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在我收藏的文房四寶中,自然少不了墨。

畫家對於墨的感情,宛如蜜蜂對於花的眷戀。一個畫中國畫的求知者,一生都在琢磨水和墨的性情,也一生都在瞭解著每塊墨,猶如熱戀中的情人般相近。作畫時,使其顏色濃淡,稍加調試,用心構圖潤色,染於紙張之上,或山水,或花鳥,或人物,亦或者寥寥幾筆的意象,再或者一揮而就的書法,這塊墨便有了靈魂的延續,以另一種形式留存於世,其墨質、紙質和人自成為一體,被世人後人品評說道。

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在我的書房畫案上,就珍藏著幾塊清代和民國時期的老油煙墨。還有幾塊是我的先生和教我畫畫的恩師送給我的。每當練習書畫至夜闌人靜時,便會坐下來泡杯茶水清飲。品茶之餘,也會站起來活動活動疲累的筋骨,拿出來一些收藏之物欣賞把玩,其中就有這些有些故事的墨錠。

每每拿起這些墨錠,過往的美好記憶便如開了閘的流水汩汩流出。這些美好的記憶,亦猶如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把我帶入曾經的美好年華。這些美好的記憶經過歲月的沉澱,愈加值得品味。

而我的恩師趙福祥送我的幾塊墨,更是我們師徒情誼的見證。

十多年前,我從洛陽學畫歸來,此後,畫畫和賣畫便幾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我擅長畫的是獅虎猛獸,卻不擅長畫山水。每一次獅虎猛獸作畫完成,在添加背景時,照著書本臨摹畫出來的背景不靈動很死氣。有鑑於此,我決定拜位老師學畫。機緣巧合,我認識了德藝雙馨的山水畫家趙福祥先生。聯繫好了趙老師,決定去拜師學畫。

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趙老師家住在繁華的市中心,家裡很寬敞,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師孃整理得乾淨溫馨。

趙老師那時候才六十來歲,人如其名,一臉的慈善與敦厚。師孃很風趣,說話特別的幽默,也很時尚,沒有她們那個年齡段人的瑣碎,有的只是慈祥與善良。

寒喧一番,說明來意,我跟著老師和師孃走進了他們的書房。在書房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畫案,還有牆上訂的毛氈,上面都墨跡斑斑。一個上下兩層的小推車上放著筆墨顏色,牆上有一幅老師剛勾好了的六尺山水畫墨稿。牆上的壁櫃和書櫃裡全是書畫方面的書籍。

在書房裡,省略了“拜師”俗套。老師拿了一張四尺三開的生宣紙,開始給我做示範。老師對我說道:“學畫山水,先畫樹石,再畫泉瀑雲霧,人物房舍;最後,組合成畫。山水畫構圖之法有平遠法、深遠法和高遠法。今天,初學基礎的石頭畫法。一塊兒石頭,不論大小都要石分三面。”老師邊給我講解,邊示範,教我畫。講解教完後,讓我自己學著畫。接過毛筆,原本被我耍得很熟練的毛筆,此時卻重若千金。我的腦袋彷彿禁固了一般,拿著這支似乎生疏的毛筆,在我手中艱澀的畫出了一條條生硬的線條。

趙老師見我吃力地畫著並不像山石的線條,以溫和的口氣對我說道:“孩子,彆著急,慢慢學,你有基礎,學得快”。師孃也在一旁安慰著我,給我信心。我衝師孃微微一笑,繼續練習,老師則在一旁不厭其煩的邊看邊指點。一晃之間,半天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流逝掉了。臨走,我跟老師約好每週來學習兩個半天。

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起身,告辭回家,讓老師和師孃休息。

從此之後,老師的書房成了我快樂學畫的地方。幾個月過去了,老師始終不提學費的事。

有天我問老師和師孃:“我跟老師學畫畫的學費怎麼交?”

師孃平和的笑著對我說道:“你有空了只管來學,我們不要你的學費。你伯他有退休金,閨女和兒子又不要我們的錢,足夠我們生活了。孩子你掙錢不容易,好好的學畫,其他的別考慮!”

