纳喇氏依然是清王朝名义上的“皇后”,她并没有被正式废黜,因此才有了人们常说的那句“不废而废”。

乾隆三十一年纳喇氏去世之后,清高宗依然没有公开废黜她的皇后尊号,只是下旨按“皇贵妃礼”下葬。什么意思呢?纳喇氏下葬时的身份依然是皇后,只是礼仪降格、按皇贵妃等级操办而已。实际上,纳喇氏的葬礼连皇贵妃都不如,被清高宗直接命人塞进了已故纯惠皇贵妃苏氏的地宫之中,全程花费仅纹银二百两,绝对可谓寒碜到家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纳喇氏直到嘉庆四年正月清高宗驾崩,也没有被公开废黜皇后身份。既然名义上纳喇氏一直都是清王朝的已故“皇后”,清仁宗又有什么追封不追封的?总不能违反祖制尊她作皇太后吧?

既然直到嘉庆四年纳喇氏依然是清高宗名义上的“皇后”,清仁宗又为何不给这位嫡母上谥号呢?

清高宗已经定调,清仁宗不便否定

纳喇氏死于乾隆三十一年,按照常规她的谥号应该由清高宗给。很显然,清高宗不可能给她任何谥号!清仁宗非嫡非长,他皇位正统性的唯一来源就是清高宗的“禅让”,不是吗?否定了清高宗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自己。清高宗前脚一死,清仁宗后脚就给纳喇氏上谥号,到底是清高宗当初错了,还是清仁宗错了?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贸然给纳喇氏上谥号只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倒不如索性低调处理,省去一连串不必要的麻烦。

给纳喇氏追上谥号没有意义

一切给死人的待遇都是对活人有现实意义的,否则人都已经死了,一个虚名有何意义?作为帝王,清仁宗给纳喇氏上谥号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不是吗?如清世宗即位之后将怡贤亲王胤祥已故的生母敏妃章佳氏追晋封为了敬敏皇贵妃,清世宗是做给他那位已故的庶母章佳氏看的吗?显然不是,他是做给自己的“铁杆”小弟胤祥看的、也是做给全天下看的!

自纳喇氏被“不废而废”之后,辉发纳喇氏家族早已失势,纳喇氏所生的两个嫡子也都已经作古,说这个女人什么也没有留下也不为过。在清仁宗眼里,她不过就是自己一位已经作古多年的继嫡母而已,既然父亲并没有废黜她的皇后名分,这就足矣。清仁宗又有什么理由去顶着争议、麻烦给她上谥号呢?毫无意义,不是吗?

如果永璂没有死,而且成了像怡贤亲王胤祥那样的角色,或许清仁宗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怎么着也得给这位哥哥一个交代。当然,永璂如果活着,拥有嫡子身份的他,恐怕结局也未见得会有多好……因此,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基本上不可能出现。除非纳喇氏是清仁宗的生母,否则清仁宗不可能给她上谥号!可话又说回来,如纳喇氏是清仁宗的生母,或许也就没有清仁宗什么事儿了,又或许纳喇氏就不会被“不废而废”了。说到底这一切仅仅是假设而已,事实就是纳喇氏已经被“不废而废”、而且已经作古多年了,清仁宗根本没有必要为她浪费精力、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