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在我收藏的文房四宝中,自然少不了墨。

画家对于墨的感情,宛如蜜蜂对于花的眷恋。一个画中国画的求知者,一生都在琢磨水和墨的性情,也一生都在了解着每块墨,犹如热恋中的情人般相近。作画时,使其颜色浓淡,稍加调试,用心构图润色,染于纸张之上,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亦或者寥寥几笔的意象,再或者一挥而就的书法,这块墨便有了灵魂的延续,以另一种形式留存于世,其墨质、纸质和人自成为一体,被世人后人品评说道。

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在我的书房画案上,就珍藏着几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老油烟墨。还有几块是我的先生和教我画画的恩师送给我的。每当练习书画至夜阑人静时,便会坐下来泡杯茶水清饮。品茶之余,也会站起来活动活动疲累的筋骨,拿出来一些收藏之物欣赏把玩,其中就有这些有些故事的墨锭。

每每拿起这些墨锭,过往的美好记忆便如开了闸的流水汩汩流出。这些美好的记忆,亦犹如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把我带入曾经的美好年华。这些美好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沉淀,愈加值得品味。

而我的恩师赵福祥送我的几块墨,更是我们师徒情谊的见证。

十多年前,我从洛阳学画归来,此后,画画和卖画便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我擅长画的是狮虎猛兽,却不擅长画山水。每一次狮虎猛兽作画完成,在添加背景时,照着书本临摹画出来的背景不灵动很死气。有鉴于此,我决定拜位老师学画。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德艺双馨的山水画家赵福祥先生。联系好了赵老师,决定去拜师学画。

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赵老师家住在繁华的市中心,家里很宽敞,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师娘整理得干净温馨。

赵老师那时候才六十来岁,人如其名,一脸的慈善与敦厚。师娘很风趣,说话特别的幽默,也很时尚,没有她们那个年龄段人的琐碎,有的只是慈祥与善良。

寒喧一番,说明来意,我跟着老师和师娘走进了他们的书房。在书房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画案,还有墙上订的毛毡,上面都墨迹斑斑。一个上下两层的小推车上放着笔墨颜色,墙上有一幅老师刚勾好了的六尺山水画墨稿。墙上的壁柜和书柜里全是书画方面的书籍。

在书房里,省略了“拜师”俗套。老师拿了一张四尺三开的生宣纸,开始给我做示范。老师对我说道:“学画山水,先画树石,再画泉瀑云雾,人物房舍;最后,组合成画。山水画构图之法有平远法、深远法和高远法。今天,初学基础的石头画法。一块儿石头,不论大小都要石分三面。”老师边给我讲解,边示范,教我画。讲解教完后,让我自己学着画。接过毛笔,原本被我耍得很熟练的毛笔,此时却重若千金。我的脑袋仿佛禁固了一般,拿着这支似乎生疏的毛笔,在我手中艰涩的画出了一条条生硬的线条。

赵老师见我吃力地画着并不像山石的线条,以温和的口气对我说道:“孩子,别着急,慢慢学,你有基础,学得快”。师娘也在一旁安慰着我,给我信心。我冲师娘微微一笑,继续练习,老师则在一旁不厌其烦的边看边指点。一晃之间,半天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流逝掉了。临走,我跟老师约好每周来学习两个半天。

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起身,告辞回家,让老师和师娘休息。

从此之后,老师的书房成了我快乐学画的地方。几个月过去了,老师始终不提学费的事。

有天我问老师和师娘:“我跟老师学画画的学费怎么交?”

师娘平和的笑着对我说道:“你有空了只管来学,我们不要你的学费。你伯他有退休金,闺女和儿子又不要我们的钱,足够我们生活了。孩子你挣钱不容易,好好的学画,其他的别考虑!”

听了师娘的一席话,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感激的望着师娘,泪,差点流出来。

我记得在洛阳市跟老师学画狮虎兽类时,动辄每小时三百块钱的高额学费,都是提前缴足方可学艺。我苦学了三年多,花费自是不菲。而今跟着赵老师学画山水,恩师却分文不取,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最初涉猎书画艺术时,我不是美术专业学校科班出身。我掌握的所有书画方面的技巧,都是我花钱学到的。在我的意识里,交钱学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自打认识赵老师之后,便让我认识了另类文人不落俗套的疏狂。

老师每年最低要进山写生一次。我刚跟着赵老师学画不久,他和师娘便要去安徽西递和宏村写生十来天。

老师和师娘相携到安徽写生后,虽然只十来天的时间,于我来说便如漫长的等待一般。左等右等,终于盼回来了他二老。第二天,我如约来到了老师的书房。师娘见到我很高兴,说着话的功夫,给我拿了一份小礼物递到我手里。是一个漂亮的锦盒,打开后,见里面是两块儿胡开文的徽墨。一块儿松烟,一块儿油烟。我道了谢,珍惜的放我包里,成了我今天奉若珍宝的藏品。

时间一年年过去了!这些年来,我成了老师家的常客,也常常在老师家吃饭。我最喜欢吃师娘做的黑菜手擀面。在我的认知里,师娘做黑菜手擀面的手艺,连饭店里的大厨都比不上。

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在认识老师之前,我画了一幅六十米的长卷百虎图。在这幅长卷里,小虎各俱情态,但缺憾的是,画面上只有形态各异的老虎,却没有背景,使得这幅画显得很是单调。因为老师的书法也很了得,我只想让我老师帮我做个序,却不敢奢求其他。我征得老师同意后,把这幅《百虎图》长卷带到了老师家。

老师打开《百虎图》长卷后,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看完画卷,老师点头赞许,算是认可了我的画技。然后,略加思考,便拿起毛笔,在这幅画上挥洒作序。那笔流利的行书在他手下洋洋洒洒溢于笔端。更令我叹为观止的是,老师的文采竟然也这样非凡!很快,老师作的序写完了。

老师温和的对我说道:“老虎画的不错。这么长的画卷,又是工笔,还画在生宣纸上,如果景配不好,这幅画就毁了!这画先放我这里吧,等我得空了,给这幅画配配景。”

听老师说完,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老师的真诚毋庸置疑!我把这副《百虎图》就放在了老师家里。

这幅画放在老师家里后,一等就是二十天,在期待中终于等到了师娘的电话。师娘在电话里对我说道:“闺女,你老师给你的画配景已画好,你过来拿吧。”

我急切地来到老师家里,又急切却小心翼翼的展开画卷。看着熟悉的《百虎图》,看着同样熟悉的配景,彼时的心境可谓既激动又感恩。

在我看画的间隙,老师温和的对我说道:“这幅画的配景分两个部分。一条小河把虎群分开。左半部分是森林嬉戏图,几棵古松树下一群可爱的小老虎,在松树下的草地上,或躺或卧,或观或站;河那边,一群小虎有的在溪边喝水,有的在草丛里嬉戏。。。。。。”听着老师对配景的解释,再看着原本单一的画面加上了惟妙惟肖的山石松林溪水,顿感这幅长卷有了质的升华。

我看完画,卷好,深深的向老师鞠了一躬。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已执意把这幅画一生珍藏。任何人出多少钱,我也不会卖掉。我要把这幅画作为传家之作代代相传,因为这幅画凝聚着我们师徒俩的心血和情谊。

另外,这幅画对我来说,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外人难以理解。我想,我再也难画出这样的长卷了。

这是我珍视这幅画的另一个原因所在。


故事:刘芬娅:翰墨飘香浓,师徒情谊深

精彩贴文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