聽了師孃的一席話,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我感激的望著師孃,淚,差點流出來。

我記得在洛陽市跟老師學畫獅虎獸類時,動輒每小時三百塊錢的高額學費,都是提前繳足方可學藝。我苦學了三年多,花費自是不菲。而今跟著趙老師學畫山水,恩師卻分文不取,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事。

需要說明的是,在最初涉獵書畫藝術時,我不是美術專業學校科班出身。我掌握的所有書畫方面的技巧,都是我花錢學到的。在我的意識裡,交錢學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自打認識趙老師之後,便讓我認識了另類文人不落俗套的疏狂。

老師每年最低要進山寫生一次。我剛跟著趙老師學畫不久,他和師孃便要去安徽西遞和宏村寫生十來天。

老師和師孃相攜到安徽寫生後,雖然只十來天的時間,於我來說便如漫長的等待一般。左等右等,終於盼回來了他二老。第二天,我如約來到了老師的書房。師孃見到我很高興,說著話的功夫,給我拿了一份小禮物遞到我手裡。是一個漂亮的錦盒,打開後,見裡面是兩塊兒胡開文的徽墨。一塊兒松煙,一塊兒油煙。我道了謝,珍惜的放我包裡,成了我今天奉若珍寶的藏品。

時間一年年過去了!這些年來,我成了老師家的常客,也常常在老師家吃飯。我最喜歡吃師孃做的黑菜手擀麵。在我的認知裡,師孃做黑菜手擀麵的手藝,連飯店裡的大廚都比不上。

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在認識老師之前,我畫了一幅六十米的長卷百虎圖。在這幅長卷裡,小虎各俱情態,但缺憾的是,畫面上只有形態各異的老虎,卻沒有背景,使得這幅畫顯得很是單調。因為老師的書法也很了得,我只想讓我老師幫我做個序,卻不敢奢求其他。我徵得老師同意後,把這幅《百虎圖》長卷帶到了老師家。

老師打開《百虎圖》長卷後,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看完畫卷,老師點頭讚許,算是認可了我的畫技。然後,略加思考,便拿起毛筆,在這幅畫上揮灑作序。那筆流利的行書在他手下洋洋灑灑溢於筆端。更令我歎為觀止的是,老師的文采竟然也這樣非凡!很快,老師作的序寫完了。

老師溫和的對我說道:“老虎畫的不錯。這麼長的畫卷,又是工筆,還畫在生宣紙上,如果景配不好,這幅畫就毀了!這畫先放我這裡吧,等我得空了,給這幅畫配配景。”

聽老師說完,我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老師的真誠毋庸置疑!我把這副《百虎圖》就放在了老師家裡。

這幅畫放在老師家裡後,一等就是二十天,在期待中終於等到了師孃的電話。師孃在電話裡對我說道:“閨女,你老師給你的畫配景已畫好,你過來拿吧。”

我急切地來到老師家裡,又急切卻小心翼翼的展開畫卷。看著熟悉的《百虎圖》,看著同樣熟悉的配景,彼時的心境可謂既激動又感恩。

在我看畫的間隙,老師溫和的對我說道:“這幅畫的配景分兩個部分。一條小河把虎群分開。左半部分是森林嬉戲圖,幾棵古松樹下一群可愛的小老虎,在松樹下的草地上,或躺或臥,或觀或站;河那邊,一群小虎有的在溪邊喝水,有的在草叢裡嬉戲。。。。。。”聽著老師對配景的解釋,再看著原本單一的畫面加上了惟妙惟肖的山石松林溪水,頓感這幅長卷有了質的昇華。

我看完畫,卷好,深深的向老師鞠了一躬。

在此後的日子裡,我已執意把這幅畫一生珍藏。任何人出多少錢,我也不會賣掉。我要把這幅畫作為傳家之作代代相傳,因為這幅畫凝聚著我們師徒倆的心血和情誼。

另外,這幅畫對我來說,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外人難以理解。我想,我再也難畫出這樣的長卷了。

這是我珍視這幅畫的另一個原因所在。


故事:劉芬婭:翰墨飄香濃,師徒情誼深

精彩貼文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